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煤海科技领头雁

2008-01-14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湖南省煤业集团周源山煤矿高级工程师周向志
  
  攻克一道道难关,他推广采用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增加回收产值1.5亿元,填补了湖南省煤炭系统该领域空白。
  
  致力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他所在的企业实现连续三年增产增利三级跳,各项经济指标跻身于全省煤炭行业前列。
  
  倾心安全生产,他严抓细管,安全质量达I级。近三年,矿先后被授予集团公司安全质标先进单位、全省煤炭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国依法安全生产先进煤矿殊荣。
  
  潜心钻研,学有所成,他撰写的《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分析及主要对策》、《煤巷锚杆支护探讨》分别在《煤炭开采》和《中国煤炭》杂志上发表;还参与编写了《煤矿工人岗位安全技术培训教材》一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矿级领导,他与同事们一道摘取了全国双十佳煤矿、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光荣称号。
  
  他就是湖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周源山煤矿副矿长、总工程师周向志同志。
  
  一、扎根煤海,矢志不渝

  
  1989年他从湘潭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来矿后,一心扑在事业上,十八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呕心沥血不言悔。他不为名利所动摇,多次放弃调动机会,把根深深扎在煤海,是矿山建设忠诚的守望者。十八年来,他一直工作在最基层,朝乾夕惕,任劳任怨,经常深入现场,深入井下一线,月均下井16天,把技术带到地层深处,带到回采工作面,带到掘进当头,把问题和困难解决在井下,解决在生产现场。十八年来,由他主持和独立完成的各种科技项目达一百余个,为周源山煤矿发展和振兴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是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典型代表。
  
  二、科技创新,施展才华
  
  1、以人为本,打造煤矿安全长效机制

  
  他在企业分管安全和技术工作。在安全管理方面,他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新途径,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安全工作的全面创新。2004年来,该矿随着用工机制的变化,农协工逐步成为采掘一线的主力军,部分员工安全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自主保安意识差,不能确保人人、时时、处处安全。他担任安全矿长第一件事就是严细安全管理。一是确立“以人为本”,以质量标准化为基础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工作理念。主持制定和完善了安全长效机制的18个安全管理办法,修改完善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等,并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和安监人员联责联酬制,让个人收入与安全效果挂钩。二是强化安全责任落实。他在全矿管理人员中实行“五长三员”安全责任到位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要求严把现场安全教育、安全确认、安全巡视、安全隐患整改“四关”。狠抓“三违”隐患治理和“一通三防”整治及高瓦斯区域集中治理,确保了现场安全管理到位。三是着力推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他在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方面,日常教育坚持“一日一专题,一周一案例,一旬一考问,一月一考试,一季一评比”,系统培训做到“培训师资、培训教材、组织教学、考试、阅卷评分”六统一,辅之相应的考核办法,员工的安全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技能得到提高,效果十分明显。四是夯实安全基础。他持之以恒倡导安全质量评估,组织编制了《安全文化手册》,制定质量标准化奖罚考核办法,坚持定期召开质量评比专题会,开展最佳“工程评议及挂牌”活动,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勤检查、严考核,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矿井质量标准化水平,提高全员安全质量意识,使该矿质量标准化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在去年的质量标准化检查中,被确认为湖南省煤炭系统样板矿井。他积极倡导安全普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做到隐患排查不留死角,并组织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活动,使该矿的安全生产环境得到改善。由于他在安全管理上,大胆创新管理,不断消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有效地提高了该矿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规范了职工的安全行为,使全矿职工逐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行为转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打造具有煤矿特色的周源山煤矿安全长效机制,实现了安全效益双赢。
  
  2、强化技术管理,提高科技队伍素质
  
  在技术管理方面,他把营造“智力群体”作为提高科技队伍素质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全矿开通三条人才成长通道,让管理型、实干型、智商型人才充分涌流。一是健全科技制度,规范科技管理。在他的带领主持下,制定了该矿《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等12个科技管理制度,健全了《科技人员业绩考核办法》和《技术管理百分考评办法》形成了该矿的科学技术管理体系。二是开展技术交流,促进科技工作。他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努力学习,不断交流,组织开展“采掘作业规程、措施评比”、“煤质分仓分运方案征集”、“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评优”、“33采区设计竞赛”和“职工技术培训教案评比”等活动,还主讲了一期“电脑绘图”培训班。在全矿科技人员中开展论文征集与公开交流活动,一些科技人员撰写的学术论文分别在《资煤科技》、《矿山机械》、《中国煤炭企业管理》、《中国煤炭》杂志上发表。两年来,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三是强化科技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他结合生产需要,选派科技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诸如调研“大坡度采煤”、“三下”采煤,掘进支护新技术等,不断引进外地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为该矿生产服务。他主持科技人员编写了《采、掘、机、运、通、洗煤各工种岗位操作规程》、《职工安全知识手册》、《煤矿安全规程释义》等教材,并对员工进行全员培训和定期轮训。对“五长三员”(矿长、区长、科长、队长、值班长、安监员、群安员、青安员)、特殊工种、新工人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使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普遍得到提高。他还主持全矿技术比武活动,开展了三届职工技术比武运动会和岗位练兵。去年该矿有38个工种,1700多人参加了技术比武活动,涌现出了一批“采掘能手、机电大王、测量高手和通风能人”,同时与湖南科技大学联合办学,设立了“采矿学员函授大专班,有55名青年生产骨干参加学习,今年上半年全部毕业,成为矿一支科技后备力量。去年,他建议矿从采矿大专班学员中选聘七人担任采掘、机电、通风、地测技术员,让他们逐步担负重任,发挥作用。四是夯实科技基础,规范科技工作。他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技术负责人碰头会,及一次采掘接替、顶板管理、一通三防、机电运输专题会。每季主持召开一次技术工作总结会,使该矿科技工作做到了月初有计划,月中有检查,月末有考评。每两年召开一次全矿性的科技大会,对科技成果给予奖励,对科技工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对全矿工程技术人员实行科技项目责任制,进行百分考核,每半年一次,奖罚兑现,年底进行综合测评,使该矿科技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3、开展科技攻关,呕心沥血为事业
  
  他围绕矿安全生产中心,一心扑在工作上,呕心沥血为事业,积极组织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一是优化生产要素布局,合理节约井巷。他组织科技人员根据矿井开采延伸,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状态不稳定,采后补掘工程多的实际,优化生产要素布局和施工方案。如143采区设计的优化不仅使整个运输系统方便、简捷、顺畅,还减少了岩巷施工工程量近100米,使采区运输系统减少一部皮带设备,降低了运输成本,直接节约巷道施工成本10万元。又如3116工作面井巷工程优化设计后,少掘巷道460米,节约费用18万元。二是进行快速掘进,提高单进水平。他采用“定向施工”等方式重点抓了2214、2232、3116工作面快速掘进工程。3116运道和回风巷、2214中巷月单进达150米,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60%,确保了3116、2214和2232工作面按期投产。三是开展采煤方法研究和特殊煤层开采科技攻关。如该矿急倾斜煤层开采,他组织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周密论证,采用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该采煤法组织实施后,产优煤2.6万吨,增加了优质煤储量38万吨,增加回收产值1.5亿元,填补了集团公司乃至全省煤炭系统该领域空白。为今后开采类似条件煤层探索出了成功的途径,积累了经验。四是改革支护形式,降低生产成本。在掘进支护上,他主张采用“树脂锚杆+锚索+网(梯子梁)+喷浆”联合支护。在21反仓皮带改扩刷工程、244回风上山和22—500贯穿石门巷道采用锚网梁联合支护后,大大降低了掘进成本,节约57万元,且一次成巷。他主持完成的“掘进巷道支护改革研究”获矿科技成果一等奖,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支护存在的巷道变形严重,二次支护频繁,维护费用高,支护工艺落后,劳动强度大,掘进单进水平低等问题。该项目的实施,平均单进由原来的62米/头.月提高到79米/头.月,材料成本下降216元/米,安全环境得到了改善。对回采支护,他打破原来固定的支护参数,经过严格的理论计算和现场检验,(改变参数后矿压显现观测),根据不同煤层不同的围岩条件,设计出不同的参数,该项目实施后,工作面单产提高了40%,材料消耗下降了30%,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为该矿产量的稳步增加、效益的年年攀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三下”采煤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他带领矿科技人员在中国矿大和唐山煤科院的协助下,对2135、2115工作面进行“三下”采煤试验,定期对相应的地表进行“三下”采煤岩移观测,并制定31采区“三下”开采方案,在3113和3116工作面开采后,又编制了《22、24采区“三下”采煤方案》,利用新开发的“软件”,对地面预计变形进行计算。该项目实施后,使该矿井资源回收率由原来的42%,提高到65%以上,全矿可多回收煤炭160万吨,增大了优质煤开采比例,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相应的万吨掘进率降低15%,节约了生产成本,缓和了采掘接替,确保了正常生产。
  
  三、殚精竭虑,岗位奉献

  
  他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组织科技人员不断进行矿井系统改造,提高矿井装备能力,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不断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快矿井设备更新升级。
  
  1、完善生产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他针对该矿部分机电运输提升设备陈旧老化,事故多、效率低、安全设施不完善问题,建议加大矿井技术改造力度。一是主付井电控改造运行效率提高。他先后主持对主井、新、老付井绞车电控及信号系统技术改造,提高了该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事故几乎接近零。仅主井PLC电控改造一项,每年就可为该矿节约维护费10万元以上,绞车运行效率也大大提高。二是矿井运输系统改造效果好。他针对该矿运输环节多、复杂难控等问题,进行运输系统的技术改造。诸如:主井更换提升钢丝绳装置的改进、主井底装载系统全过程的监控和自动化改造、新付井安全门闭锁装置和液压缓冲导向装置的改进、掘进煤地面筛分系统的改造、压风机、矸子山绞车变频节能装置改造,压风机冷器的改造和40T减速器防漏油技术、矸子山排矸系统的改造等,减少了机电事故,优化了生产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运输环节畅通和安全生产。三是进行了通风系统改造论证与设计。他为完善矿井通风系统,组织科技人员,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论证设计,拿出方案实施后,井下环境温度降低5—8度,工人作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2、进行小改小革,实行自主创新。他针对井下大小绞车道事故多发原因,组织技术人员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开展小改小革活动。一是对运输绞车进行小改小革。先后对“采区绞车速度保护”进行革新,应用了泄漏通讯系统,研制了简易道岔,改造了小绞车底座和小绞车道地档,改进了小电机车熔断器和小电车靠背轮弹性胶圈。二是生产系统小改小革效果明显。他在掘进当头回采面推广“前探梁”和防倒器,对老付井安全门革新,压风机综保系统的改进,采用编织带装矸充填空帮空顶,气腿式凿岩机供风、供水管路的改进等。这些小改小革项目,投入小,见效快,作用大。对预防事故,降低材料消耗,提高劳动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引进先进技术,提升装备水平。一是进行采掘设备升级。他认为,矿在加大陈旧设备更新改造的同时,要对矿井采掘、机电、运输等主要生产设备进行技术升级。引进了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高了采掘机械化程度,矿井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二是推广使用先进工艺和设备。他建议矿先后引进安全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生产环境监测系统,深部开采降温系统,新副井新型自动平衡装置,新建井下防尘灭火系统、工业监视系统、新型喷浆机等,推广了便携式瓦斯自动检测报警系统。近两年该矿投入科技资金392万元,安全投入2118万元,完成科技项目48个,新增设备152台,已装备4个工作面,13个掘进头,矿井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78.5%和98%以上,矿井综合抗灾防灾能力明显增强。
  
  作为安全矿长和总工程师的他,在管理和技术岗位上创新管理,奋发进取,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工作,组织和带领该矿科技人员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用自已的心血和智慧促进了该矿经济的发展。2004年该矿产煤601968吨,超计划61968吨,实现利润3081万元,增利1018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达15361.93元;2005年产煤580999吨,超计划50999吨,实现利润4450万元,增利2150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22436.72元,比上年人平收入增加7074.79元,实现安全生产,百万吨无死亡,矿井质量达I级,2006年各项经济指标跻身于全省煤炭行业前列。今年1---5月实际产煤242426吨、比计划超产17226吨,安全质量达I级。近三年,矿先后被授予集团公司安全质标先进单位、全省煤炭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全国依法安全生产先进煤矿、全国双十佳煤矿、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殊荣。
  
  一位诗人曾这样写道,“煤矿工人是矿山之魂,深入地层,采掘光明,把生命与情感融进煤海,奉献人间”。周向志这位煤矿科技的领头人,就是这样把自已的情与爱倾注给了他所追求的事业和他的企业,谱写了一曲煤矿“科技之花”的动人乐章。也在他的人生履历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1999年度,他被评为集团公司科技先进个人;
  
  2000年度,他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1年度,他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2002年度,他被评为集团公司“科技拔尖人才”;
  
  2005年度,他被评为湖南省企业科技人员“讲理想、比贡献”先进个人;
  
  2006年度,他被评为湖南省郴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