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安全月中说忧患

2008-06-02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月到来之际,我联想到忧患意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中国古代有则“曲突徙薪”的寓言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说,有一家人家的灶,烟囱是直的,烟囱旁边还堆着柴草。有人看见这种情况,便对那家人家说:“你们这样很容易引起火灾。应当把烟囱改成曲的,并把柴草搬开”.那人家却毫不在意,根本没有理他。过了几天,那人家果然因此失火了。左邻右舍,同来帮忙,好容易才把一场火灾扑灭。有些人在扑火时还受了伤,有的甚至被烧得焦头烂额。那家的主人为了答谢邻舍的帮助,特备酒饭请客。救火时出力的人,全被请到了,受伤最重的人,坐了首席。但是,最初好意提出劝告的人,却实忘记了。因此,有人作了一首诗,其中两句道:“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是上宾”(突,即烟囱;徙,即搬走的意思)。

  这则故事,见于汉朝刘向的《说苑.权谋篇》中,比较著名,知道的人不少,但能领略其中哲理,并能使用于工作和实践的人,则还不算多。这户遭火灾的人家,最大的教训是没有忧患意识,不能防患于末然。而且在事故发生之后,其处理方法也很不明智,他只看到帮他灭火者的功劳,但却看不到当初给他提出防患意见者的贡献。其实,功劳最大的应算当初给他提了合理化建议的人。如果这户人家当初听得进逆耳忠言,岂会有后来的火灾之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生了灾祸后,他仍不醒悟,没有从增强忧患意识的角度吸取教训,这就有可能为再一次事故的重演埋下了祸根。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为这户人家的愚蠢感到可笑。不过,有时我们笑的对象可能正是我们自已呢。

  乐喜厌忧,爱吹不爱批,喜欢他人对自已阿谀奉承,巴结颂扬,即使明明知道那些奉承和颂扬是些假话,也一听则喜。另一方面,却对报忧的真话,总感到刺耳,一听就反感,甚至把报忧的人当作异类而排挤,这是人性中的一种最可怕、最危险的一个弱点。许多灾祸的发生,无论是政治上的失误,还是管理上的失策,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上,还是在安全生产上出现的人为问题和灾难,几乎都与人的这种弱点有关。有了这种弱点,如果不加以克服,是很难做到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两个清醒”,就会昏昏沉沉地搞形式主义,昏昏沉沉地作自已骗自已的表面文章。鸡西发生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不就是昏昏沉沉的形式主义者的“杰作”吗!时下,有些明智的领导者,已认识到增强忧患意识的重要,他们日益讨厌那种只会献媚报喜,而不敢说真话报忧的误事“喜鹊”;而对那种敢于直言的“曲突徙薪”者信任之,重用之。有的单位专门设置了忧患奖、建议奖、批评奖,就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做法。有个企业,曾设了一项新闻报道奖励制度,开始只奖励报“喜”的稿件。后来他们增强忧患意识后,认为报忧的稿件,对促进企业的发展作用更大,于是同样给予奖励,贡献大的甚至重奖。这种敢于正视问题的有忧患意识的企业,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它们是可以经受得住日趋竞争激烈的时代挑战的,这样的企业是永远不会成为被“煮死”的“青蛙”的。

  俗话说:忧患是安全之母。有了忧患意识,才能实践得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会有对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尽职责的献身精神,才会听得进逆耳之言,才能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防备各种事故和灾祸的发生。

  忧患意识,是我们防灾防祸的一道护身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这道护身符是不能少的。增强忧患意识教育,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题中应有之意,在安全到来之际,我们应当结合工作实践,把各种不安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