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清使命,明确目标,找准位置,发挥作用。
一、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全总十四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通过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其核心内容是“七个坚持”、“一个方针”、“六项要求”。“七个坚持”即中国工会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对工会的领导;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工人阶级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会对外交往;坚持推进工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一个方针”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工作要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六项要求”即要把工会建设成为密切党与职工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群众组织;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人民团体;组织职工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渠道;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大学校;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工运新秩序、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我国职工权益的积极力量。“七个坚持”、“一个方针”、“六项要求”,是我们党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站在全党工作大局中提出的中国工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工会工作的根本指针和行动纲领。各级工会干部一定要在思想上有新境界,在认识上有新提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二、把握重点,进一步推动工会工作整体上水平
工会组织作为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自觉融入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去认识、去把握,引导广大职工共谋大计、共创大业、共享成果,才能真正赢得重视,得到承认,有所作为,提升地位。
一要切实扩大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的影响力。这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发挥工会作用的重要载体。要以更大的力量,最大限度消除“空白点”,不留“后遗症”。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一次建会情况大排查。要推进建立系统工会、行业工会和区域工会进度,力争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会组织体系。要探索建筑、商贸、餐饮等重点行业的建会方式,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工会组织形式,解决工会跳“独角舞”的问题。
二要切实履行维权职能,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增强工会凝聚力的有效手段。要按照王兆国主席关于在改革中维权、在发展中维权、在参与中维权、在帮扶中维权的四项要求,认真搞好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制度的落实,千方百计做好解释说明和化解矛盾工作。要高度重视职工代表大会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两个机制”建设、“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及企业职工安全监督网络建设。在一手抓维权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同时,还要一手抓表达和协调机制的健全与运行,真正在经济转体制、政府转职能、企业转产权、职工转身份的过程中,使工会组织维权的声音更大一些,力度更强一些。
三要切实推进“新世纪职工素质工程”,增强工会组织的号召力。要进一步引深“十万职工,百个工种,增强素质,提升技能”比武活动,还要在全市各行各业开展好构建节约型社会竞赛活动。要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载体,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择业能力,使他们成为政治上有追求、技术上有特长、工作上有成就的高素质劳动者。
三、与时俱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
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做保证。特别是当前,面对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的新形势,工人阶级的结构和工会工作的要求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对工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主动进取、自我加压、争创一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这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要求,也应该成为工会干部的必备素质。
二要有真挚的群众观念。特别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职工,一切依靠职工”的群众观;“职工利益无小事,工会工作无虚事”的工作观;“把工会工作当成党和群众的事业干,把职工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的价值观;“金奖银奖不如职工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职工口碑”的政绩观。把这“四观”落到了实处,我们的工作才能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要有创新的方式方法。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仅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更是衡量一个工会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在团结动员职工为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广大职工争取利益,进一步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如何在引导广大职工理解、支持、参与和投身改革的同时,妥善处理好利益关系和劳动关系矛盾……这些都向我们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此,必须以改革的精神调整工作思路,以创新的思想开展工作。
四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当前,关键是下大力气解决政令不畅通、作风不务实、工作走过场的倾向。同时还要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激励制约机制,全面加强工会机关的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
上一篇:浅论基层“学习型”党支部建设
下一篇:乘风而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