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锚定班组强根基 聚合动能促提升 赋能蒙城供电精益发展

2025-11-21   来源:安全文化网    作者:王帅   |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始终聚焦反窃电稽查等关键班组实际需求,锚定强管理、提效能、防风险、促发展目标,推动班组建设与核心业务深度融合,以班组小支点撬动企业经营发展大格局。近年来,蒙城供电立足县域电网覆盖广、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始终聚焦反窃电稽查等关键班组实际需求,锚定“强管理、提效能、防风险、促发展”目标,推动班组建设与核心业务深度融合,以班组“小支点”撬动企业经营发展“大格局”。近年来,蒙城供电立足县域电网覆盖广、乡镇用户散、稽查管控难的实际,以反窃电稽查班组建设为突破口,补短板、强优势、激活力,让班组成为降损增效的“攻坚队”、电网安全的“守护者”、精益管理的“示范点”,为蒙城地区电力可靠供应、经营效益提升、行业用电秩序规范提供坚实支撑。

一、提高思想站位,锚定班组建设核心定位,明晰“为何抓”的根本逻辑

班组是企业最基础的执行单元,核心业务落地、经营目标达成、风险隐患防控,最终都要靠班组承接落实。反窃电稽查班组作为蒙城供电营销管理的关键一环,直接对接用电终端,既要守住电量不流失的“生命线”,也要筑牢电网安全运行的“防护网”,更要扛起保障企业经营效益的“责任旗”,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公司整体发展质效。蒙城供电以“抓班组就是抓根基、强班组就是强发展”的认知,明确班组建设核心定位,理顺工作推进逻辑,为班组高质量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一)党委引领定向,把准班组建设政治站位

蒙城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班组建设”核心思路,深刻认识反窃电稽查、线损管理等核心业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线损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可直接为企业增加可观盈利;每查处1起窃电案件,既能挽回电量损失,更能震慑违规用电行为,维护公平用电秩序;而窃电行为若未及时遏制,不仅造成大量电量流失,还可能因私拉乱接、改装表计等操作引发线路过载、短路,埋下电网安全运行隐患。反窃电稽查班组作为承接上述工作的核心力量,其能力强弱、效能高低,直接决定降损增效目标能否落地、电网安全防线能否筑牢。

为此,党委将班组建设纳入企业年度重点工作清单,与经营指标、安全管理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把反窃电稽查班组列为“提质增效示范班组”重点培育,给予资源倾斜与政策支持。建立党委班子成员包保班组机制,每位班子成员每月深入稽查班组不少于2次,实地调研工作难点、倾听职工诉求,协调解决技术设备、人员配置等实际问题;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成立稽查班组临时党支部,将党员骨干分配至关键稽查岗位,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攻坚组”,以党员带头攻坚带动全员奋进,把党建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班组攻坚动能,确保班组建设始终与公司“精益营销、降损增效”战略同向,与电网安全、民生供电核心业务同步。

(二)锚定发展需求,明确班组建设核心方向

结合蒙城县域供电实际,蒙城供电精准梳理反窃电稽查班组建设短板:部分职工技术能力不足,对压差法、系统数据筛查等新型稽查手段掌握不熟练;传统稽查模式依赖人工现场巡查,效率低、精准度差,难以应对隐蔽性窃电、共零接线异常等复杂问题;班组管理存在流程不规范、考核不精准等情况,职工工作积极性未充分激发。针对这些短板,公司明确班组建设“三个聚焦”核心方向:聚焦技术赋能,提升精准稽查能力;聚焦管理提效,规范工作推进流程;聚焦队伍强能,培育专业攻坚人才,以靶向发力破解班组建设痛点,让班组既能承接常规稽查任务,也能应对新型用电风险,成为适配企业精益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

二、聚焦攻坚实效,创新班组建设特色路径,抓实“怎么抓”的关键举措

蒙城供电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从技术赋能、管理优化、队伍培育三方面发力,创新班组建设特色路径,推动反窃电稽查班组从“能干活”向“干好活、干精活”转变,切实提升班组攻坚能力与工作质效。

(一)党委牵头技术赋能,破解稽查业务痛点

技术是提升稽查效能的核心支撑,蒙城供电由党委牵头统筹技术资源,推动新型技术与稽查业务深度融合,破解传统稽查模式痛点难点,实现稽查工作从“盲目排查”向“精准打击”升级。

一是深化核心技术优化应用。针对传统压差法在电压不稳场景下“数据滞后、误判率高”的问题,组织党员骨干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联合班组职工钻研压差法线损稽查原理,结合蒙城乡镇台区负荷波动大、线路距离长的特点,优化压差数据采集方案——将单次采集调整为“高峰+平段+低谷”三时段高频采集,每日选取用电高峰(18:00-21:00)、平段(10:00-11:30、15:00-16:30)、低谷(00:00-04:00)三个时段,每个时段采集6组进线、出线电压数据,剔除极值后取平均值计算压差,减少瞬时电压波动对数据精准度的影响;同时差异化设定异常判定标准,按电压波动幅度划分稳定区、轻度波动区、重度波动区,分别制定对应压差阈值,将反窃电误判率从12%降至3%以内。针对共零问题排查难、隐蔽性强、涉及用户多的痛点,带领班组梳理全县1200余个台区共零接线台账,整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业务系统数据,提取用电负荷、电压波动、电量损耗等核心指标,建立共零问题筛查模型,通过“系统初筛疑似用户组+数据比对锁定范围+现场核实处置”模式,大幅提升共零问题排查精准度,较传统人工逐户测试模式,排查效率提升40%以上,排查周期从平均3天缩短至1.2天。

二是推动数字化设备落地应用。协调技术部门为反窃电稽查班组配备20台智能稽查终端、8套远程数据监测设备,打通营销系统、配网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壁垒,搭建班组专属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台区线损数据、用户用电曲线、表计运行状态等信息实时同步。班组职工通过智能终端即可在线查看异常数据:线损超标台区自动弹窗提醒,疑似窃电用户用电数据一键调取,表计故障信息实时推送,无需再反复登录多系统查询、人工整理数据,减少户外无效巡查时间,将更多精力投入精准稽查,户外巡查效率提升50%,异常问题定位精准度提升65%。

三是搭建多元技术交流平台。党委牵头组织稽查班组与亳州、涡阳等周边县公司优秀稽查班组开展结对共建,每季度开展1次技术交流活动,围绕压差法应用、新型窃电手段处置、系统数据筛查等核心内容,分享实操经验、探讨攻坚技巧;每月邀请行业技术专家、公司技术骨干走进班组授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场实操”结合的方式,讲解远程改表、无线干扰计量等新型窃电识别方法,手把手指导系统数据模型应用;搭建班组内部“师带徒”培养机制,安排技术过硬的党员骨干与青年职工结对,签订培养协议,明确技能提升目标,定期开展技能考核,带动班组职工技术能力整体提升。目前班组15名职工均能熟练掌握压差法稽查、系统数据筛查、共零问题排查等核心技能,8名党员骨干成为技术攻坚“领头雁”,3名青年职工成长为班组业务骨干。

(二)优化班组管理机制,提升工作推进效能

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完善班组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让班组工作有标准、有约束、有动力,推动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一是规范工作流程标准。梳理反窃电稽查全流程业务,制定《反窃电稽查工作规范》《共零问题处置流程》《线损异常排查指引》等6项制度,明确从异常数据筛查、疑似问题锁定、现场勘查取证、违规行为处置、整改闭环跟进等各环节工作要求:异常数据每日筛查、每日汇总,疑似问题24小时内锁定范围,现场勘查需2人同行、全程留存影像证据,违规处置严格按法律法规执行,整改完成后3日内复核数据,确保工作闭环无遗漏。同时统一稽查工单填写规范、证据留存标准,避免因流程不规范导致工作失误、合规风险,班组工单处置合规率达100%,无因流程问题引发的用户投诉、合规纠纷。

二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制定班组专项考核办法,将工作成效与职工绩效直接挂钩,考核指标涵盖线损下降幅度、窃电案件查处数量、共零问题整改率、工单处置效率等核心内容:每查处1起窃电案件,按追补电量、电费金额给予对应绩效奖励;台区线损率较基准值下降的,给予台区负责职工额外奖励;共零问题整改及时、复核合格的,给予处置人员绩效加分;反之,线损超标未及时整改、工单处置超时、工作出现失误的,扣减对应绩效,倒逼职工压实工作责任。同时设立“月度稽查标兵”“季度攻坚能手”评选奖项,每月评选2名稽查标兵、每季度评选3名攻坚能手,给予荣誉表彰与物质奖励,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班组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风险防控管理。针对稽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合规风险、安全风险,建立双重防控机制:合规风险方面,定期组织班组职工学习《电力法》《供用电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开展违规处置案例警示教育,明确窃电查处、电费追补等工作合规边界,避免因执法不规范引发法律纠纷;安全风险方面,开展户外稽查安全培训,规范高空作业、线路测试等操作流程,为职工配备绝缘手套、安全帽、验电器等安全防护装备,每日岗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每月开展1次安全隐患排查,确保班组无安全事故发生,截至目前,班组已实现安全稽查1200余天。

(三)培育专业攻坚队伍,夯实班组发展根基

坚持“人才强班”理念,通过针对性培训、实战化锻炼、人性化关怀,培育一支技术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的稽查队伍,为班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一是开展分层分类培训。结合班组职工技术基础、岗位需求,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针对青年职工,侧重基础技能培训,涵盖表计接线原理、基础数据筛查、现场勘查流程等内容,确保掌握常规稽查技能;针对中年职工,侧重新型技术提升,重点培训数字化设备操作、系统数据模型应用、新型窃电识别等内容,帮助适配数字化稽查模式;针对技术骨干,侧重攻坚能力培养,安排参与技术攻关、跨区域联合稽查等任务,提升复杂问题处置能力。每月组织1次集中培训、每季度开展1次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暂停上岗,补考合格后方可复工,确保培训实效,近一年来,班组职工技能考核通过率均达100%。

二是强化实战化锻炼。以“以战促学、以学促战”为原则,安排职工全程参与反窃电稽查、线损异常排查、共零问题整改等实战任务,让职工在实操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针对远程改表、私接专线等新型窃电案件,组织班组职工集中研判处置,复盘案件查处过程,总结识别技巧与处置方法;每半年开展1次反窃电稽查应急演练,模拟极端天气下电压波动、大规模疑似窃电等场景,提升班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面对突发情况能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三是注重人性化关怀。党委与班组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每月开展职工谈心谈话,了解职工工作难点、生活需求,及时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户外稽查工作辛苦、夏季高温、冬季严寒的情况,为班组配备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物资,调整户外作业时间,避开高温、低温时段;关注职工身心健康,每季度组织1次健康体检,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活动,缓解工作压力;搭建职工诉求反馈通道,职工提出的合理诉求1周内给予回应,切实增强职工归属感、幸福感,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热情,班组职工留存率达100%,无消极怠工、主动离职情况。

三、锚定提质增效,彰显班组建设实际成效,检验“抓得实”的核心成果

经过持续推进班组建设,反窃电稽查班组攻坚能力、管理水平、工作效能全面提升,在降损增效、电网安全、示范引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蒙城供电精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降损增效成效显著,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班组以技术赋能为支撑、精准稽查为抓手,有效遏制窃电行为、解决线损异常问题,为企业挽回大量电量、电费损失,经营效益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县10千伏及以下台区线损率较班组建设前下降0.8个百分点,从5.1%降至4.3%,低于县域供电企业平均线损水平;累计查处各类窃电案件120余起,其中远程改表、私接线路等新型窃电案件30余起,追补电量35万千瓦时,追补电费及违约金68万元;共零问题排查整改完成率达95%,整改后相关80余个台区线损异常率下降50%,有效解决长期以来部分台区线损偏高、电量损耗不明的问题,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超100万元,为企业提升盈利水平、保障资金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二)稽查能力全面升级,攻坚实效不断凸显

班组职工技术能力、精准稽查水平显著提升,稽查工作从“人工盲目巡查”向“数据精准锁定”转变,从“被动处置问题”向“主动排查风险”升级。目前班组已熟练掌握压差法线损稽查、系统数据筛查、共零问题排查、新型窃电识别等核心技能,能快速通过系统数据锁定线损异常原因,精准查处隐蔽性窃电行为,较传统稽查模式,异常台区排查时间缩短60%,窃电案件查处精准度提升70%;面对用电高峰负荷骤增、极端天气线路波动等复杂场景,能高效完成稽查任务,及时处置各类用电异常问题,累计消除因窃电、共零接线引发的电网安全隐患45处,有效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规范县域用电秩序,用户合法用电满意度提升至98.5%。

(三)班组管理日趋规范,示范作用逐步显现

反窃电稽查班组形成“技术过硬、管理规范、协作高效、作风扎实”的工作格局,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无工作失误、合规风险、安全事故发生,成为公司班组建设示范标杆。班组制定的《反窃电稽查工作规范》《共零问题处置流程》被公司推广至其他生产班组,技术攻关形成的压差法优化方案、共零问题筛查模型,为周边县公司稽查班组提供参考;班组“党建引领+技术赋能+精细管理”建设经验,通过公司内部会议、工作简报等形式分享,带动运维、营销等其他班组优化管理模式、提升工作效能,推动公司整体班组管理水平提升。2024年,反窃电稽查班组获评国网亳州市供电公司“优秀班组”“提质增效先进集体”,2名职工获评市级“供电服务标兵”,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四)队伍活力充分激发,攻坚动能持续增强

通过分层培训、实战锻炼、激励关怀,班组职工技术能力、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全面提升,青年职工快速成长,骨干职工带头攻坚,队伍整体战斗力显著增强。班组职工主动钻研技术、破解工作难点的积极性高涨,近一年来,职工提出稽查技术优化建议15条,其中8条被公司采纳落地;在跨区域联合稽查、重大保电任务中,班组职工主动担当、协同作战,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展现出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攻坚精神。同时,人性化关怀让职工归属感显著提升,干事创业热情持续激发,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为班组持续攻坚、企业精益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下一步,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将持续深化反窃电稽查班组建设,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优化管理机制、培育专业人才,持续提升班组攻坚能力与工作效能,以班组建设提质带动核心业务增效,让班组“小支点”持续撬动企业经营发展“大格局”,为蒙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电力保障提供更坚实的供电支撑,助力企业实现精益发展、高质量发展。(王帅 孙静 过传武 陈一鸣)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