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蝴蝶效应与安全预防

2008-12-0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蝴蝶效应”是美国科学家洛伦兹在1979年12月华盛顿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打那以来,所谓“蝴蝶效应”之说不胫而走,声名远扬。
 
    我想这句话之所以发人深省,不仅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在混沌运动中,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过程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

    “蝴蝶效应”不仅具有深刻的科学理论内涵,而且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对于我们做好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安全工作无小事,成败全在细节中。孟子曰:“祸患常积于忽微。”无数的事故教训告诉我们,小的疏漏和隐患,往往能诱发大的灾难。那些表面的、常见的事故苗头往往能够发现和避免,而那些深层的、不易发现的事故隐患恰恰容易忽视。

    有的单位部署安全工作这制度那制度,这规定那规定,原则上讲来讲去的,结果上下一般粗,领导嘴上强调的多,扑下身子抓的少;有的单位满足于开会传达,层层贯彻,却只停留在发文提要求,以会议和文件落实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精神的层面上,甚至安全工作刚布置完就急着要求基层报“成效”;还有的干部检查安全工作走马观花,工作看似落实了,实则落实不到位、不到底、不着边、不着调。结果呢,这里传达下去了,那里却发生了事故,按下葫芦瓢起来,事故还是接连不断地发生。

    其实,任何事故的发展都伴着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即使突发性的事故,也有平时安全警觉不够在里面。事故的发生,同样是各种问题和矛盾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预防事故工作关键在于中止问题和矛盾量化积累的过程,使之禁于未萌,止于未发。为此,必须在抓小、抓早、抓苗头上狠下功夫,始终保持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必须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决不能因为问题小就漠然视之;必须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突出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时机,才能保证“小”的问题抓得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还要防患未然,做到万无一失,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