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MT/T707—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7—12—30批准    1998—07—01实施  

 
前言
  

  在我国煤自燃倾向性等级划分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着火温度法,但这种方法不但操作繁琐,而且与实际情况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并且没有相应的标准。“七五”期间,我国开始从事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方面的研究,并使这一方法在我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着这两种测试方法同时使用的现象,致使这一重要的指标的管理和应用处在比较混乱的状态,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此,《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1992年版)规定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均采用色谱吸氧鉴定法。  

  煤自燃倾向性分类指标,最初是在三百多个煤样的试验基础上,联系这些煤层在矿井生产中的实际自燃发火情况,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后确定的,后来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并搜集现场实际应用资料,使这一指标的数据量达到了一千多个,经过分析,发现最初方案所定的I类分类指标偏高,致使这一指标所确定的I类容易自燃煤层数目少于现场实际生产中自然发火比较严重的煤层的数目。后经过广泛地征求现场使用单位的意见,并经过大量的数据处理,将I类容易自燃煤层的吸氧量指标的下限值降至0.71。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国胤。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方法、分类指标与分类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褐煤、烟煤及无烟煤(含高硫煤)的自燃倾向性。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12—91  煤工业分析方法  

  GB/T 214—83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T 217—81  煤的真比重测定方法  

  GB/T 474—83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 482—1995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  

  GB/T 4946—85  气相色谱法术语  

  MT/T 708—1997  煤自燃性测定仪技术条件  (待公布)  

  煤矿安全规程  1992—1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NextPage]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煤的自燃倾向性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ndency  

  煤在常温下氧化能力的内在属性。   

  3.2  流动色谱吸氧法  chromatographic method of fluid oxygen adsorption  

  应用热导法双气路气相色谱分析检测技术,测定煤对流态氧的吸附能力,以吸氧量表征煤的氧化自燃性能的方法。  

  3.3  煤的吸氧量  quantity of oxygen adsorption of coal  

  煤在常温、常压下,每克干煤吸附流态氧的量(是判断煤层自燃倾向性的主要指标)。  

  4  仪器和辅助设备  

  4.1  仪器设备  

  煤自燃性测定仪。  

  4.2  辅助设备及其他材料  

  a)分析天平:精度0.0001g;  

  b)煤样粉碎机;  

  c)标准分析筛;  

  d)专用标准样品管(结构见附录C);  

  e)钢瓶氮气和氧气:纯度要求均为99.99%以上。  

  5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5.1  煤样的采取  

  按GB 482规定采取煤层煤样,同时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5.2  煤样的制备  

  按GB/T 474有关规定,同时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5.3  煤样的管理  

  送鉴原煤样和制备的分析煤样均应封存保管,待鉴定报告发出半年后方可作丢弃或其他处理。  

  5.4  进行下列参数测定  

  a)煤的工业分析按GB/T 212分析。  

  b)煤中全硫测定按GB/T 214测定。  

  c)煤的真比重测定按GB/T 217标准进行。  

  5.5  仪器常数的测定  

  在与吸氧量测定的条件一致的条件下(见后6条),用样品管以旁侧气路扣除死体积的方法测定仪器常数。  

  仪器常数K按式(1)计算: 

  式中:K——仪器常数,min/mV•s;  

  a——氧的分压与大气压之比;  

  Vs——样品管的体积,cm3;  

  S0——与样品管体积Vs相对应的峰面积,mV•s;  

  Rc——载气流速,cm3/min;  

  P0——实验条件下的大气压,Pa;  

  T——实验条件下的柱箱温度,°K。  

  5.6煤样的预处理  

  制备好的煤样称取1.000 0g装入标准样品管中,通以氮气(流量30 cm3/min),在柱箱温度为105℃的条件下处理1.5h。  

  6  吸氧量的测定与计算  

  本方法采用仪器常数法测定煤的吸氧量。  

  将处理好的煤样,在柱箱温度为30℃,热导温度为80~100℃,载气氮流量为30±0.5cm3/min,吸附气氧流量为20±0.5cm3/min的条件下,吸附氧气20min后,测定脱附峰面积S1;  

  将煤样倒出,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样品管空管吸附氧气5min,测定脱附峰面积S2;  

  将S1、S2及其他测试条件实测参数代入式(2)计算吸氧量值。 

  式中:Vd——煤的吸氧量,cm3/g干煤;  

  K——仪器常数,min/mV•s;  

  Rc1——实管载气流量,cm3/min  

  Rc2——空管载气流量,cm3/min;  

  α1——实管时氧的分压与大气压之比;  

  α2——空管时氧的分压与大气压之比;  

  S1——实管脱附峰面积,mV•s;  

  S2——空管脱附峰面积,mV•s;  

  G——煤样重量,g;  

  dTRD——煤的真比重;  

  Vs——样品管体积(标准态),cm3;  

  WQ——煤样全水分,%。  

  7  煤自燃倾向性等级分类 

  以每克干煤在常温(30℃)、常压(1.0133×104Pa)下的吸氧量作为分类的主指标,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按表1、表2分类。  

  8  允许误差  

  煤吸氧量测定结果的允许平行误差不得超过表3的规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