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凝聚职工力量、推动生产经营的重要保障,在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加速、信息技术深度渗透生产生活,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入剖析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贴合行业特点的应对策略,是增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对于筑牢企业意识形态阵地、保障生产经营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职工思想观念受到多元化冲击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企业职工构成较为复杂,受全球化和信息化影响,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通过网络渗透,与部分职工因行业周期性波动产生的焦虑情绪交织,导致部分职工理想信念动摇,对国网县供电公司企业发展战略和党建引领作用的认同感下降。同时,由于企业改革而进行的岗位调整和薪酬分配变化,易引发部分职工心理失衡,增加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难度。
(二)传统工作方法与企业实际脱节
国有企业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多沿用“车间会议传达、班组文件学习”的单向灌输模式,内容侧重理论宣讲,与职工关心的安全生产、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等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一线职工倒班频繁、作业强度大,难以实现集中学习,青年职工对枯燥形式抵触明显,导致企业思想政治开展流于形式,难以转化为生产积极性。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行业舆情风险
国有企业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易成为网络舆情焦点。新媒体的即时性和匿名性,使得“环保不达标”“安全事故隐瞒”等不实信息极易扩散,不同程度干扰职工认知。同时,职工通过社交平台讨论企业管理、薪酬福利等问题时,负面情绪易被放大,甚至引发群体事件,对企业声誉和生产秩序造成冲击。
(四)思政工作队伍存在适配性不足
部分国有企业思政队伍存在“三老”问题。一是人员老化,思政队伍多为临近退休转岗人员;二是知识老化,思政队伍对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行业新趋势缺乏了解;三是方法老化,思政队伍非常依赖经验主义,对新媒体运营理解不深不透。国有企业青年职工多为“90 后”“00 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传统沟通方式难以产生共鸣,导致企业开展思政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二、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路径
(一)锚定行业特色,强化理论学习
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结合国有企业的“国家”定位,将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深度融合。例如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解读企业绿色转型战略,组织节能降碳先锋岗宣讲;结合企业行业标杆的改革经验,阐释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增强职工对发展路径的认同;邀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分享成长经历,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诠释工匠精神,铸牢产业报国信念。
(二)贴合职工需求,创新工作载体
设计差异化教育场景。针对一线工人,将安全规程、操作规范融入“班前会微课堂”,用事故案例短视频替代冗长文件;针对青年技术人员,开设“创新沙龙”,结合城乡电网改造工艺优化、设备智能化改造等项目,探讨“技术报国”路径;针对倒班职工,开发“线上学习积分制”,通过企业APP推送线上学习课程,积分可兑换培训机会或福利。嵌入生产经营关键环节。在城乡电网抢修、检修、项目攻坚等重大任务中,组建党员突击队,同步开展攻坚克难思想动员会,将思想引领力转化为执行力;在薪酬改革、岗位竞聘等特殊节点,提前召开政策解读会,用数据对比说明改革的必要性,着力化解抵触情绪。
(三)构建行业舆情防控体系
建立靶向监测机制。利用大数据工具监测“电网+环保”“电网+安全”等关键词,重点跟踪行业媒体、本地论坛及职工微信群,及时捕捉“环保整改”“薪资调整”等关键词,形成《舆情日报》直报管理层。畅通职工信赖的发声渠道。开设企业微信“总经理信箱”“吐槽专区”,实行“24 小时响应、3 个工作日反馈”机制;定期举办一线职工恳谈会,由企业党委负责人带队直面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锻造专业化工作队伍
优化队伍结构。在生产一线选拔党员班组长、青年技术骨干充实思政队伍,要求他们“懂生产、会沟通、善用网”;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定向培养熟悉钢铁行业的思政专业人才。强化能力提升。开展“双培计划”,既培训党的创新理论,也培训智能制造、环保政策等行业知识;既教授沟通技巧,又教授短视频制作、直播运营等新媒体技能,确保队伍能与青年职工同频共振。完善激励机制。将思政工作开展成效与“星级班组”评选挂钩,对推动职工技能提升、化解重大舆情的人员给予专项奖励,激发工作动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在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行业特性,直面职工需求与时代变化。通过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传统方法与新媒体融合、队伍建设与行业发展适配,将思想共识转化为攻坚克难的生产力,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下一篇:灯的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