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点

2008-08-07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一、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点

  (一)齐心协力是保证管理的根本

  建筑施工的安全,并非仅靠“无伤亡事故”的口号就可以唾手而得,只有上下各级相互协作才能达到目的。为了消灭伤亡事故,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施工作业程序、作业方法,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等都必须相互衔接良好,并且要进行科学的、无隐患的、高质量的施工作业。而现场管理者,包括基层作业班组长、安全管理员,都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认真地投人到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和对策中去。

  (1)施工管理者,要切实树立起“人命关天”的观念,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全力实施安全管理的各项目标、计划、制度,确保本企业安全机制正常运行。

  (2)施工安全员要对参与现场作业的一切人员进行安全指导,行使安全员的职责。

  (3)作业人员应该积极参与企业的安全活动,不仅要做到自身不受到伤害,同时也要对他人负责,做到不伤害他人。

  综上所述,在施工现场内大家要恪守各自岗位的职责与安全要求,营造作业场所的安全氛围,并形成一体的“相互协作”——这就是安全的根本。

  (二)建筑施工中伤亡事故的特点

  经常发生伤亡事故的施工企业,最终往往被取缔执照与资质。追究其伤亡事故的原因,可以发现一般有以下几点:

  (1)不听取建设投资者或业主等外部人士的意见与忠告。这些施工企业经营者,总以为投资者、业主等外部人士并非专业安全部门或安全稽查员,他们只管发包、施工质量和进度,从而忽略了真诚了解与听取投资者、业主意见的重要性。

  (2)对事故没有挑战意识。

  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离开安全将一事无成。为了企业的利益,安全方面的不断检查、改善、维护是不可缺少的;这方面的意识淡薄,难免在如同战场的商场竞争中败北。

  (3)不重视企业中的员工群体,不实行有效的教育和宣传。

  这些企业的经营者总以为中国劳动力充足,人工价格也远比国外低廉,不愁找不到施工作业人员。如此观念导致在这些企业中,“人”的价值贬低,伤亡事故怎么能不出现呢?

  (三)事故与灾害并非一回事

  人们常把事故与灾害混为一谈,实际上事故与灾害并不相同。所谓事故,是指平常可以防止而未预期会发生的异常偶发性变故;灾害则是指因为事故使人受伤或丧命。但并非有事故就必然会发生灾害,例如:高空作业人员,在脚手架上踏错脚步,因为配戴了安全带而获救,这就是未造成灾害的事故。

  即使这种没有酿成灾害的“事故”,也要引起高度重视。不但要及时改善现场周围的不安全状态,而且要及时对有关作业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应避免任何小事故的发生,并且要在事故苗头萌发时,尽早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作业人员要相互提醒。

  (四)发生事故并造成灾害的原因

  施工作业的事故导致伤亡灾害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1)机械与环境因素。包括:①材料、机械等存在缺陷或保养不良;②防护措施、标志等有缺陷;③物品的储存方式、作业场所的周边环境有缺陷。

  (2)人为因素。包括:①所执行的作业方法有问题;②不知道正确作业方法中正确的灾害防止办法;③即使知道①、②两条中的内容与要求,也不认真执行。这些主要表现为人为的不安全行为。

  (3)管理因素。包括:①对违规行为纠正不力;②安全指示、指令、教育不明确;③过分强调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而忽略了安全作业。

  因此,如果上述三种隐患同时存在,就会引发突发性事故乃至伤亡灾害。为了实现安全管理,必须铲除产生这些灾害的根源。

  (五)伤亡事故是各类因素的组合

  伤亡灾害的发生有其机制上的原因。美国的“安全生产问题”专家哈因里希以五张骨牌理论说明了人为灾害发生的机制,即:①背景;②人为因素;③设备与环境;④事故;⑤灾害。第五张骨牌倾倒之时就是灾害发生之日。第五张骨牌“灾害”的倾倒起因于第四张骨牌“事故”的发生。

  第四张骨牌倾倒,是由于第三张骨牌“设备与环境”存在着不安全的囚素。第三张骨牌的倒塌,缘由在第二张骨牌的“人为因素”(如知识不足、制度不力、作业动作不良)存在。而第二张骨牌的倒下,是因为第一张骨牌“背景”(因各种生活习惯以及作业环境构成的背景不佳)造成的。如果抽掉其中任一张牌,事故可能就不会发生,也就是说,事故是由诸多因素集中引发的。

  伤亡灾害并非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再深人探究五张骨牌倾倒的原因,则最主要的一是“人”的因素,二是“物”的因素。

  (六)如何计算伤亡事故给施工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

  一起伤亡事故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多大的损失呢?

  除了救助事故受害者以及事故、灾害补偿等直接费用外,还有下列间接费用:

  (1)因作业中断造成的后道工序延误的费用。

  (2)灾害发生时救护、送医院、护送费用以及陪同、联系人的交通与其他费用。

  (3)灾害伤亡的调查、勘察、立案甚至罚款的费用。

  (4)视灾害状况轻重而导致停工、停业和整顿的损失费用。

  (5)伤亡状况严重致使企业被吊销经营执照、资质证书及被替代者续工的损失费用。

  (6)企业形象降低而造成的无形损失费用等等。

  “间接费用支出比直接费用支出起码超出4倍”,这是联合国劳工组织得出的最具权威的数据!

  即使大家平时工作很努力,但一旦发生伤亡事故灾害,一切都将化成泡影。

  因此,大家要认识到,当灾害发生时,对国家、企业、同事、家属以及其他有关人和物所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七)“如果…就…”的后悔药于事无补

  在伤亡灾害发生后,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痛心疾首的话语:

  “如果铺架安全网,而且注意的话就……”;

  “如果戴上安全帽,这事情就……”;

  “如果使用了安全带,那么就……”;

  “要是按照作业标准去执行,那也就……”。

  这些假设关系的后悔药对已经发生的灾难来说是于事无补的!最多也仅仅是一种无奈的悲叹!这些话语的毛病,就如同作业现场明明存在着许多危险,却还在高喊什么“创建比现在更安全的现场”一样无知和无奈。

  为什么不采用以下肯定关系的语

  句并付诸实际行动呢?

  “高空作业必须铺架安全网,否则……”;

  “选入作业现场,必须戴上安全帽,否则……”;

  “高空作业必须系带安全带,否则……”;

  “作业标准必须逐条准确操作,否则……”。

  (八)事故的发生是

  环境与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建筑施工企业中导致伤亡灾害的事故如果以类别区分,其中占压倒多数的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触电四种情况,无论是国内外,也无论是历年的统计数据,都没有改变过这种状况。而施工企业四大安全祸害中,高处坠落更是“重复灾害”的典型,位居三魔头之首!

  从观察与统计可以得出,造成“高处坠落”这种灾害的两大主要因素是:“物”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以及“人”采取了不安全的行动。如果这两大因素的阴影部分重叠,灾害魔影就会出现。

  参与现场作业的各位,千万要注意“物”的状态和“人”的行动。

  (九)“习以为常”是安全的大敌

  日常施工作业大多都是单调的、重复性的作业。

  当重复性的作业做了数次、数日、甚至数月以至数年就形成了习惯,习惯了就会提高速度,提高效率。一方面,成效高了、时间省了,但另一方面,却容易造成疏忽和怠惰。

  例如,刚开始驾驶车辆时,忠实地履行在汽车教练场所学到的技能,虽然驾驶技术不好,但是很少发生事故。然而经过多年的驾驶,习惯之后,就会对驾驶技术过于自信,就会变得漫不经心,接着就可能经常发生汽车损坏,甚至人身伤害事故。

  同样,施工现场作业也是如此。习惯是可怕的,作业人员可能会认为已经做了数日、数月甚至数年,偶尔一次不配戴安全带也无妨。可能这一次没有出现事故,但有了这

  可怕的第一次,终究逃脱不了以后某一次的杀身之祸,原因也就在于过度自信的“习以为常”。

  请尽快回到初次面对工作时认真、谨慎的心态吧,并且要多加注意!

  二、安全管理中的人际关系

  (一)教育与人的自主性教育人的重点,就是调动起人的自主性。

  一般来说,职位较低的作业者或普通的管理者,不是经历少,便是文化知识缺乏;不是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便是缺乏全盘性思索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善于培养、培育人才的公司或企业的领导者,对下属的引导与教育,绝不是停留在“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干”

  的就事论事上,而是要调动起他们主动去考虑、去思索、去行动的自主性。如果对下属给予过分详细的指示与批评,下属就容易成为“等候指示的员工”,成为需观上司眼色行事、在乎上司意见的人。而自主从事具体工作是教育人的真正目的,这种结果极大地关系着安全性与生产能力的提高。

  (二)要以“旁观者”的眼光巡视安全

  作业现场的施工安全员或作业班组长巡视现场的重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事故。而这种巡视是具有一定威慑力的。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就是说,不论执行作业的当事人考虑得如何面面俱到,总免不了“挂万漏一”;而事故往往出现在意料之外的“万分之一”。

  因此,由一人或数人巡视作业现场,自然就会发现迄今未曾引起注意的不安全因素。而这种巡视必须以“旁观者”的客观眼光去观察事物,这种观察是很重要的。

  以旁观者的眼光去观察、巡视,对事故的防范效果极佳。

  (三)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

  “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这众所周知的广告语,高度浓缩了“安全是生活的基础”的哲理。

  在上班工作过程中,人们常会感到疲劳、烦恼,例如工作场所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与上司之间的摩擦等。人们不仅要承受劳动作业所带来的身体疲劳,还要承受有关人际关系方面的精神疲劳,于是,事故难免会乘虚而人。

  为了保持每日的工作精力以及保证工作安全,“建立明朗的工作场所,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这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

  (1)工作职责、范围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2)充分实行作业作息间隙的安全生产教育,培养作业者的自信与兴趣。

  (3)在作业场所内,作业班组之间应建立相互协助性的联系,形成一种人人皆感融洽的气氛。

  当以上三项条件充分契合时,工作场所就会变得明朗,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亲切、体贴。每天能如此愉快地度过,必然就少了许多事故以及灾害的隐患。

  (四)搞好施工中的安全周期活动

  周期性地进行防止作业伤害事故的活动,是施工安全一体化的需要。为保证现场安全,必须配合作业现场的施工规模以及施工项目的种类,列出可实施的具体事项,并重复执行,

  同时,不仅要提高安全意识,还必须树立无伤亡事故全面完工的信念。安全施工周期活动需要具有下列项目:

  (1)每天召开工前晨会、工后集

  会。其目的在于对作业开始与结束的安全工作的布置与检查。

  (2)每周主要进行周间进度协商、周间检查以及周间随时的整理与整顿和周末的小结。

  (3)每月召开安全、文明生产委员会或小组的组织月会、施工企业公司的现场安全大会,坚持每月的例行检查。

  (4)每年举行安全、文明生产总结大会。

  (5)平时要进行新聘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新进作业现场的安全教育等等。

  一般情况下,由于安全活动模式比较固定、呆板,大家都容易产生“习以为常”的感觉,因此,具体负责策划的领导层、安全员需要经常思索、创新,充分征集、采纳作业人员的意见,努力使安全管理、安全周期活动多样化、活泼化、生动化。

  (五)进场前反复叮嘱安全注意事项

  每天早晨的晨会如何进行是很重要的。“一日之计在于晨”同样也含有这种意义。那么,反复叮嘱安全注意事项是一天开工作业前的重要内容。

  反复叮嘱并非让现场安全人员一个人反复地、呆板地叙说“安全重要”“安全第一”等话语,而是要让他和安全助理员一起提出要求、说出希望。提出要求,是指对一天的作业目标、作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布置;说出希望,是指作业队长需要给作业者带来希望:即使在发生困难的情况下,只要具有冲破以及超越困难的信心,就会作出卓越的成绩。

  作业队长与现场安全员、安全助理员等人反复重复相互的讲话内容,并非是啰嗦和婆婆妈妈的行为,而是一种秉持信念的行为,时间长了,必然会被作业人员渐渐了解和理解。通过每天早晨有全体现场作业人、员参加的例行会议,通过这种一再重复讲话内容的形式,从而迈出安全管理的第一步。

  (六)作业现场的问题由大家共同商讨解决

  作业现场往往是问题的集结场所。

  作业现场的问题往往表现在施工工期紧、各种材料供应脱节以及由材料质量引起的施工困难等等。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只是作业队长一个人烦恼,或者大家都不相互协作,各行其事,那么,困难非但得不到解决,还会引发作业事故。

  对作业队长、施工人员来讲,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坦率地对大家讲出目前困境的原因,并表现出诚恳征求广大作业员工意见和建议的姿态。

  (2)敞开心扉,寻找作业骨干“深入谈话”,征求意见与建议,以此努力引起共鸣,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同盟协助者”。与第一位建立了“同盟协助者”关系,必然会有第二、第三、第四位。

  所以,推心置腹地相互了解是保证团队精神的凝固剂。

  (七)目标是安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安全教育中,目标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方向,于是就可制定安全计划;达到计划中的目标值,也就体现了安全成就、成果的价值。

  如同人们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不可能制定一步攀登的计划。总是以循序渐进方式,分别设立逐渐增高的目标:安全目标的实现也是一样的道理。从制定安全目标计划的第一步起,就是要从现有的安全防范水准中发现并消除与最终目标的差距并树立自信心,向第二步目标迈进。即使差距较大,也要鼓励人们一步一步地登上阶梯。

  作业队长、现场安全员就是鼓励每个人登上阶梯、登上新台阶的引导者和宣传者。所谓教育就是通过引导者、宣传者不断点燃自信,鼓励每个人努力提升水准,不断地攀登新的台阶、也就是使每个工作人员通过安全教育不断地体现自身的工作价值。

  无论是多么高的台阶,即使攀登是缓慢的,只要不放弃对目标的追求,终究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首先要挑战目标!

  (八)从管理细微处去温暖作业员工的心

  作业员工对于上司能够记得和叫得出自己的名字,甚至对自己个性特征、爱好都有所了解,是会感到很高兴的。见面互道“早上好!”“下午好!“您好!”固然不差,但是如果

  用“××师傅,××先生,您好!”的叫法,不是显得更亲切吗?它可以一下子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

  无论何人都有“自尊欲望”。保持平等的心态去呼唤部下,并从心底里尊重部下存在的价值,那么这种呼叫姓名的“关心”,就会使作业场所气氛融洽、亲近。

  作业队长先生、安全员先生:请努力记着你部下每个人的名字,再努力记着他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细小的特征!

  (九)现场安全管理中的“管”与“理”

  所谓现场安全的“管理”,就是指有计划的工作步骤。

  管理中的“管”可比喻为管子,也可以将其看成是用计划、制度、规定把作业者和安全管理员、作业队长,乃至施工企业公司的领导层连结起来,推动交流的管道,如同人身上的动脉血管。

  管理中的“理”,可以比喻为人身上的静脉血管乃至毛细血管。它所担负的是安全方面具体的、细小的甚至是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例如作业队长、班组长不仅要对施工具体工作方面负责,要管进度、材料、运输、场地、后勤等诸多事情.而且还要善于“察颜观色”,若发现部下在情绪上不稳定,就应避免让他进行高空作业或与电接触;若部下被激发过了头,就应对其过热的工作劲头进行“冷静处理”等等。从把握关键的大处着手,从细微处着眼,这就是安全管理的各层领导应具有的职业素质。

  因此,请现场作业队长,安全管理员多从细微处关心大家。

  (十)安全管理目标设定的方式与界限

  任何事情的目标设定都很重要,并不仅限于工作。要想达到目标,要想获得“完成目标任务”的喜悦,目标设定就不可过高或过低。

  目标的设定有以下几种方式:

  (1)以年目标为例,无论如何努力,在一年行将过去3/4时间时经检查还有50%的目标数未能达到的,此目标就是定得过高了。

  (2)通过一次、两次或一个月、两个月的工作就完成年目标数的9O%,这样的目标就定得太低了。

  (3)经过数次挑战、几次反复,在限定时间前完成80%~90%的目标数,这便是可信可行的目标计划。

  一般来说,目标设定的界限应比目前实际绩效高出20%~30%。

  目标的达到需经过一个起步、踏步、跳、再大力跳跃的积累过程,这样做关系到作业人员的自信心与工作气氛。

  (十一)安全教育方法中的“现身说法”

  安全教育方法中有一种方式被称为“现身说法”。由安全员本人亲自将体验、尤其是将失败以及惊慌、恐惧的体会在总人面前讲出来,会具有相当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当然,并

  非要安全员在毫无保障的情况下,去体验高空坠落的惊慌、恐惧的心态体会。但在完全有生命保障的条件下,尝试一下从五六层楼高的地方跳到地面铺着一两层厚的海棉护垫上,这种体验活动未尝不可。

  这种体验活动使人暴露出先天的愚蠢、懦弱、胆怯,但这种暴露会使人设身处地产生共鸣。

  “不要一个人独占惊慌、恐惧的体验,请尝试在大家面前讲出来。”

  这不仅对有保护设施的体验人员而言,而且对有幸逃脱伤亡灾害的人员更是如此。说出这种内心的感受,对旁人的警示作用更大,会形成更良好的生存意识。

  (十二)安全工作的领导者要有“指导能力”

  事实上存在着两种管理安全的领导者:

  一种是妄图通过“蜜糖”与“鞭子”驱使作业员工并强制施行的领导,称为“强力型领导”;另一种是尊重人的自主性并重视过程的领导,我们称之为“指导型领导”。

  “强力型领导”采用命令、呵斥、支配、惩罚的管理,使人联想到“人性本恶”的理论。“指导型领导”采用对话、说服、循循善诱、民主、自由、信任他人、敞开心扉的管理,令人想到“人性本善”的信念。

  现在不少人在迫求“指导型领导”方式。而要成为“指导型领导”,最关键是要将作为作业员工的“人”置于心中何种地位。将他人视为自己的附庸,当作某种意义的“物”,必然将自己推向与员工相背的对立面,这是“强力型领导”所特有的本性、人性;把员工视为白己的知己、亲友,予以尊重,给于自主,这就是“指导型领导”的人品。

  对于安全管理,“安全”不仅是讲原则、而是需要真心地相互尊敬、相互对话,促使各方白我反省;从被动地执行安全,转换为从本人工作意愿出发的自主性安全。

[NextPage]

  (十三)“理所当然”与“稍不留意”

  对于一个人来讲,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健康”是人生之中无法替代的“财产”。这是理所当然的真理。或许是太理所当然之故,动辄就会被人忘记:于是乎,一旦悲哀的伤亡事故出现,侥幸逃脱的受害者或不幸者的家属,都会将“生命只有一次”“是人生中无法替代的‘财产’”加以强调,而对事故的起因却往往以一句“稍不留意”来搪塞,掩盖过错。伤亡事故,任何人都不想发生。但当其发生时。一句“稍不留意”的话语,便充分暴露了作为生存在世的人的那种愚钝与弱点——过于自信。因此,对于患有这种痼疾的“人”,安全教育不仅要反复地进行,而且还要反复地贯穿在具体实施的措施中去,这就是安全教育的目的。

  要真诚地实施无伤亡事故及“危险预测活动”,必须摒弃“理所当然”的想法。树立起另一种“理所当然”的观念:伴随你生命的只有安全处世、处事、处人!

  (十四)作业现场打招呼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上述第(八)项内容主要讲述了施工企业的领导者记着员工的名字、从细微处关心部下所起到的作用,这里所讲的是,在作业现场,人们例行互相打招呼有何益处。

  打招呼,除了是基本的社交礼节之外还含有“增进人与人之间亲密情感”的意义。“早安!”“谢谢!”“对不起!”“请原谅!”“打扰了!”之类的礼节用语,在改善、增强人际关系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扼要地说,打招呼就是要以开朗、精神充沛的声音,主动地、大声地抢先打招呼,这是第一要领;以微笑的表情、和善的态度以及微欠的身姿打招呼,乃为第二要领。要使被打招呼的人,暗地里都有“他真客气,对我真尊敬”的想法和感觉。

  打招呼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彬彬有礼是每个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做到的!

  作业场所、办公室、饭厅食堂等,处处充满人情,乃是创造安全环境不可缺少的因素。

  三、工地上常见的伤亡事敌

  (-)建筑业是伤亡事故最多的行业之一

  以下是日本劳工部1998年2月给付受事故伤害者保险费的统计数据。

  (1)死亡人数情况:全日本所有行业死亡总数为2527人。其中建筑施工行业1073人(42.5%);机械制造行业438人(5.5%)。

  (2)事故类别情况:坠落、摔落703人(27.8%);交通事故69O人(27.3%);压伤、夹伤317人;坍塌187人;掉落物158人。

  (3)发生事故行业规模情况:

  1~9人规模企业发生事故10O3人(39.7%);lO~49人规模企业发生事故1O41人(41.2%)。合计占发生事故行业规模总数的80.9%。结论是:在日本所有行业中发生死亡事故人数最多的是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中,最容易死亡的事故为坠落、摔落事故;而坠落、摔落死亡事故发生最多的是建筑施工业的小规模企业。因为这些小承包企业人员来源杂,技术水平底,意识素质差,施工设备乱,这些因素是事故频繁产生的根源。以上结论也基本符合我国目前建筑施工行业的情况。

  (二)我国专家的分析与日本劳工部的统计有惊人相似之处

  根据我国有关专家分析测定,建筑施工现场的伤亡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处坠落:随着建筑物日趋现代化、日趋向高处发展.高空作业现场越来越多,因此,高处坠落事故便成为主要事故,占事故发生总数的40%左右;事故多发生于“开口”即临边洞口处作业及在脚手架、模板、龙门架(井字架)等上面的作业中。

  高处坠落事故主要集中于架上(脚手架)坠落、悬空坠落、临边坠落、“四口”坠落

  等四方面,它们占到高处坠落事故的90%以上。

  (2)触电事故:建筑施工行业发生的低压、高压触电事故和事故死亡率都比较高,属于多发性事故。近几年来已高于物体打击事故,居第二位,占施工事故总数的18%~20%。

  触电事故中使用电动工具、人员触碰高压线和低压线三类情况居多,占触电事故总数的近90%。

  (3)物体打击:物体打击事故一直是建筑施工行业重大灾害之一。建筑工程由于受工期制约,在施工中必然会有部分或全面的交叉作业,因此物体打击是建筑施工中常见事故,占事故发生总数的12%~15%。

  钢管、砖头斗车、木料及模板打击这四种打击是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的主要种类,占物体打击事故的90%以上。

  (4)机械伤害: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指垂直运输机械机具,钢筋加工、混凝土搅拌、木材加等机械设备对人员的伤害。这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0%左右。是建筑施工中第四大类伤害事故。

  (5)坍塌: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大量增加,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越来越复杂,脚手架坍塌,土方开挖坍塌以及在浇捣混凝土时,支模、拆模坍塌等事故成为施工中第五类事故。该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5%。

  坍塌虽在事故总数所占比例不算高,仅该类事故的危害性在于容易造成群死群伤。属经济损失最大的一类事故。

  (6)中毒事故:在地下室、地下管道、沟池、坑井、化粪池以及经常使用化学添加剂、油漆等的施工现场和作业场所,容易发生有毒有害气体伤害事故。因此,施工现场要对这些物品加强管理,要对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及时处理与改善。

  我国有关部门的专家对施工企业事故发生的分析、测定,与日本劳工部统计资料何其相似!这充分说明.在坠落、触电、坍塌、物体打击等几大事故魔头面前,死亡、伤残是不分地域和国籍的。

  (三)作业现场缺乏相互联络导致灾难降临

  1991年3月,在日本广岛市新干线铁路一号线的工程现场,在桥墩上做固定作业的钢铁桥桁(长∶64m,重59t)突然从离地10米高处掉落,造成15人死亡、8人轻重伤的重大事故。事故初步调查认为,是支持桥梁的千斤顶设置位置有误造成的。但后经深人调查才发现真正原因是,使用千斤顶进行桥桁移动的作业人员,与同时在桥桁脚手架上进行矫直作业的人员,在相互作业时没有及时联络所致:异地或相距较远的两个作业队因联络困难而导致发生事故,这是可能的;但此例却是在同一场所相互作业而引发的惨剧,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四)施工机械误作他用也会发生事故

  因为施工现场作业的紧急变化,在没有吊车的情况下,利用临时安装吊钩的铲土机去搬运捆扎过的粗大管构件而发生的碰伤、压伤作业人员之事例也不在少数。发生此类事故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违反了施工机械专机专用的有关规定。与起重机、吊车相比较,铲土机并没有悬吊物品的安全性设计。这些施工企业就是为节省费用而忽视人的安全,这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况且在铲土机头前安装吊钩,更说明了这类施工企业安全意识的淡薄。

  (五)施工用的货梯易发生断头事故

  在高层住宅建设工程中,作业人员搭乘垂直货梯时,易发生手、脚、头部被夹在作业平台与钢管扶手之间的伤亡事故。

  此类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

  有以下几点:

  (1)违反了禁止搭乘施工专用货梯的规定去搬运器具。

  (2)作业人员搭乘货梯时有手、脚、头部伸出梯外的不安全行为。

  (3)施工企业没有采取更得力的措施,为施工方便,对搭乘货梯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采取默认的态度。

  显然,第三条的危害性更大。

  (六)施工现场要时刻注

  意不被拌倒

  1980年3月,北京龙凤山砂石厂安装皮带机时,一工人不慎踏在走廊通道旁的下料口盖板上,由于盖板不严,踏翻盖板绊倒,以致于从9.5m高处坠落,经抢救无效死亡。由此可见,坠落、摔跤、跌倒事故最终原因是事故现场的“物”造成人“绊倒”与“滑倒”所致。防止“绊倒”与“滑倒”灾害的重点在于以下几方面:

  (1)确定通道是否被水弄湿或因油污而变得易滑倒。

  (2)要使用各种警示标志,将危险区域标明,使人能容易辨认。

  (3)在横跨通道的管道或线路等物之上设置跨越桥。

  (4)利用照明设备,照亮易发生绊倒、滑倒的环境。

  (5)出人口、通道上堆放物品、材料时,不能妨碍视线;必要时也应使用照明设备。

  (6)通道宽度不得小于80cm。

  (7)走在楼梯上行走要精神集中,不要踏错脚步。

  扼要地说,就是要创造不会跌倒的环境并引起作业者本人的注意。

  (七)坠落伤亡事故随时随地地会发生

  高处坠落事故,只要发生一次,“十有八九”会导致死亡。观察和分析包括建筑业在内的一切伤亡事故的类型,代表性的事故顺序大致如下:①被物夹住;②坠落、摔落;③跌倒;④堆积物、飞散物或掉落物打击等。如果从造成死亡灾难的程度来讲,其顺序为:①坠落、摔落;②被物夹住或打击;③触电;④机械事故;⑤飞散物、掉落物打击(如土方坍塌)。

  根据有关部门与专家统计,高处坠落事故占事故发生总数的40%左右,多发生于“开口”、临边作业及在脚手架、模板、龙门架(井字架)等上面的作业中。即使是从只有人体

  高度的高处滚落,对没有像猫一般灵敏反射神经的人而言,也必然是非死即伤。

  罗列容易引起坠落事故的危险场所与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脚手架、临时设施的拆除、架设或移动。

  (2)开口部位、临边处,且周围缺乏应有防护围柱。

  (3)架梯、爬梯的架设方法、上下及移动。

  (4)钢骨架组合结构件、高架起重机操作处。

  1985年3月8日,某建筑公司在长安机器厂设计所办公楼工程中拆除大楼前沿的脚手架,共11步架。由于拆除架子一无方案、二无安全交底、三无技术老工人带领,上架作业全部为未经过技术培训的民工;民工上架后,又将正步架以上与墙体拉结的15处捆扎铅丝剪断,致使脚手架摇晃倒塌,造成两名民工死亡。此例说明,主动地遵循拆除脚手架工程的规范与安全要求,就可避免这种坠落伤亡事故。

  (八)防止从脚手架上坠落事故的要点

  1985年9月4日,某电子计算中心工程工地,在铺设8层屋面钢模板时,一作业工人站在离7层楼面2.25m高的钢管架子的小横杆上操作,当他铺到第17块时,不知何故,人体失稳直落地面,当场死亡。事后经查证,该工人安全帽带未系好,落地时帽子脱离了头部,没有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操作时架上设有按规定铺设的脚手板,但没有防护设施。

  死亡教训是惨痛的。那么该如何防止从脚手架上坠落的事故呢?

  (1)设备与环境方面的要求:

  ①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护挡板、栏杆、围栅或垂直、水平安全网;

  ②必须有良好的防电击、引雷装置及接地设施;③做好楼梯、斜道等防滑措施。

  (2)管理方面的要求:

  ①搭设脚手架前要检查脚手架搭设材质是否符合作业标准;

  ②严格遵守脚手架搭设工程安全技术操作的规范,必须有符合此操作规程中的各项(人与物)要求的审核与指导;

  ③经常巡视检查脚手架(包括脚手架连结部位状况;及时清扫雨水、冰雪、油污等物,以防滑倒等)。

  (3)作业方面的要求:

  ①不要将水、砂子、油等物掉落在脚手架的作业平台上;

  ②拆除脚手架的材料要及时、妥善地分类堆放,归回原处;

  ③严格遵守安全作业规范与标准。

  (九)“开口”部位的安全防护

  人从高处坠落以及物体滚落伤及他人,经常发生在“开口”部位。例如:脚手架上的运料井架口、未完工的电梯房门口、未封闭的预留洞口、开挖基坑等处“开口”部位,稍不留神便会发生人、物坠落伤人的悲剧。

  “开口”部位具体的防护措施如下。

  (1)设备与环境方面的要求。

  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还应设红灯示警。

  洞口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设防护栏杆、加盖件、张挂安全网与装栅门等措施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①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25cm但大于2.5cm的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没。盖板应能防止挪动移动。②楼板面等处边长为25~50m的洞口、安装预制构件时的洞口以及缺件临时形成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洞口。盖板须能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③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也可采用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钢筋网格间距不得大于20cm。④边长在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2)管理方面的要求。①要经常巡视、观察现场作业情况;②对地面基坑的“开口”部位要随时注意防止水、油流失,还要随时注意防止物件掉人“开口”处;③对“开口”部位的通风情况要加强检查,发现有异常气味等可疑迹象,应立即停止作业。

  (3)作业方面的要求。①在高层井架、基坑的井口部位作业时,必须配戴好安全带和安全帽;②井架与基坑附近的防护栅以及覆盖物,若需临时拆除或作业暂停时,应回复到原状;③在作业人员必须穿越“开口”部位时,应设有木梯或挖好阶梯,不得从上跳下或踩踏基坑“开口”部位边上的土壁;④发生异常现象应立即报告安全管理员、作业队长,听从指挥和部署,切勿私自作主,冒险蛮干。

  1988年9月7日,某施工企业在北京某煤气加压站施工高压煤气管线。由于施工前适逢大雨没有开工,正式施工后又没有按规定放坡,左开挖的基坑边的1m内还堆有50cm厚的土,致使土方塌落,两大块土块砸在一名未戴安全帽工人的头上,并将其埋在坑底,待抢救上来送往医院,被诊断为严重颅脑损伤、颅底骨折,不幸身亡。

  以上事例,暴露了企业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薄弱的安全意识,教训令人痛心!

  (十)不要因为高度低而掉以轻心

  1985年4月2日,某公司在企业培训中心教学楼工地砌教室内墙,楼地面到上梁底仅3m多高,作业工人以为如此高度,无需兴师动众搭设脚手架,因此只用了3根立杆,搭了间距为2.8m、高2.1m的简易架子,架子没有斜杆和扫地杆,脚手板搭接不足10cm。当3名瓦工砌完一面墙准备转移工作面,其中两人已下架,另一名瓦工将灰桶往下扔时,架子晃动,脚手板脱落,人随板从仅2•1m高处坠地死亡。

  上述例子从反面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业高度看似不高,很容易使人对其安全性掉以轻心,包括使用轻巧的架梯、爬梯时也会引起这种麻痹意识。如何防止该类的事故出现呢?

  (1)设备、环境方面的要求:①如使用架梯、爬梯时,其宽度不应小于30cm,架梯要充分打开并锁住,爬梯倾斜度应为75°以下;②爬梯上要装有防滑条。

  (2)管理方面的要求:①需要安全带时,

  必须要落实安全指导,做到高挡低用;②架梯、爬梯不要同时爬上两人;③使用前检查梯子上是否有水、油等物,避免滑倒。

  (3)作业工人方面的要求:①避免在爬梯上进行转身的作业;②身体跨在架梯上作业时,要配戴好安全带;③不要因为低高度而放弃戴安全帽,同时必须扣好帽襻。

  (十一)反铲挖土机尾部也有危险

  曾发生过这样一个事故。反铲挖土机在作业现场内进行开挖作业。由于作业现场狭小,故未留出安全通道。当时正好有一搬运板料的杂务工人经过反铲挖土机尾部,突然撞上了正在旋转作业的反铲挖土机尾部,折断的板料刺进了该工人的腰部,使其身负重伤。

  该类事故如何防止?

  (1)当反铲挖土机之类重机械作业时,应配置指挥员、信号员(包括推土机、卷扬机、翻斗车等)。

  (2)操作员对作业行进方向的全方位位置要加以注意,确认该类重机械作业的前后、上下、左右及机械起动、制动等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特别是回转半径内应无人走动。

  (3)该类重机械操作禁止操作速度过快,作业动作幅度过大。

  (4)必须由具有资格证书的操作人员执行运转、操作。

  可能那位搬运杂务工觉得,在反铲挖土机正面不能站立,但万万没有想到反铲挖土机尾部也有危险。事故往往出现在始料不及之中!

  (十二)堆得越高,危险越大

  堆得很高的货架,有倒塌的危险。堆得越高,危险越大。某些作业场地狭小的现场,一些作业队为了解决“借地不占优势”的问题,总是想方设法“借天发展”,殊不知“高处不胜寒”也包含了存在危险这层意思。因此,在货架上堆置物品时,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1)货架必须采用坚固、安全的构件组合。

  (2)货架的连接部位,必须使用卡板、结构件等专用铁件。

  (3)为了防止倒塌,架子要有斜撑。

  (4)货架堆物必须考虑地面及货架自身的承受力。

  (5)货架要根据材料性质,堆放到适当高度,不能过高;否则,必定增加起重、吊装或搬运作业的困难,而且危险性也随之增大。

  (6)要根据材料材质的形状,合理进行堆放。

  货架上的材料堆放,如果仔细考虑其堆放的办法,则会发现合理的“巧放”与不合

  理的混乱堆放有着很大的差异。

  可以想象,堆积超过身高的钢管构件,存在不知何时倒塌的危险!

  (十三)吊装时,要时刻注意钢丝绳的承受力

  如果不事先充分掌握并经过检查确认钢、铁链和钢缆的强度,就有可能因此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1985年8月20日,某建筑公司在面粉厂工程拆除顶层钢模的作业中,将拆下的19根钢管(每根长4m)和扣件运到井字架的吊盘上,6名工人随吊盘一起从顶层18m高处下降,当卷扬机起动下降时,钢丝绳突然绷断,人随吊盘直落地面,死1人,重伤5人。经事故调查,除作业人员违章搭乘吊盘造成超载,以及开卷扬机的工人是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没有操作证的临时工等原因外,没有建立对钢丝绳正常的磨损、断丝报废检查制度也是造成此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上海曾发生过徒弟操作混凝土搅拌机的翻斗,因钢丝绳断裂,砸死正在斗下清除凝固水泥渣子的师傅之悲剧。

  因此,为避免这类事故重演,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在开动有钢铁链、钢丝绳等机械之前,应对链、绳的磨损程度进行常规性检查。

  (2)禁止悬吊物下方及漏斗、翻斗下有人站立。

  (3)禁止无证、违章操作。

  重要的一条是:钢丝绳的强度,要从其“毛刺”和钢丝绳磨损的程度去确认!

[NextPage]

  (十四)火灾时的烟是可怕的

  火的燃烧方式有许多种,劈哩啪啦地燃烧是指完全燃烧,若在高层位置发生此种火灾,在起火点以下的人与物,除受惊吓之外,相对还算安全。事实上火并不是最可怕的,而与火同时产生的烟才却是最可怕的,是致人于死地的最危险之“敌人”。

  近几年来,在广州、武汉、哈尔滨等处的厂房、商场发生的特大火灾新闻报道中,均采用“烧死”多少人的字眼,但事故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死亡者并非是被火“烧死”的,而是被烟熏窒息而死。

  随着科学的发达,新型的建筑、装潢材料不断问世。这种不断问世的新颖建材,一方面为方便施工、降低成本、增加美观等施工工艺技术及市场繁荣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但另一方面,这些新颖建材绝大多数是化工产品,具有极强的可燃性,并且燃烧时往往产生大量的

  有毒有害气体,人吸入后无法正常呼吸即刻死亡。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新型建材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活力;然而一旦使用不当发生火灾,便会给人们带来严重危害。因此,人类要注意用火!慎重用火!

  四、事故的防止

  (一)不可放过可疑之处

  如同“或许、差不多乃是事故之源”,有许多事故都是在未确认是否安全的状态下发生的。

  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看错、听错、讲错、做错等,几乎大部分都是由于错误造成的。而一部分错误是由于信息传递的失误造成的。

  人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力去听取别人的话的,因此信息由A先生传到B先生,再从B先生传到C先生时,所传递的信息可能会减少30%或40%。而且不仅是减少,可能还会加上多余的或不同的信息。对于工作的人来说,重要的信息一定要经过重复、强调及核对。这也就是说,当感觉到有细微的可疑之处时,应进一步了解到直至确定为止。

  (二)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安全管理除了主动努力外别无他法。一旦事故发生后,人们往往喜欢用环境因素(客观因素)来掩盖自身的不足,如人手不足,上司指导不妥,材料不好等等。

  如同上述情形,用“因某某没有做,所以……”或“一开始条件就不理想,所以没有办法”等等借口,—味怪罪环境以及条件不好,最终会变得黔驴技穷,在事故面前束手无策。

  所以,安全管理者应从自身的管理上发掘问题的根源,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切莫一次次地掩盖自身的不足之处。

  不主观努力,只会转嫁责任,必定会招致更严重的事故。

  (三)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稍不注意就会染上疾病。作业人员一旦身患疾病,其生理上和心理上可能会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以至容易引发事故。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首先要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为了员工的健康,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1)保证员工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劳动强度。

  (2)提供合理的饮食。

  (3)充分考虑如何缓解员工的心理与精神压力。

  (4)定期对员工进行身体检查。此外,员工自身也应保持身心的平衡,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四)严格遵守作业标准

  作业标准是前人经验与智慧的结晶。然而,就像人为了自己方便常常存在忽视的倾向,作业人员往往会轻视每天周而复始的作业标准,由此就会形成事故的萌芽。

  这种情形好比开车时超车一样。当你想超车时,为了超过其他车辆,往往会忽视速度限制(就是为确保行车安全所设的速度标准),结果撞车事故就会不断发生。

  同样的道理,在作业场所之内,如果不严格遵守作业标准,纵然一时未发生伤亡事故,但终究存在事故隐患。

  所以,对于任何作业标准,我们都要认真遵守。

  (五)严格遵守作业标准

  起重机械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器械,但是由于其结构复杂,不易操作,因而常常成为事故的发源地,发生诸如悬吊物掉落,夹伤员工等恶性事故。因此,针对起重机械的操作制定严格、有效的安全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所有指挥、操作、挂钩等作业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

  (2)应使用符合规定的钢索、缆绳。

  (3)所有人员应按规定穿戴整齐进行作业。

  (4)应等现场指挥发出运转信号后,才可进行吊运。

  (5)人员应避免走在悬吊物下方。

  (6)绑扎悬吊物时应认真仔细,不允许出现松动的情况。

  总而言之,起重机械的作业一定要慎之又慎。

  (六)指挥是起重作业必不可少的一员

  现场指挥一旦出现失误,就会使作业人员进行错误的作业,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现场指挥准确传达信息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为现场指挥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运用准确、规范的形体语言进行适时的信号传递。如有必要,可配以太声喊叫及夸张的手势。

  (2)对于有必要强调的信息要重复表达,并予以确认。

  (3)对于违章作业,要立即大声制止。

  (4)现场指挥在指挥时应思想集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旦发生意外,要随机应变,立即组织现场人员采取紧急措施。

  (七)安全标志是安全的保护神

  在较容易发生事故的作业现场及建筑物内部,必须在作业人员容易看到的地方先行设置安全标志。而且这些标志必须规范化,符合以下国家标准(GB2894-82):

  按国家标准规定,安全标志分为四类,即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

  (1)禁止标志。含义是使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采用红线、白底、白字、黑色图案。几何图案是带斜杠的园环。

  (2)警告标志。含义是必须要遵守的意思。采用黑线、黄底、黑字、黑色图案。几何图案是三角形。

  (3)指令标志。含义是必须要遵守的意思。采用蓝底、白字。几何图案是圆形。

  (4)禁止标志。含义是示意目标的方向。采用绿底、白字。几何图案是长方形。

  对这些安全标志、标志牌,需持有以下态度:

  (1)任何人不可移动或拆除标志。

  (2)如果标志牌变得模糊或肮脏时,应及时整理干净。

  (3)对于标志内容,不但自己要遵守,而且还要督促同事遵守。

  标志是筒单明了、警告危险、指示安全的,让我们大家一齐遵守。

  (八)一张图画胜过千言万语

  当今社会信息传递的手段,已从过去的以文字表达为主逐渐演变成了目前的以插图、漫画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

  这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文字表达固然准确,但其内容繁琐,枯燥乏味,不太容易使人记住。而如果采用插图、漫画、录像带、幻灯片、照片等形式,往往容易使人接受,并使人产生较深刻的印象。

  “牛不喝水强按头”一样的安全教育方式已经过时了。今后,企业应多运用海报、照片等现代化传播手段,使每位员工以积极的心态去吸收和掌握安全知识。

  (九)高处作业,要做好心理与着装的准备

  建筑施工中,坠落事故屡有发生,而且非死即伤。在死亡事故类别的分类中,坠落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一直居于首位。

  究其原因,无非是思想上放松警惕,装备配备不齐全。因此,要想避免发生事故,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下列要求:

  (1)作业人员应穿着规定的作业服装,清理鞋底以免滑倒。

  (2)在有坠落可能的场所,必须紧扣安全带。

  (3)必须戴上安全帽,并且扣好扣襻。

  (4)扶手按规定设上、下两道栏杆,离地高度分别为1~1.2m和o.5~0.6m,若脱落应迅速修复。

  (5)当身体不舒服时,不要勉强,并且要提出来。

  (6)必要时应在旁边增设一名作业人员。

  (十)经常进行清理和整顿

  清理和整顿是安全的基本前提。

  所谓的清理乃指将不需要的东西撤离现场,整顿则是指将需要用的东西放在可立即能拿到的地方,便于使用。

  经常进行清理、整顿、清扫,可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回顾已发生的事故,有不少是发生在环境脏乱差的现场。因此,要搞好安全管理,就必须从身边的环境抓起。

  (十一)搬运物品时也要注意安全

  现场有物品搬运及物品堆放的作业,常会有物品掉在脚上,或伤到腰、肩等部位的事故

  发生,因此搬运物品时也要格外注意。(1)搬运时要慢慢地进行,切莫为了赶时间而置危害于不顾。

  (2)搬运时,作业人员应将膝部弯成直角,背挺直蹲下,再运用脚与肩部的力量,慢慢将东西抬起。

  (3)身体尽量靠近物品。重要的是搬运重物时不要只用腕力,或只用腰力,需要姿势正确。

  据统计,人力搬运重量的限度约为其体重的40%,所以人力搬运时切莫逞强,只要根据企业标准去做就会减少闪腰、扭伤等伤害事故。

  (十二)即使是小东西,也别从高处仍下

  到了工程的关键时期,常会发生坠物打击事故。为了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所有现场作业人员都必须戴好安全帽。(2)在脚手架及作业平台放置东西时,必须将其固定。

  (3)不要将工具、部件等进行投上、投下的传递。

  (4)在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下方应尽量停止作业。

  (5)将高处作业用的材料绑紧、扎牢后进行悬吊。

  (6)对高处放置的物品进行经常性的整理和整顿。

  在高处作业时,作业人员常常投掷工具及材料。他们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却往往酿成大祸。

  所以,请作业人员不要投掷,不要往下扔哪怕很小的东西。

  (十三)防火基本要求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这是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建筑工地与其他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有所不同,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消防措施,切不可疏忽和掉以轻心。防火基本要求如下:

  (1)施工现场要明确划分用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场、仓库;易燃废品集中点和生活区等。各区域间间距要符合防火规定。

  (2)工棚或临时宿舍的搭建要符合防火规定。

  (3)施工现场明火作业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可动火。

  (4)施工现场仓库、木工棚及易燃易爆物堆(存)放处等,应张贴(悬挂)醒目的

  防火标志。

  (5)施工现场必须根据防火的需要,配置相应种类、数量的消防器材、设备和设施。

  (十四)安全使用升降机

  前面,我们已了解到升降机的不安全使用会导致严重的伤害事故,所以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升降机应有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管理,操作。

  (2)组装后进行验收,并进行空载、动载和超载试验。

  (3)严禁载人。

  (4)禁止攀登架体和从架体下面穿越。

  (5)要设置灵敏可靠的联系信号装置,做到各操作层均可同司机联系。

  (6)缆风绳不可随意拆除。

  (7)保养设备的工作必须在停机后进行。

  (8)架体及轨道发生变形时必须及时纠正。

  (9)严禁超载运行。

  (10)司机离开时,应降下吊篮,并切断电源。

  (十五)小心用电

  触电事故的原因很多。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的选用、质量或安装不符合要求,会直接造成触电事故;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致使绝缘设施损坏而漏电,又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也会造成触电事故;制度不完善、错误操作或违章作业、非电工擅自处理电气事务、现场混乱等等,同样很容易造成触电事故;缺少安全技术措施或安全技术措施运用不正确,均会导致触电事故。一般来说,触电事故是由于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其共同原因是安全组织措施不健全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

  五、危险预测与安全分析

  (一)防患于未然

  所谓的危险预测,就是针对作业中的隐患,通过各方人士协商提前制定预防对策,从而保证安全的做法。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危险预测呢?

  这就好比超车,必须事先设想到从此刻起可能会发生的事故(如对面突然来车、要超越的车突然变向等等),然后再超车。如上所述,预测从此刻起可能会发生的事故,并进行专门的安全分析,就会减少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看似安全并不意味着没有危险

  危险预测活动就是发现被认为“万一”的因素,避免事故。俗话说得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现场作业也是如此。大家都认为危险的作业,反而不容易造成事故。倒是那些突发性事件往往使人措手不及。理由就是任何人都认为这种作业不会发生事故,而没有采取任何的防范对策。例如,当你走在一条早已熟悉的小路上时,你是否还会注意周围的情况呢?万一路上有个小坑,你会发现吗?这种情形就是“看似安全并不意味着没有危险”。

  所以危睑预测活动就是寻找出“万一”,通过适当的对策,防患于未然!

  (三)即使是一人,也必须进行危险预测活动

  危险预测活动本来就是由整体的预测活动逐渐演变成为对每一个人的危险预测活动。

  例如飞机编队飞行时,团队协作固然重要,但是提高各机飞行员的预测水平更加重要。危险预测活动的情况也是一样,通常的作业,最终都是靠每个人尽职尽责去执行的。因此,提高每一个人的危险预测能力就变得十分必要了。

  危险预测的初期,是从整体上进行预测的,所以没有“一个人”的危险预测活动。但当预测活动逐步落实到每个人时,对一个人的危险预测就会对整个安全管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预测是否落实于现场,取决于现场负责人的“热忱、决心和创意”。

  (四)从制度上杜绝错误的产生

  对于人来说,错误与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口头上强调作业时不要看错,不要做错,但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然不会明白到底错在什么地方。作业安全上的错误,在以下状况下最容易出现:

  (1)由于疲劳而心不在焉。

  (2)因为感到无把握或担心而犹犹豫豫。

  (3)出现了失误的苗头,自身感到无所谓。

  (4)过度紧张。

  (5)构成容易出错的客观条件(女口认错作业计划、图纸或在劳动力设置、设备配置上出现错误)。

  像上述状况,该如何在作业中防止出现错误呢?

  (1)避免产生有松懈情绪出现的环境。

  (2)对作业计划、图纸以及劳力、设备配置要反复核实后才能实施。

  (3)即使出现了错误,也要认真贯彻各项安全计划、制度和措施。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