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抓安全要敢于和善于“小题大做”

2008-12-0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生产,百分之一的错误可能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古人讲的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抓安全敢于“小题大做”,就是要不怕困难,顶住压力,排除干扰,敢于拿着鸡毛当令箭。在日常工作中,有些人对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岗位工作不填安全记录,设备检修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安全设施螺丝帽损坏不更换等“小事”,不当作一回事,“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别人管一管,他就说三道四,指桑骂槐。或者托关系走人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疏不知,安全管理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哪怕是微小漏洞,像螺栓松动、设备振动、零件缺损,即使不影响正常工作,如果不处理,就是安全隐患。这些小事虽然不起眼,但这些“小事”一旦发生,却往往容易引发血淋淋的大事故。正如外表坚固的大堤大坝,但也经不起成千上万只蚂蚁巢穴的侵害。试想,今年那么多煤矿事故就是因为思想麻痹、违章操作造成的,今天纵容小违章,明天就可能出现更大的违章。 因此,对于这些安全生产中的“小事”,我们必须敢于说“不”,敢于痛下狠手,让那些不把小事当作一回事的人切实受到教育,消除麻痹、侥幸心理,吸取教训,避免悲剧的发生。

  抓安全善于“小题大做”,就是要善于借势,把“小事”做出大文章,使那些不讲小事的人牢固树立“小事不小”的思想,真正把小事当作大事,做到不出事。安全巡检不认真、检查不到位、交接班不细致、处理问题不及时、安全措施不完善等,这些小事都是麻痹大意的表现。也许有不少人认为这些小毛病、小问题、小隐患无碍大局。综观以往发生的安全事故,大多是由于习惯性违章引起。而习惯性违章往往被我们列为“小事”,在“小事”、“小问题”的帽檐下看不到事物由量到质的变化,对其视而不见,以致形成习惯性违章屡讲屡犯、屡禁屡有的怪圈,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最后迎来的就是安全事故。

  美国杜邦公司对安全事故有这样一个统计分析:每100个疏忽或失误,会有一个造成事故,每100个事故中,会有一个是恶性的。在杜邦,“小题大做”近乎苛刻,从修一把锁到换一个灯泡,都有极其严格的程序和控制;在走廊上,没有紧急情况时不允许跑步;上楼梯必须扶扶手,使每个人对安全几乎形成条件反射。这给我们带来很大启示。安全管理要善于抓住这些现象,大造舆论,分析其可能造成的恶果,甚至可以采取开现场会等形式教育职工。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人和事要坚决拉下脸来管,以“强三基”、“反三违”为主线,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引导员工把执行规章制度变成自觉的行为。只有这样,安全管理才会真正见到成效,“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才不会是一句空话,安全生产也才能保证持续稳定。同时,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处罚,也许有的人觉得没必要真正小题大做,只“口头批评”一下就行了。殊不知,这样的 “心慈手软”,会致使一些单位对安全小事心存侥幸,从而使一些违章动作“习惯成自然”。可以多结合安全形势和事故教训,对这些单位和职工讲解“小题大做”的重要性,使他们深刻、全面地领会“小题大做”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敢于正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化解他们内心的抵触情绪。

  作为从事安全工作的我来说,要牢固树立慎独的思想,敢于不怕得罪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给职工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细节“挑骨头”,不给安全隐患以生存的土壤。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动真格,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该表扬的表扬,该奖励的奖励,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罚的处罚,面对任何不好的习惯、做法,都要理直气壮地予以纠正,不照顾情面,不迁就客观,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要始终把规章制度作为工作的准绳,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面对不被理解时,要正确对待,泰然处之,妥善处理矛盾,努力打牢安全工作基础。

  对安全工作有影响的“小事”,要经常讲、反复讲,切实营造“小事不小”的浓厚氛围,使每一名职工真正严肃地对待安全工作中的“小事”,纠正工作中的不良习惯,从基础上抓好安全工作,保证安全生产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