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安全目标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09-10-19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不论是在能源的生产还是消费领域,始终占据70% 左右的比重。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特别是重大及特大恶性事故频发,不仅使职工伤亡人数多,而且还造成国家财产和公民生命的巨大损失。分析其原因表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观念陈旧,多处于传统的事后处理型,管理人员思想麻痹,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未能从根源上着手及时排除隐患和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出预测。总之,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已成为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基于此,通过研究和剖析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以超前型管理为主的安全目标管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对改善企业安全管理状况,避免事故发生和控制职业危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1、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的目的就是避免事故发生和保证安全生产。煤炭开采作为高危行业,其事故更具有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故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难题。

  事故致因理论表明,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工作场所是物(地质环境、机电设备)和人( 操作者、管理者) 共同组成的。因此,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就要从这两方面出发,对人和物分别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对隐患和事故做出合理预测,及早采取措施。

  1.1地质环境危险因素

  我国煤层赋存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煤层瓦斯含量大,高瓦斯矿井多,煤层易自燃。井下自然危害归结起来可分为七大类:水、火、瓦斯、粉(煤)尘、噪声、顶底板、热害。随着开采规模的扩大和采掘深度的延伸,煤矿井下将面临着更多的生产安全问题。

  在采矿过程中,工人在数百米井下的半封闭式空间中作业,面临着高温、高湿、噪声、粉尘、有害气体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作业环境差,工作时间长,照明不足,极容易使人情绪发生波动而产生误操作,导致事故的发生。

  1.2机电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客观存在的,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正确判断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对预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由于前几年煤炭行业不景气,井下的机械设施和电气设备老化,甚至出现带病作业的情况,这都为今后的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

  1.3工人的不安全行为

  矿难统计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在煤矿事故中占主导地位。与物的因素相比,人是更为活跃的因素,容易受心理、生理和技能等因素影响,行为具有复杂性和偶然性。

  在采掘过程中,工作环境复杂多变会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进而影响了工人的正常操作,增大了人为事故发生的概率。而工人们对隐性危险源的辩识能力不够、不安全因素的处理能力欠缺以及对以往经验的过分信任,也是造成人为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实际生产中,一些工人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心存侥幸心理,违规作业,甚至在无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进行作业,对其生命财产构成很大威胁。

  1.4安全管理缺陷

  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安全技术及装备的保障。在此基础上,还与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管理观念息息相关。安全管理的对象不仅是人,还包括安全技术和安全装备。

  我国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检查制度没有真正落实,缺乏预防和控制的安全监察培训,执法力度和考核力度不够。企业基层领导安全管理观念淡薄,对安全投入与生产效益的关系认识欠缺,不能及时发现和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对工作过程缺乏具体的指导和管理。企业职工普遍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处理突发性事故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更有甚者,无视规章制度,“三违” 现象时有发生。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安全管理中的“ 软管理”,一直被企业领导人所忽视,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安全就是效益” 也未能引起煤矿企业管理层的重视。

  2.安全目标管理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在煤矿企业实施市场化改革中,提倡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为煤矿工人创造良好生产条件,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目标管理应运而生。把安全目标管理应用于煤矿企业管理,是新时期下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实现煤矿安全管理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或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职工安全健康,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考虑。

  2.1实现作业环境安全化

  合理选择矿址、布置矿井生产系统、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生产设备更新与配备满足现场生产需要和工作空间布置合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 硬” 条件。煤矿的通风、防瓦斯、防水、防火、防煤尘、防冒顶等安全设备、设施和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设备落后、老化和损坏等情况下,要有及时的应急处理预案,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化的作业环境,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2.2实现安全本质化,安全技术创新化

  要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首先,煤矿企业要改善生产条件,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化的作业环境,消除可以避免的危险源和不安全因素;其次,实现操作对象的本质安全化,使生产设备更新与配备满足现场生产需要和工作空间布置合理,且操作安全简便,装配自动保险或防护装置,将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实现“ 人机适宜” 的相互协调;然后,主动科学地辨认和控制危险源,降低事故概率,加强安全执法检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最后,必须对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限期进行整改,消除隐患。在设备落后、老化和损坏等情况下,要有及时的应急处理预案,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化的作业环境,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此外,要控制事故,必须控制人为失误,在规范安全生产操作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职工对安全的认识,更新职工的安全观念。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生产技术是解决煤矿事故发生的关键。这就要求科学引进发达国家的煤炭生产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煤矿安全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同时,国家应该推出优惠政策,扩大煤矿专业招生比例,煤矿企业必须通过提高待遇引进、吸引技术和管理人才,这样才能加速煤矿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创新。

  2.3更新干部安全管理观念,加强工人安全意识

  在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以超前型管理为主,及早地排查安全隐患,把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在煤矿企业管理中,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即管理层干部和广大职工。针对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安全管理教育方式。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的源头在于管理层的管理观念。因此,更新管理层干部的管理观念,努力提高管理层干部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使其对安全管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即:不仅认识到前期安全投入的潜在性和长期效益性,而且要认识到后期安全生产的技术与装备保障,这是促进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充分条件,是实现“ 零” 伤亡事故总目标的需要。

  煤矿职工既是现场操作者,又是排除现场隐患的主体,但是,这需要职工掌握一定的安全技术。对广大职工采取科学合理、实用的安全教育方法,是预防事故最根本的措施之一。安全培训、安全教育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对煤矿广大职工加大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力度,将安全渗透于教育培训和娱乐活动之中,使职工尤其是井下工人,逐步实现由“ 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的转变,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统一。

  3.结论

  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煤矿安全生产,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剖析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安全目标管理应用于煤矿企业管理,是新时期下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实现作业环境安全化,实现安全本质化,安全技术创新化,更新干部安全管理观念和加强工人安全意识的解决办法。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