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职业性噪声聋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及预后

2014-08-04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与其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特别是噪声作业工龄有极大的关系。由于生产性机械产生的噪声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与其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特别是噪声作业工龄有极大的关系。由于生产性机械产生的噪声均为连续稳太性,因而对听力的损伤是一种慢性渐进式的。一般在一到两年的接噪时间内不会有耳聋的情况。(我国《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规定是三年)职业性噪声聋症状轻的,脱离工作环境再加对症治疗是可以康复的。噪声作业工龄较长听力损伤严重的治愈比较困难,极个别病例可以留下终生残疾。当140分贝以上的强噪音所造成的急性听力损伤,叫作爆震性耳聋。在短时间内便可造成听力损伤或严重损伤是比之职业性噪声聋不同的特点。病人在临床上可有鼓膜穿孔、内耳出血、耳痛、耳鸣、眩晕、耳聋等、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也可出现不同的症。生产性噪声主要分为机械性、空气动力性、电磁性等。暴震性噪声主要是指生产设备暴炸、开山炸石、火炮发射及燃放响声超过120dB(A)的烟花暴竹等突发性噪声。

  症状体征

  听力下降   一般在爆震伤后即可出现听力下降,有的在短时间内听力完全丧失。随后逐渐恢复。但严重的爆震伤可一次致永久性聋。听力下降的程度和性质依损伤的部位不同而异,中耳损伤常为传导性聋,内耳及听神经损伤多为感音神经性聋,两者兼有者引起混合性聋。严重的爆震伤可致永久性聋。巨大声响能引起功能性聋。即突然发生的强噪声并非作为物理因素造成内耳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而是作为心理因素引起听中枢功能抑制,导致耳聋。或是爆震性耳聋和功能性耳聋同时存在。两耳多呈重度聋,听力检查,主观和客观听力检查不相符合。

  耳鸣  爆震后耳鸣可即刻出现,多呈高调,持续时间较长。

  耳痛  见于鼓膜穿孔、鼓室粘膜撕裂等。中耳受损伤的情况下,一般数日内可消失。

  头痛  见于强烈的爆震后,重者可伴有脑震荡,头疼、头晕。

  眩晕  多为旋转性眩晕,表现为恶心、呕吐及平衡功能失调等症状。

  其他  爆震除引起听器的损伤外,还可引起全身性损伤,如在爆炸和火器发射时,可伴有肺损伤,如肺泡破裂、肺出血、肺水肿等。也可引起胃肠出血、穿孔,肝脾血肿、破裂,膀胱破裂,心肌挫伤,眼挫伤以及脑震荡。剧烈的爆炸伤可同时引起颅脑外伤,并出现休克、昏迷等严重的全身症状。

  诊断原则

  根据确切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型聋,结合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1、观察对象

  双耳高频(3000Hz,4000 Hz,6000 Hz)平均听阈≥40Db(HL)

  2、诊断及诊断分级

  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者,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呈高频下降型,根据较好耳语频(5000 Hz,1000 Hz,2000 Hz)平均听阈作出诊断分级。

  轻度噪声聋:25dB-40dB(HL)。

  中度噪声聋:40dB-55dB(HL)。

  重度噪声聋:≥56Db(HL)

  处理原则

  1、观察对象不需要调离噪声工作场所,但同时患有耳鸣者例外。

  2、轻度、中度及重度噪声聋患者均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者,按GB/T16180处理。

  3、重度噪声聋患者应佩戴助听器。

  4、对噪声敏感者(即上岗前体检听力正常,在噪声环境下作业1年,高频段3000Hz,4000 Hz,6000 Hz任一频率,任一耳听阈达到65dB)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

  预防及预后

  由于耳蜗损伤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关键还在于预防。

  1.工业噪声卫生标准 1980年我国公布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是A声级标准,以语言听力损伤为主要依据,参考其它系统的改变制订的。此标准规定:工人工作地点噪声容许值为85dB(A)(每天8小时暴露),对暂时达不到这一标准的企业,可以放宽到90dB(A)。根据等能量原则,如果接触时间减半,标准可放宽3dB(A),但最高不能高于115dB(A)。

  2.消除、控制噪声源    是噪声危害控制的根本措施。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高噪声的设备,如无梭织布机、无声液压机的应用;将噪声源移到车间外;提高机器的精密度,减少摩擦和撞击;合理配置声源,避免高、低噪声源的混合配置。

  3.控制噪声的传播    采用吸声、隔声、消声、减振的材料和装置,阻止噪声的传播。如隔声防护林带、隔声室、隔声带、用吸声材料装修车间等措施。

  4.个人防护 对生产现场的噪声控制不理想或特殊情况下高噪声作业,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如防护耳塞、防护耳罩、头盔等,其隔声效果可高达20dB至40dB。

  5.健康监护 对上岗前的职工进行体格检查,检出职业禁忌证,如听觉系统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心血管系统疾患等。对在岗职工则进行定期的体检,以早期发现听力损伤。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