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质
液氨是无色的液体,比重0.6386,熔点-77.7℃,沸点-33.35℃,属可燃、易爆、有毒,有特异激味的物质,氨在压力减低时气化,同时吸收大量的热。氨气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特异刺激性臭味,易溶于冷水,当空气中含有16~25%氨时,可能发生爆炸,不得和其他种类物品共同储存。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容器避免受热,防止日晒,严禁烟火。
二、氨系统的基本情况
氨系统由贮氨槽、蒸发器、压氨机、冷凝器及管道(阀)等构件组成,工作原理:贮氨槽中的液氨经蒸发器降压气化,吸收大量热(制冷)氨气被压氨机抽回压缩,再经冷凝器水冷却成液氨,最后回到贮氨槽,如此循环制冷。其周围三面为厂房,东面压滤,南面沉降、西面酸解、北面为空坪,本岗位每班二人,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有厂内电话及消防设施,通风良好,禁止烟火。
三、成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正付指挥长由厂长和党委书记担任,成员由副厂长(总工)、生产科、办公室、车间领导等。
组成,成立应急救援小分队由车间和办公室任正副队长,车间职能人员、值班长、岗位操作工及经警队为队员。一旦发生重大事故,该领导机构即自行成立,履行其指挥职能,应急救援分队,立即行动,确保人员和物资及时到位,全面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四、突发事故分析
根据氨的特性和场地现状,可能有如下突发事故发生:
1、氨泄漏引起人员中毒。
2、氨泄漏引起燃烧,发生火灾事故。
3、氨泄漏燃烧,引发设备等爆炸事故。
4、其他类型的爆炸事故。
五、事故预防和处置
(一)预防措施
1、车间及岗位人员经常巡查,有关人员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氨泄漏。
2、保证工作环境通风良好。
3、确保现场备有足够的防毒面具,水源充足及消防栓完好。
4、工作人员要使用防毒工具处理意外事故。
5、禁带火种,禁止吸烟,严禁烟火。
(二)处理办法
1、如果发生人员中毒,将其抬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地
方,有必要应施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抢救,及时堵住泄漏点。
2、如果发生大量氨泄漏事故,现场人员立即穿戴防毒面具,进行抢救用冷水喷淋泄漏处,用风扇强制通风,降低氨气在空气中的浓度,同时向上级汇报,疏散人员,尽快堵漏。
3、如果发生火灾,现场人员用雾状水灭火,同时向上级汇报疏散人员。
六、现场紧急救援重点
事故现场紧急救援的原则是:“以人为本”,首先是抢救人员及是疏散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其次进行排险和抢修,减少事故损失。
七、有关规定和要求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一边处理,一边汇报调度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如现场混乱,必须先切断电源,如有火灾先用现场的消防设施灭火或打“119”火警电话,如有伤员,尽快送医院或打“120”急救电话;现场外的人员要积极抢险,配合管理者做好一切工作,无关人员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附:调度电话8011 、 8838000或13471489067
上一篇:硫酸贮罐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下一篇:二甲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