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营销反窃电稽查与乡镇到户线损管控是供电企业降损增效、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核心工作,直接关系企业经营效益与供电服务质量。本文以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营销反窃电稽查班、乡镇中心供电所为研究主体,聚焦电压不稳场景下压差法应用优化、乡镇到户线损精细化稽查、稽查工单共零问题系统数据排查三大核心方向,结合供电服务实践梳理工作痛点,探索针对性解决路径,为基层供电企业提升反窃电效能、降低线损率提供实践参考与理论支撑。
关键词:供电企业;反窃电稽查;压差法;到户线损;共零问题;系统数据排查
一、引言
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核心能源,其稳定供应与高效管理至关重要。基层供电企业直面用户用电终端,营销反窃电稽查不到位易引发电量流失、电网运行风险,乡镇到户线损管控粗放则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益,二者均是基层供电营销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地处县域供电场景,乡镇电网覆盖范围广、用户类型杂,且部分区域存在电压波动、线路老化等问题,给反窃电稽查、线损管控工作带来诸多挑战——电压不稳场景下压差法反窃电精准度不足、乡镇到户线损排查效率低、稽查工单共零问题定位难等痛点凸显,制约营销管理质效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实践经验,围绕上述核心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适配县域供电场景的营销稽查与线损管控模式,助力基层供电企业实现降损增效、精准管控。
二、电压不稳场景下压差法反窃电稽查优化实践
压差法是反窃电稽查的核心技术方法之一,核心原理的通过比对计量装置进线电压与出线电压差值,判断是否存在窃电、计量异常等情况,正常场景下二者差值应处于合理区间,若差值超标则大概率存在电量流失风险。但县域乡镇电网受线路距离长、负荷波动大、设备老化等因素影响,易出现电压不稳问题,导致传统压差法数据采集偏差、判断失真,降低反窃电精准度,需结合实践优化方法应用逻辑。
(一)电压不稳对压差法的影响机理
乡镇电网用电高峰时段(如夏季空调使用集中、冬季取暖设备启动),线路负荷骤增易引发电压骤降;部分偏远区域供电线路截面偏小、线损过大,导致电压持续偏低;极端天气(暴雨、大风)还可能造成线路接触不良,引发电压波动。上述电压不稳场景下,传统压差法仅单次采集进线、出线电压数据,易受瞬时电压波动干扰:若采集时恰逢电压骤降,可能误将正常计量判定为异常;若电压波动导致数据采集不完整,会出现差值计算偏差,遗漏真实窃电行为,或误判合规用户,影响供电服务与稽查公信力。
(二)压差法优化实践路径
结合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稽查班工作实践,针对电压不稳问题,从数据采集、阈值设定、场景适配三方面优化压差法应用:
1.动态化采集电压数据,规避瞬时波动干扰。摒弃传统单次采集模式,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疑似异常用户实施“高频次+多时段”电压采集,每日选取用电低谷(凌晨0-4点)、平段(上午10-11点、下午15-16点)、高峰(晚18-21点)三个时段,每个时段采集5-8组进线、出线电压数据,剔除极值数据后取平均值计算压差,减少瞬时电压不稳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2.差异化设定压差阈值,适配电压波动场景。结合乡镇不同区域电网电压波动规律,划分电压稳定区、轻度波动区、重度波动区三类区域:稳定区沿用原有压差阈值(差值≤0.3V);轻度波动区(电压波动幅度≤5%)将阈值放宽至≤0.5V;重度波动区(电压波动幅度>5%)采用“阈值+趋势”双重判断,若连续3日平均压差超标,且压差呈持续上升趋势,再列为疑似窃电对象,避免单一阈值误判。
3.联动设备检修,夯实压差法应用基础。针对电压不稳根源,稽查班与运维班组建立联动机制,在压差数据异常区域,优先排查线路老化、接触不良、变压器过载等问题,完成设备检修、线路升级后,再重新采集电压数据开展压差分析,排除电网自身问题导致的压差异常,提升反窃电判断精准度。
实践数据显示,优化后压差法反窃电误判率从12.3%降至3.1%,成功查处因电压不稳掩盖的窃电案例16起,挽回电量损失约8.2万千瓦时,验证了优化路径的可行性。
三、乡镇中心供电所到户线损精细化稽查实践
乡镇到户线损是指从供电所出线端至用户计量表计之间的电量损耗,涵盖线路损耗、设备损耗、窃电损耗等类型,其管控成效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线损指标。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乡镇中心供电所覆盖多个乡镇,存在用户分散、线路运维难度大、线损排查粗放等问题,需通过精细化稽查实现线损精准管控。
(一)乡镇到户线损稽查核心痛点
1.线损责任划分模糊。部分乡镇线路跨台区、跨用户组,供电所未明确到户线损责任主体,出现线损超标后推诿扯皮,排查效率低下;
2.排查手段传统粗放。多依赖人工现场巡检,缺乏数据支撑,难以精准定位线损异常点,且乡镇用户分散,人工排查耗时耗力;
3.窃电与计量异常隐蔽性强。部分乡镇用户存在私拉乱接、改装计量表计等窃电行为,且多在夜间、用电高峰时段操作,传统巡检难以发现;部分老旧计量表计出现失准、故障,未及时更换导致线损异常。
(二)到户线损精细化稽查实践策略
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乡镇中心供电所以“责任量化、数据驱动、精准排查”为核心,构建到户线损精细化稽查体系,提升线损管控质效:
1.划分线损责任网格,明确管控主体。按“台区-用户组-用户”三级划分责任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台区经理,明确台区经理为到户线损第一责任人,将线损指标纳入绩效考核,线损超标且未及时整改的,扣减台区经理绩效,倒逼责任落实;每月统计各网格到户线损率,对超过基准线损率(乡镇基准线损率设定为3.5%)的网格,列为重点稽查对象。
2.依托系统数据,锁定线损异常点。整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建立线损异常分析模型:一是比对台区总供电量与用户总用电量差值,若差值占比超过基准线损率,判定台区线损异常;二是分析单用户用电量变化,若用户当月用电量较上月下降超过30%,且无合理用电减少理由,或用户长期用电量偏低但用电设备功率较大,列为疑似窃电、计量异常用户;三是排查计量表计数据,若表计出现停走、走字过慢、数据采集失败等情况,及时列为异常对象。
3.现场稽查与技术核查结合,精准处置异常。对系统锁定的线损异常网格、异常用户,组织稽查人员开展现场核查:一是核查计量表计,检查表计封印是否完好、接线是否规范、表计是否故障,对故障表计及时更换,对改装表计固定窃电证据;二是核查线路设备,检查线路是否存在老化、漏电、私拉乱接等情况,对老化线路及时升级,对私拉乱接行为依法处置;三是核查用户用电情况,实地查看用户用电设备运行状态,核实用电量与设备功率是否匹配,锁定窃电行为。
4.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巩固稽查成效。每月召开线损分析会,总结线损异常处置经验,梳理高频异常原因,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每季度开展线损稽查专项行动,覆盖所有乡镇网格,实现异常排查全覆盖;定期开展用户用电宣传,通过村广播、微信群、现场讲解等方式,普及安全用电、合法用电知识,警示窃电危害,减少窃电行为。
通过精细化稽查实践,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乡镇到户线损率从5.2%降至3.3%,低于基准线损率,每月挽回电量损失约12万千瓦时,乡镇线损管控成效显著提升。
四、稽查工单共零问题系统数据排查实践
稽查工单共零问题是指多个用户共用零线,导致计量表计接线异常、电量计量失真,进而引发线损超标、用户电费纠纷的问题,乡镇用户因用电规范意识薄弱、线路安装不标准,共零问题较为突出。传统共零问题排查依赖人工现场测试,效率低、耗时久,需依托系统数据优化排查方式,提升排查精准度与效率。
(一)共零问题核心危害与排查难点
共零问题的核心危害的:一是导致计量表计电压采样异常,部分用户表计因共用零线出现电压偏低,计量表计走字过慢,造成电量流失;二是易引发零线电流过大,导致线路发热、设备损坏,存在电网运行安全风险;三是多个用户共用零线,若零线接触不良,会导致用户用电设备烧毁,引发电费纠纷。
共零问题排查难点在于:一是隐蔽性强,共用零线多隐藏在墙体、线路管道内,人工现场难以直观发现;二是涉及用户多,单一共零问题可能涉及2-5户用户,排查时需逐一测试,效率低下;三是缺乏系统数据支撑,传统排查无数据参考,需依赖稽查人员经验,易出现漏查、误查。
(二)共零问题系统数据排查路径
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结合稽查工单处置经验,整合多系统数据,构建共零问题系统数据排查模型,实现共零问题精准定位:
1.筛选疑似共零问题工单特征,锁定排查范围。通过分析历史共零问题工单,总结疑似共零问题核心特征:一是多个相邻用户同时出现电量骤降、计量异常,且异常时间一致;二是用户计量表计进线电压正常,但出线电压偏低,且多个用户出线电压差值相近;三是台区线损突然上升,且无其他明显线损异常原因;四是用户反映用电设备运行异常(如灯光昏暗、电器无法正常启动),且涉及多个相邻用户。基于上述特征,在稽查工单系统中设置筛选条件,自动筛选疑似共零问题工单,缩小排查范围。
2.比对计量表计电压数据,锁定共用零线用户组。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取疑似共零问题工单涉及区域用户的进线电压、出线电压数据,按时间维度(每日3个时段)比对数据:若多个用户进线电压均正常(220V±10%),但出线电压均低于198V,且出线电压差值≤0.2V,判定该部分用户可能共用零线;同时,比对用户表计电流数据,若多个用户零线电流之和与火线电流之和偏差较大,且偏差占比超过10%,进一步确认该部分用户为疑似共用零线用户组。
3.结合线路拓扑数据,定位共零接线节点。调取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的乡镇线路拓扑图,明确疑似共用零线用户组的线路接线路径,查看用户表计零线接线是否均接入同一零线节点;同时,比对用户表计安装时间、线路改造记录,若该部分用户为同一批次安装表计、或同一时段开展过线路改造,且零线接线未单独敷设,大概率存在共零接线问题,据此定位共零接线节点。
4.现场核实处置,闭环解决共零问题。根据系统数据锁定的疑似共用零线用户组、共零接线节点,组织稽查人员、运维人员开展现场核实,测试零线接线电压、电流,确认共零问题后,重新敷设单独零线,规范用户表计接线,更换受损计量表计,确保计量精准;处置完成后,再次采集用户电压、电流数据,确认数据恢复正常,线损指标回归合理区间,完成工单闭环。
通过系统数据排查共零问题,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共零问题排查效率提升60%,排查周期从平均3天缩短至1天,共处置共零问题工单42起,解决用户电费纠纷18起,消除电网运行安全隐患24处,有效提升了稽查工单处置质效。
五、实践研究依据与成效总结
(一)实践研究依据
本文研究基于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营销反窃电、线损管控实际工作,研究依据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政策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降损增效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基层供电企业强化反窃电稽查、精细化管控线损,提升营销管理质效,本文研究契合政策要求;二是技术依据,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等现有技术平台,整合系统数据开展分析,具备技术可行性;三是实践依据,研究内容均来自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实际工作实践,优化方法、策略已在工作中落地应用,且取得明确成效,具备实践支撑。
(二)实践成效总结
1.反窃电效能显著提升。电压不稳场景下压差法优化后,反窃电误判率大幅下降,成功查处隐蔽窃电案例,挽回大量电量损失,保障企业经营效益;
2.乡镇线损管控达标。通过精细化稽查,乡镇到户线损率降至基准线损率以下,线损管控质效提升,实现降损增效目标;
3.稽查工单处置效率优化。共零问题系统数据排查模式缩短了排查周期,提升了问题定位精准度,减少用户电费纠纷,保障电网稳定运行;
4.建立标准化工作模式。形成了电压不稳下压差法应用、乡镇到户线损稽查、共零问题排查的标准化流程,为基层供电企业同类工作提供参考。
六、结论与展望
基层供电企业营销反窃电稽查与线损管控是降损增效、保障电网稳定的关键抓手,面对县域乡镇电网电压不稳、用户分散、问题隐蔽等挑战,需以数据为驱动,结合实践优化工作方法。本文基于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实践,优化了电压不稳场景下压差法反窃电应用逻辑,构建了乡镇到户线损精细化稽查体系,探索了共零问题系统数据排查路径,实践证明上述方法可有效提升反窃电精准度、降低线损率、优化稽查工单处置效率。
未来,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推进,可进一步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升级线损异常分析模型、反窃电识别模型,实现异常问题自动预警、精准定位;同时,加强乡镇电网基础设施升级,减少电压不稳、线路老化等问题,从根源上降低营销稽查风险,助力基层供电企业实现营销管理智能化、精细化,为电力稳定供应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王帅 孙静 过传武 陈一鸣)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