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传统文化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

2010-03-10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摘要:文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缺陷的主要表现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揭示了违章行为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威胁,而陈陋的传统文化则是违章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进而提出了消除这些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有效减少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传统文化 电力企业 安全生产

  一、前言

  文化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群体所共有的心理程序,是群体行为的“隐含性假设。”文化的实质是自然的人类化。文化主要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决策、人际关系和交流等三方面造成影响。中国文化具有优秀传统,同时也具有陈陋传统。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无疑会形成良好的影响;而陈陋的传统文化,则会对企业生产活动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陈陋的传统)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找出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根源,进而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缺陷的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以儒家文化为根基,以释家和道家思想为基础,兼有法、兵、农、墨、阴阳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国学大师张岱年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同时指出,中国文化的缺陷主要表现于:等级观念、浑论思维、近效取向、家庭本位。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存在的缺陷,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人本“思想

  “人本”思想源于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从统治阶级意志出发讨论人性问题,强调“伦理人”,它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人本主义,一方面,“人本”思想将人的重要性突显出来,以人为管理的第一要素,符合现代管理思想潮流;另一方面,由于重人性轻法理,使情、理、法不平衡,造成中华民族是一个讲关系的民族,在企业管理中有的人情、面子比能力更重要,与管理的基本原则相背离。

  (二)“和合”思想

  “和合”思想一方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前者反映在管理观念上可以用管理的生态理论加以解释,后者则说明“人和”的重要性。从负面意义上来看,“中庸”是“和合”思想的一种体现,“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是这种思想的集中反映,它反对强烈的自我表现。

  (三)“权威”思想

  中国文化遵从等级观念,区分上下贵贱,这是传统文化的一个严重的痼疾。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但等级观念至今仍有待彻底消除。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尊重传统权威,缺乏“为真理而抗争”的态度,管理决策比较集中,家长制观念较强,企业管理中注重塑造创业者个人家长的形象。

  (四)“务实”精神

  中国文化强调经验,轻视理性,具有较强的现实色彩,注重人伦日用,不喜欢变化,也不喜欢逻辑推理,常常沉迷于过去,过分信赖经验。

  三、陈陋的传统文化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

  电力企业被列为高风险企业之一,历数电力企业屡屡发生各种重大事故,违章生产及操作是这些事故的首要原因,而文化则是这一原因的根源。

  (一)为求“人合”,少与人争

  很多员工在工作时,即使看到同事违章,也不上前予以制止、纠正,是脑子里的“与人为善,少得罪人”的“人和”思想在作怪。比如,一个边防县电业公司在为保证该县文化艺术节的正常供电而进行的线路检修中发生的一起杆上人身触电伤亡事故前,在场的供电所所长及其带领的4位员工明知本次登杆检修作业,并没有办理停电工作票,没有在检修线路联络开关挂警示牌及在工作现场验电、挂接地线,这是明显的违规操作,但碍于面子,没有一个人提醒,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阻止,结果另一个作业组在不见挂“严禁合闸,有人工作”警示牌的线路联络开关处操作开关时,导致了一名杆上作业人员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

  纠正违章,维护安全是企业每个人的责任,需要员工之间的交互检查。实际工作中,员工看到违章现象时,心里或许会想到违章不对,但真要上前予以纠正,又会担心伤了别人面子,怕“给人下不了台”,伤了同事感情。最终碍于情面而打消自己的纠正意愿。久而久之,对企业的违章现象就熟视无睹,甚至出现集体违章现象。在安全管理上,一些监管人员受“枪打出头鸟”的思想影响,在检查处理违章时,往往过多地考虑员工的感受,而不能动真格。于是违章、事故就在这种“人和”、“友善”的保护之下发生了。

  (二)遵从权威,违规操作

  中国传统文化中陈陋的忠君为上观念使人们习惯于遵从权威,服从命令,而不愿提一些与领导意志、意见相背离的建议或者行为。这样可能造成的影响:一是在危机情境中,员工会觉得自己无权决策而延误了事故处理的最佳时机;二是员工对自己的反对意见总是欲言又止,导致沟通不畅,生成决策失误;三是有时领导带头违章,员工迫于领导压力而违章操作。一个电厂的检修人员,由值班长办理了停电线路检修工作票等手续后,进行野外的杆上线路检修。半天后,该厂主管调度的副厂长买回一新型家用电器,他急于试一试电器的性能,发现没有电后,便到厂房询问情况,当得知停电检修已过半天后,该副厂长便擅自作出恢复供电的指令。按规定办理了工作票的停电,在工作完成后,应由当事人再办理工作完结手续后方可恢复供电。但值班员此时迫于领导信誓旦旦的“出了问题我负责”的压力,违章进行了恢复供电的操作,结果造成了一位正在杆上工作的员工触电死亡的恶果。

  在电力这个高风险企业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危险情景,需要企业中的所有人发挥有效的协同作用,提供充分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应对决策。同时要求每位操作员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规章操作,而不是凭领导的口头指令操作。

  (三)信赖经验,贪图“省事”

  为了最大可能地保障安全,生产规章中就需要有一定的冗余措施(多重保险),有些员工就觉得这些必要的冗余措施“碍事”,甚至认为是多余。偶尔的“省事”或者“走捷径”后并没有发生事故,就会形成“经验”。而且,人们因为推崇经验,重视看得见的危险,轻视看不见的危险,认为自己不会“运气那么差”,最终导致事故发生。比如,一供电所发生一条10千伏的输电线路过流跳闸,便组织人员巡查排障,在砍伐了几处搭碰在电线上的树枝后,就认为问题已经消除而不再实施全线巡查。返回后,再用遥表测试,发现电阻值稍有改变后,便下令试供,却不知已有一股电线中断,电源一头跌落并悬挂在一丛林中的树杈上,线头刚好触到穿越丛林羊肠小道的地面,试供时,恰巧一村民牵着耕牛踏过,结果发生了连人带牛触电死亡的事故。

  另外,在生产中,人们有时会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相信自己的能力,尊崇“艺高人胆大”,不适当地认为自己能够控制眼前发生的事情,而恰恰就在这一念之差,事故就可能发生。一电站的技术员,在一次穿越低压盘柜底的带电接线操作中,按规定应戴绝缘手套,线头应用绝缘胶布包扎。但该技术员嫌麻烦,凭着自己技术过硬,多年如此操作并无问题出现的经验,在不戴手套、也不将线头包扎的情况下进行递穿操作,结果因线头事先打了半圆的勾,递送的速度过快,线头触到了电盘,导致短路而引起爆炸,造成操作员手臂严重烧伤,低压盘的元件全部烧坏,并引发全站停电的恶性事故。

  (四)不当的勤俭节约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历来为国人推崇的美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人们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这种文化反映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问题就是,安全生产的防备器具只要还能用就尽量将就着用。绝缘棒已经很陈旧,但只要不断裂,还是照样用。绝缘鞋、绝缘手套时间过长,磨损得不能起防护作用了,因为没穿洞,觉得扔了可惜,还可以穿几次;安全帽只要没破,就可以继续戴,从而忽视了防护用品的预防作用。对于工作中使用的工具或设备,即使知道有隐患,只要还能用,就要继续“多做一点贡献”,认为只要上心,多关照一下或进行重点防护就行了,“小车不倒只管推”,没必要更新。长此以往,最终将酿成重大隐患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生产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安全纵深防御的一个环节,在发生意外事件时,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或伤害的产生,但实际上人们往往只看到安全运行时这些防御措施“无作用”,而没有意识到它们可能在紧急事件中的脆弱性。木桶原理说明,决定企业生产安全的不是那些长板而是短板,而不恰当勤俭节约的直接后果就是制造了企业安全生产中一块又一块的短板。

  四、结论与对策

  从以上分析及相关的事故案例表明,任何灾难或事故的发生都与人有关,人们的信念和规范对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由于文化中陈陋元素的存在,就会影响人们忽视安全规则的要求,忽视安全第一的要求,做出不安全的行为或产生不安全的因素。事实证明,陈陋的传统文化是电力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要摆脱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消除传统文化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就要着重采取如下对策。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彻底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反思和革新,根除那些阻碍发展、反科学、伤害人的传统文化元素。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引领企业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增强员工自觉维护安全的责任感,营造人人讲安全,上下齐心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企业领导人要树立安全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纠正违章首先做到自己不违章,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人人有责任。

  (三)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下大力气抓培训,让员工掌握规章制度的同时,做到依章行事,循规操作。对安全工器具及主设备要坚持定时试验、定期轮换和定期更新。

  (四)消除“枪打出头鸟”的思想,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用规章规程来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杜绝一切疏忽、轻视标准操作的行为出现。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