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扎实有效的运行好HSE体系是抓好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的基石

2008-09-11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HSE管理体系是将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组合成为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要求组织进行环境辨识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他强调预防和持续改进,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机制,因此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之一。

  HSE管理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简洁、效率,也就是使企业的管理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减少管理的重叠,避免管理的空白,提高管理的效率。

  但要使这一体系在企业发挥实际作用,应该扎扎实实的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体系文件要逐级细化,紧密结合管理实际

  HSE管理体系的文件体系,涵盖了企业环境、安全和健康管理的各个方面,但各层次的文件,又具有不同的性质,作为一级文件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只是对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的原则性要求,属于纲领性文件,具有指导性,但不具有操作性。各基层单位,则应根据程序文件的管理要素,制定二级或三级文件,这些文件是与一级文件相对应的管理细则,即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

  在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把HSE管理体系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实HSE管理体系与传统管理,使用的管理法规性文件有一定的同一性和统一性。HSE管理体系纲领性文件、管理法规性文件、体系实行标准等,也都是企业传统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都是按照合法、可行的原则依据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资源条件制定的。二是要认识到HSE管理体系与传统管理比较具有先进、科学、系统和易于持续改进、稳定提高的特性,因此应将传统管理纳入体系管理的范畴,而不是相反。

  二、体系要运行到底,不应成为空中楼阁

  目前,我们的管理体系在某些单位,还是停留在文件层面或机关主管部门层面,还没有在基层队站和班组运行,实际上还是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

  HSE管理体系,要从上级抓起,但必须在基层落实,要落实到底。体系在基层的有效运行,是抓好基层基础工作的核心,只有基层管理干部掌握了管理体系的内容,知道了管理体系的要求,并且能够结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支持性文件,使基层的管理制度体系化,才能使基层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基层管理者按照规范和标准管理,基层岗位员工执行规范的规范、执行标准的标准,也才能迅速有效的提高员工的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

  因此,体系的认证,只是体系化管理的第一步,要将管理体系逐级的运行到基层的车间班组,才能算管理体系已经步入实际运行的轨道。而这个过程,需要各级管理者扎扎实实的推进。

  三、建立考核型的内部审核,强力推进体系的运行和改进

  HSE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的实施,重点是验证企业活动和有关结果的符合性,确定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过程的可靠性、活动的实用性,评价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确认改进(包括纠正和预防)的机会和措施。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内容,涵盖了体系运行的各个方面,按照内部审核的要求进行内审,可以正确的全面的评价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企业的HSE业绩、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我们现在的考核体系,就HSE方面来讲,重点虽然也是为了正确的评价企业的HSE业绩,但实际运作却难以达到这一目标,因为现在的考核体系即没有达到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也没有达到简洁有效的要求。所以,应该将我们现有的考核内容,融入体系内部审核当中,使考核符合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如果这样,就能够使每次的考核更加有效,也更加有利于推动体系的运行和改进。

  四、树立体系运行意识,逐步实现并轨运行

  管理体系建立之后,必须要自上而下的逐级宣贯,使各级管理者和操作员工充分的掌握体系的管理内涵和基本要求,按照体系要求制定适合本单位管理和工作实际的支持性文件,扎实有效的抓好执行,并且持续的进行完善改进。在这里,管理者的体系运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管理者有了强烈的体系运行意识,才能时刻将传统的管理模式有意识的逐步纳入体系运行的轨道,只有全面是实现了并轨运行,才能讲我们的管理符合了体系要求,实现了体系化管理的目标。

  目前,我们实际上还没有达到体系化运行的水平,管理的双轨制,还在浪费着我们的管理资源、扰乱着基层的管理思路、阻滞着我们的管理升级。作为管理者,特别是各级体系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认真的研究解决双轨制运行的问题,无论是文件制度的出台,还是考核制度的建立,都应该首先考虑是否符合体系的要求、属于体系的哪一个程序控制的范围;体系程序有规定的,就不应该再发文,执行程序规定就是了,程序规定有瑕疵的,则修改完善程序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级基层管理者从繁芜的管理蚕丝中解脱出来,真正的抓实实在在的管理工作,使基层基础工作真正的实现规范、简洁、高效。

  五、运用OHSMS管理体系,抓好安全细节管理

  OHSMS建立在现代系统化管理的科学理论之上,它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改进机制,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它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控制各种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OHSMS是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有效的管理体系。目前,我们实行的是公司、厂、车间、班组四级防范安全管理,没有以系统安全思想建立起系统的安全防范机制。体系运行既没有达到实现程序化的水平,也缺乏自我改进能力。所谓四级体系,最多算一个四级各负其责的框架。

  作为安全系统管理的有效工具,OHSA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质上是实现对事故的系统管控的过程。OHSAS管理体系以方针开篇,提出企业要建立一个OHS管理体系的整体战略,结合企业自身风险的性质和规模,表明自我持续改进和遵守法规的企业文化。随后,以事故预防为主线,逐步在管理层和操作层落实方针的要求正是以事故预防为主线,采用PDCA的模式,17个核心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形成有机的风险管控系统。

  OHSAS的每一个要素,每一个环节,都是防范事故的重要链条。都是针对预防事故发生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事故预防和控制,最终实现企业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持续改进,达到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表现。因为OHSAS系统本身就是细节的集成,条款本身的要求针对系统控制事故而言,就是细节管理,每一个条款都是关不同的细节,例如,文件化,协商和沟通,针对特定危险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等,而当系统中的每一个条款管控的细节失效时,就会分阶段的出现意外情况,控制失效和防护失效等环节,直到导致整个系统的失效,最终出现事故,从统计学角度来看,逐步出现了300起无伤害事故、29起轻伤害事故及1起中伤害死亡事故。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总是伴随众多的危险源,企业在建立OHSAS体系时,仅是对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工作环境破坏的危害事件的根源进行了识别,而忽视了对危害事件发生的状态的识别,例如,特种作业中的登高,简单识别为高处坠落危害事件,没有识别出这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时的状态和条件,因为造成高处坠落的因素很多,包括员工未佩戴安全带;员工在移动作业时取下安全带;安全带损坏;悬挂安全带的支撑物损坏等状态细节的因素,只有当我们关注到这些细节,才可以有效的制定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一一进行防范,达到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的目的。以此类推,企业如果针对内部众多的危险源,考虑危险源本身的性质,针对发生条件不同进行细节上的考虑,落实细节上的管理,那么它们发生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企业风险,实现安全生产。

  企业通过OHSAS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管控,17个要素相互作用,有集中控制重大风险的部分,如采用4.3.3目标/管理方案,4.4.2培训、意识和能力,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流程,也有针对企业识别出来的一般风险进行管控的细节,这样,从而从数量和风险值上降低风险,实现预防事故的最终目的。

  因此,企业运用OHSAS系统抓好安全细节管理,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促使安全管理产生一个质的飞越,让控制和杜绝事故成为现实。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