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现场人员伤害应急预案

2010-07-0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总则

  为确保安全生产,加强各项应急处理的综合能力,提高快速反应和协调能力,有效保障项目部员工生命及财产不受损失,最大限度地减轻伤害者的痛苦。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家电网公司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暂行规定》、《福建省处置经济社会紧急情况工作预案》等有关法律和规定,并结合电力建设的特点,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项目部在工程现场发生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灼烫、触电、机械伤害、中毒和窒息等事故的逃生和急救。

  3.组织机构及联系方式

  经项目部研究决定,成立人员伤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

  成员:

  公司人员伤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和联系方法

  电话:

  传真:

  地址:

  现场人员伤害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系电话:

  外部应急电话:

  新阳医院:6518120地址:海沧新安市场旁

  新阳派出所:6517029110地址:海沧新阳街道办事处旁

  火警:119急救:120

  4.职责

  ***:负责急救工作的指挥

  **:负责急救联络,协调工作

  王**:负责急救用车安排、急救用具的保管和供给

  **:负责急救用劳动力的安排和预案的教育培训工作

  **:负责急救物资采购保管和供给

  **:负责提供急救资金

  **、**:负责急救工作的宣传、报道等工作

  4.1项目部负责员工逃生和急救的培训。

  4.2现场员工应努力学习逃生和急救技巧,做好有备无患。

  4.3明确了逃生和急救的方式,让员工掌握逃生和急救技巧,减少人员伤亡损失。

  4.4施工现场人员伤害急救工作,服从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指挥。

  4.5项目部和员工都有义务参加现场应急抢险工作。

  5工作程序

  5.1报警

  在施工现场中发生各种危难,都可以通过拔打报警电话而获得相关部门有效和及时的救援。

  5.1.1“119”火警电话(危难救援电话)

  报警时:拨通“119”后,要讲清楚着火的单位名称、街道门牌号等详细地址、着火物质、火情大小以及报警人的姓名与电话号码,以利消防队准备求援器具。

  5.1.2“110”匪警电话

  遭遇坏人袭击或发现有人盗窃时,利用一切机会及时拔打“110”电话,讲清自己的姓名、发生事故的地点及所使用的电话,然后将案情简要报告,包括犯罪分子的人数、面貌与作案衣着特征、作案手段、逃逸方向等,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并保护好作案现场。

  5.1.3“120”急救电话

  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现危重病人或意外事故,都可以拔打“120”急救电话,请求急救中心进行急救。通话中,要讲清病人的姓名、年龄、目前病情、详细病情、详细地址、电话号码以及等待救护车的确切地点,最好讲清楚户外易识别的建筑物。意外灾害事故,还需要说明伤害性质、受伤人数等情况。

  5.1.4“122”交通事故报告电话

  发生交通事故后,除了应紧急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外,要保护现场,并迅速拔打“122”电话报警,讲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情况和造成的后果。

  5.2火灾现场的逃生

  5.2.1遇有火警发生时,应迅速准确地打“119”报警并积极参与扑救初期火灾,防止火势蔓延。当火势难以控制时,要镇定情绪,设法逃生。

  5.2.2火灾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a.不要惊慌,要尽可能做到沉着、冷静,更不要大吵大闹,互相拥挤;

  b.正确判断火源、火势和蔓延方向,以便选择合适的逃生路线;

  c.回忆和判断安全出口的方向、位置,以便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安全出口;

  d.要有互助友爱的精神,听从指挥,有秩序地撤离火场;

  e.当被烟火包围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出现场。当逃生通道被烟封住,可用湿棉被等披在身上弯腰冲出火场;

  f.当逃生通道被堵死时,可通过阳台排水管等处逃生,或在固定的物体上拴绳子,顺绳子逃离火场。如果上述措施不通,则应退回室内,关闭通往火区的门窗,并向门窗上浇水延缓火势蔓延,同时向窗外发出求救信号。

  g.如果现场慌乱秩序不能平息,找不到逃生的通道和出口,自己已经不自主地被卷入杂乱的人流,甚至被挤压践踏时,可以采取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在慌乱人群中,应用双手抱头,两肘朝外,尽快松开衣扣,确保呼吸畅通和心脏不受挤压,用肩和背部承受外部的压力,注意避免使自己的身体靠在墙上或被挤到墙角、栅栏旁边,要尽快走近通道;如果被挤倒,人群从身上踩过,应双手抱住后脑勺,两肘支地,胸部稍离地面,以免窒息死亡。

  5.3触电伤亡事故的急救

  a.当发现有人触电后,应迅速张开急救工作,动作迅速、方法准确最为关键。

  b.首先应迅速切断电源,若电源开关距离较远,可用经验体拉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用带绝缘柄的工具切断电线。切勿用金属材料或潮湿物体作救护工具,更不可接触触电者身体,以防自己触电。

  c.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治。对伤势不重、神态清醒者,应使其安静休息一小时,再送往医院观察;对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使其舒适、安静地平卧,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对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必须注意,急救要尽快进行,不能等候医生,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急救。

  d.人工呼吸法

  施行人工呼吸法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效果最好。捏紧必救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被救者的口,向其口内吹气,时间约为5秒钟。吹气完毕后,立即离开被救者的口,并松开其鼻孔,让其自行呼气,时间约为3秒钟。如此以每分钟约12次的速度进行。

  e.胸外心脏挤压法

  救护者跪在被救者一侧或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被救者心窝上方、胸骨下方的位置,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以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挤压后迅速松开,胸部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以每分钟100次的速度进行。

  一旦被救者的心脏和呼吸都停止跳动时,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挤压。如现场只一个人抢救,可以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使用,每次吹气2~3次,再挤压10~15次。抢救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终止,运送途中也不能停止抢救。

  5.4机械伤害急救

  5.4.1休克、昏迷急救

  由于外伤、剧痛、脑脊髓损伤等可能造成工作现场的休克昏迷。要一般按以下程序处理:

  让休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脚部抬高30度。若属于心原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不能平卧时可采用半卧。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要搬动,如必须搬动时,动作要轻。

  吸氧和保持呼吸道畅通。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危重病人根据情况给予鼻导管或气管内插管给氧。

  立即与医务工作者联系,请医生治疗。

  5.4.2骨折急救

  工作现场发生骨折时,必须迅速采取紧急救护,对于骨折伤者,正确的固定是最重要的。固定的方法为:

  a.固定断骨的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棍、树、木板、拐杖、硬纸板等,长短要以能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关节或不使断骨错动为准。

  b.脊柱骨折或颈部骨折时,除非是特殊情况如室内失火,否则应让伤者留在原地,等待携有医疗器材的医务人员来搬动。

  c.抬运伤者,从地上抬起时,要多人同时缓慢用力平托,运送时,必须用木板或硬材料,不能用布担架或绳床。木板上可垫棉被,但不能用枕头,颈椎骨骨折伤者的头须放正,两旁用砂袋将头夹住,不能让头随便晃动。

  5.4.3严重出血急救

  严重出血会危及生命,及时有效的现场止血,对挽救伤者的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止血方法有:

  a.一般止血法,一般伤口小的出血,先用生理盐水冲伤口,再涂上红汞药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b.压迫带止积压法,严重出血时使用,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大血管出血时的临时止血。即用手指或或手掌用力压住比伤口靠近心脏更近部位的动脉跳动处(止血点)。只要位置找的准,这种方法能马上起到止血的作用。身体上通常的止血点有8处,一般来讲上臂动脉、大腿动脉、桡骨动脉是较常用的。上臂动脉:用4个手指掐住上臂的肌肉并压向臂骨;大腿动脉:用手掌的根部压住大腿中央稍微偏上点的内侧;桡骨动脉:用3个手指压住靠近大拇指根部的地方。

  c.其他止血法,有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等多种。

  5.5化学品伤害的急救

  5.5.1当有人急性中毒时,应迅速组织现场急救,使患者立即脱离中毒现场,不让其继续接触毒物。随后将患者移到空气流通处,保持呼吸畅通,并迅速解开患者衣服、钮扣、腰带,同时注意保暖。对皮肤、衣服被污染者,应立即脱去污染衣服,用温水、清水洗净皮肤。严重者一定要抓紧时间送医院诊治。

  5.5.2若是因气体或蒸汽中含有毒物引起中毒,应迅速给中毒者吸氧,纠正机体缺氧,加速毒物排除。若经口入而中毒时,应迅速进行引吐、洗胃。常用的洗胃剂为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1~2%碳酸氢钠溶液。严重者要抓紧时间送医院诊治。

  5.5.3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打开门窗,将中毒者送至空气新鲜处,使其呼吸道畅通。对中毒较重的病人,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抢救,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5.6中暑病人的急救

  5.6.1中暑是人在高温的环境下,由于身体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体温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轻者会全身乏力、头晕、心慌;重者可能昏迷不醒。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急救。

  5.6.2让患者躺在阴凉通风处,松开衣扣和腰带。能喝水时、应马上喝凉开水、淡盐水或糖水等,也可让病人服用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等消暑药。同时用湿毛巾包敷患者头部和胸部,不断给其扇风吹凉。患者高热、昏迷、呼吸困难时,应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5.6.3预防中暑的简便方法是:平时应有充足的睡眠和适应的营养;工作时穿浅色且透气性好的衣服,备好消暑解渴的清凉饮料和一些防暑药物。

  6预案程序

  6.1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安全保卫人员应尽量争取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伤者,在实施抢救伤者需移动过的物品应恢复原状或做好标记。了解事故基本情况后,立即向应急指挥组报告。

  6.2医护人员了解伤者的伤情,并就地进行简单处理后,立即用救护车将伤者送往就近医院。

  6.3根据事故现场具体情况,设立“警戒组”,采取画线、围圈等切实有效措施,按照事故处理的要求,把事故现场保护起来。禁止任何人(包括警戒组成员)进入保护区,不得擅自移动现场任何物品,对火灾痕迹和物证,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护。对火灾现场的保护,应从发现火灾时开始,直到火灾调查组的勘查工作结束。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6.4事故报告程序

  6.4.1轻伤事故,由现场有关人员向部门领导(项目部经理)或项目安保部报告,由项目部经理或项目安保部统计上报公司安保部。

  6.4.2重伤事故,由现场有关人员向部门领导(项目部经理)或项目安保部报告,现场领导(项目部经理)或项目安保部落实伤情后24h内报公司领导、安全保卫部及当地政府安全监督管理局。项目部安保部迅速向省公司安监部、工程部、工会及政府安全监督管理局报告。

  6.4.3死亡或重大伤亡事故,由现场有关人员向部门领导(项目部经理)或项目安保部报告,现场领导(项目部经理)或项目安保部落实伤情后立即报公司领导、安全保卫部及当地政府安全监督管理局;公司安保部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向省公司安监部、工程部、工会及政府安全监督管理局报告。

  6.5预案事故的调查处理:

  6.5.1事故发生后,安保部人员应对事故现场和损坏的设备进行照相、录像、绘制草图、收集相关资料。

  6.5.2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接事故报告后,立即会同安保部、工程部、人资部工会办等部门的有关人员,以最快速度赶往事故现场。

  6.5.3事故发生后,安监部门应立即组织现场作业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在离开事故现场前分别如实提供现场情况并写出事故的原始材料,安监部门要及时收集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5.4事故调查组成立后,安监部门及时将有关材料移交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应根据事故情况查阅有关记录文件,及时整理出说明事故情况的图表和分析事故所必需的各种资料和数据。

  6.5.5调查事故情况

  a.应查明受伤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单位、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种、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等。

  b.应查明事故发生前工作内容,开始时间、许可情况、作业程序、作业时的行为及位置、事故发生的经过、现场救护情况。

  c.应查明受伤人员和相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前的技术水平、安全教育记录、健康状况,过去的事故记录,违章违纪等情况。

  d.应查明事故场所周围的环境情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有毒有害物体和易燃易爆物取样分析记录),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了解其有效性、质量及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6.5.6了解现场规程制度是否健全,了解规程制度本身及其执行中暴露的问题,了解企业在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技术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事故涉及两个及以上单位时,应了解相关合同或协议。

  6.6分析事故原因责任

  a.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并明确事故发生、扩大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委托专业技术部门进行相关计算、试验、分析。

  b.事故调查组在确认事实的基础上,分析是否有人员违章、过失、失职、违反劳动纪律,安全措施是否得当,事故处理是否正确等。

  c.根据事故事实的调查,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者,次要责任者,事故扩大的责任者。

  6.7提出防范措施

  事故调查组应根据事故发生、扩大的原因和责任分析,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扩大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6.8提出对有关人员的处理意见

  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责任确定后,要根据有关规定提出对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经济处罚由安保部进行处理,行政处罚由人力资源部进行处理,由监察部督促检查。

  6.9事故调查报告书

  6.9.1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以及上级部门指定的事故,事故调查组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后,应报送组织事故调查的单位,经事故调查的组织单位同意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

  6.9.2事故调查结案后,安保部应将有关资料归档,资料必须完整,应包括:

  a.伤亡事故登记表;

  b.事故调查报告书,事故处理报告及批复文件;

  c.现场调查笔录、资料、照片、录像带等;

  d.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e.物证、人证材料;

  f.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g.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h.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i.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的检查材料;

  j.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成立调查组的有关文件;

  k.事故调查组的人员名单,内容包括姓名、职务、职称、单位等。

  7应急处理支持与反馈

  7.1应急预案处理工作结束后,公司应在24小时内填写事故报告,填写事故报告,一式三份,自留一份,另送安全保卫部一份。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支持的事宜、事故报告人、报告时间。

  7.2紧急情况或事故处理结束后,公司及相关人员应对应急计划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对事故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整改,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7.3对在事故的抢救、指挥、信息报送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公司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