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固井水泥粉尘对接触工人眼部及鼻咽部的损伤作用调查

2005-09-09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水泥粉尘作业工人眼睛翼状胬肉及鼻腔疾病多发。固井水泥主要成分为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了解固井水泥粉尘对作业人员眼部和鼻咽部的损伤情况和特点,特对胜利石油管理局固井公司固井水泥生产和使用现场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接触工人进行了眼科、耳鼻喉科常规检查,结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固井公司固井水泥粉尘接触工人120名,平均年龄39.83(20~56)岁,平均接尘工龄16.51(1.5~33)年;选择胜利水泥厂接尘工人124名,平均年龄37.25(19~51)岁,平均接尘工龄15.24(1.5~20)年,行政后勤不接尘工人60名,平均年龄40.75(25~58)岁,进行眼科、耳鼻喉科体检。上述3组人员均为男性,年均结构基本一致,年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固井水泥粉尘接触组与普通水泥粉尘接触组接尘工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 粉尘检测 采用IFC-2型粉尘采样仪,按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测定方法》测定固井水泥生产和使用作业现场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及游离SiO2含量。

    1.2.2 眼科检查 由专科医生询问职业史、检查视力和常规眼科检查。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法,双眼祼眼视力1.0上者为正常,不足1.0者为异常。检查角膜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异物、混浊、溃疡等。用单手翻转法翻转眼睑,检查睑结膜有无充血 、血管模糊、乳头、滤泡、疤痕等,球结膜有无充血、胬肉等。

    1.2.3 耳鼻喉科检查 由专科医生按耳鼻喉科常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1.2.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STA-TA软件(同济医科大学预防医学教研室提供)程序包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作业场所粉尘测定结果 由表1可见,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较高,若按水泥粉尘卫生标准(GBZ2-2002)衡量,全部超标,平均超标7.32倍,最高超标46.42倍,粉尘浓度最高达284.50mg/m3;分散度测定结果表明固井水泥粉尘较细,小于5μm的占86.34%。由表2可见,作业场所粉尘游离SiO2含量平均为14.84%。

    表1 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

    见表

    表2 固井水泥各工序混合料游离SiO2含量

    见表

    2.2 固井水泥粉尘接触工人眼科查体结果 由表3可见,接尘工人的眼结膜炎和眼翼状胬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接尘工龄的增加,检出率增加。由表4可见,眼结膜炎以眼睑球结膜发炎为主,主要表现为眼结膜表面呈绒状粗糙,睑缘轻度充血,以双侧为主,尤以上眼睑为显著。球结膜主要为睑裂部位。翼状胬肉主要分布在结膜睑裂部内侧或外侧,未遮盖瞳孔,尚未累及视力。

    表3 接尘工人与对照组眼部疾病检出情况

    见表

    表4 不同接尘工人结膜炎和翼状胬肉检出情况

    见表

    2.3 固井水泥粉尘接触工人耳鼻喉科查体结果 由表5可见,极小部分接尘工人发现有咽候充血、鼻甲充血、扁桃体肿大及外耳道炎症改变,两组数据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表5 两组工人内科及耳鼻喉检查结果

    见表

    2.4 胜利水泥厂与固井公司作业工人眼科、耳鼻喉科体检结果比较 对胜利水泥厂接触普通水泥粉尘工人进行眼科、耳鼻喉科体检,其症状、体征检出情况基本同固井公司,见表6。除视力异常和沙眼外,各项症状体征水泥粉尘接触工人的检出率均大于对照,而两组接尘工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6 各组接尘工人眼科、耳鼻喉科症状、体征检出率比较(%)

    见表

    3 讨论

     水泥接触工人眼结膜炎和翼状胬肉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本文调查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对胜利油田固井公司固井粉尘接触工人120人和胜利水泥厂普通硅酸盐水泥接触工人124人进行眼科检查,分别发现结膜炎和翼状胬肉患者4例和9例,检出率分别为3.3%和7.5%,检出率随接尘工龄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与粉尘引起结膜的变态反应有关。由于固井水泥粉尘和普通水泥粉尘接触工人结膜炎和翼状胬肉的检出率无差别,可能与水泥粉尘坚硬而锐利的物理性能,容易引起角膜、结膜的损伤,导致软组织的增生有关。

     调查结果显示固井水泥接尘工人和普通水泥接尘工人咽喉充血和鼻甲充血的检出率高于对照,而两组之间无差别。这与水泥粉尘的刺激作用和强腐蚀作用有关。当水泥粉尘吸入接触到温润的鼻粘膜时,极易附着于鼻粘膜上,对其产生持续性损害作用。有调查认为,水泥尘对鼻腔的损伤作用甚少矽尘。本文调查了游离SiO2含量不同的两种水泥粉尘接触者的鼻咽部损伤情况,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固井水泥粉尘对鼻咽部损伤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水泥粉尘较强的碱腐蚀作用有关。由此可见,在加强水泥粉尘接触工人水泥尘肺防治工作的同时,应重视水泥对鼻咽部的损伤致病作用。全面评价其对人体的危害。


 

 

 


“矽肺病事件”调查:职业病 悬在打工者头上的剑 
 
    命丧黑色打工路———“矽肺病事件”调查

    贵州省湄潭、凤冈等县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镇东湖村石英厂打工的100多位农民,因厂家没采取有效的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措施,纷纷染上矽肺病,近年相继死亡19人。本刊记者最近在贵州、福建进行了两地联动调查。

    当记者赶到贵州湄潭县西河乡,乡党委书记王波神情凝重地说:“今年4月份,乡干部进村宣传计划生育时,发现几个村从福建打工回来的农民,都染上了症状相同的疾病:易感冒,咳嗽,胸闷,乏力,多数患者已丧失劳动力。加上无钱医治,病重的久卧不起,等待死亡。”

    37岁的张维金被专家确诊为二期矽肺病,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起码大20岁。与他一同去打工的妻子落下同样的职业病,丧失劳动力后久卧病床。见到记者,他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我家三弟兄都到福建打工,想不到三人全都染上矽肺病。兄弟张维电2000年9月死亡,弟媳离家出走,家破了,剩下3个娃儿留给老父老母抚养。”

    张维金1992年在同乡介绍下前往福建打工,是村里最早出去的人之一。他伤心地诉说:“当年我们一起去打工的7个人,到现在除了我一个,全都患矽肺病死了。这几年我和老婆光治病就花了4万多元,打工攒的钱全花完了,还欠1万多元的债。”

    矽肺病三期患者陈万明说,福建莆田东湖村石英厂大约有80多家作坊,民工多是从贵州、四川、湖南各地去的,人员集中时达2000多人,主要干磨石英矿石、筛石英粉的苦力活。工作时整个工区灰蒙蒙一片,不出5天,房顶石棉瓦上积的石英灰尘足有2厘米厚。干活时惟一的防护措施就是戴一个口罩,而且要戴到几乎不能再用了,老板才给换新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了8个月,陈万明发觉自己严重咳嗽、胸闷。他懊悔地说:“到现在,看病花了3万元,厂家没有支付一分医疗费。为了治病保命,连读初中的儿子都辍学了,真是钱没挣上,反而害了两代人!”

    矽肺病三期患者陈志洪控诉说:“在福建打工的农民们看到、听到一些打工同乡病了或死了,想走,可老板要扣下几个月的工钱等人回来才给,农民们也不敢与老板争执。东湖村成立有联防队,老板一个电话,联防队就会出面替老板打民工。有一次,陈寿伟夫妻被打得不省人事,张维金出面相劝,不仅被毒打一顿,还被联防队抓去关押。张维电眼看病得不行了,就被老板赶走,回乡不久就落得病死的悲惨下场。”

    贵州省卫生厅、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已派出7名专家到湄潭展开调查。专家组组长、贵州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王广松对记者说:4月21日至23日,专家组对发病比较集中的湄潭县西河乡81名从福建打工回乡的农民进行检查,共检出矽肺病患者27人,其中一期患者11人,二期患者10人,三期患者6人。据专家组初步调查,自1991年6月至2002年12月,仅西河乡西河、西坪、河沟坝、仁合、下坝和大宝等6个村,先后到福建东湖村石英厂打工的农民就有142人。自2000年6月至2003年2月,这个乡从东湖打工患矽肺病回乡的农民,先后有13人死亡,其中包括张元超、赵天柳一对夫妇。

    王广松介绍说,西河乡外出打工村民职业接触史单纯而明确,90%的村民只在东湖石英厂打工,所患矽肺病是由接触较高浓度的石英粉尘引起。他忧心忡忡地说:“这次患病人数之多、病情之重,是迄今贵州省外出务工农民中最严重的一起职业病危害事件。”

    受害农民张维金等人反映说,尽管县委、县政府对患矽肺病的打工返乡农民已采取救助措施,但是,去东湖打工和患病的农民人数多,无钱医治,二、三期患者无法医治,生命难保。东湖石英厂只顾赚取昧心钱,根本不顾民工死活,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处罚,目前仍然在生产,前些天老板张瑞辉还打电话给张维金,叫他回厂打工。

    6月3日,记者来到福建省仙游县郊尾镇东湖村石英厂。一进东湖村,就发现道路两旁堆满了石英矿石,一间间加工石英矿的作坊分布在采矿点周围,屋顶像是覆盖了一层薄雪。中午时分,几个光着膀子的农民工在搬动矿石,身上也是白花花一片。

    郊尾镇矿管站站长、安全办主任郭云辉告诉记者:“东湖村全村目前共有37个石英加工厂,都是私人开办的。每个加工厂自己雇用农民工,一般每个磨要配两个工人,农民工主要来自四川、贵州等地,以前贵州民工多,现在则是四川的多。”

    这些石英加工厂的原料来自村里的石英矿山。东湖石英矿的负责人张信绍介绍说,东湖村的石英矿是集体企业,已经开采了30多年,目前年开采量约5万吨。“由于加工比较赚钱,所以村里矿山开采出来的石英矿石就近销售,都由本地人开设的石英加工厂买去加工成石英粉、石英砂等再销售至全国各地。”记者从东湖石英矿的一位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农民工都住在加工厂里。

    6月4日中午,记者再次悄悄返回东湖村。在离村口一石英加工点的石磨不到10米的一个简易窝棚里,住在里面的打工者透露了许多令人担忧的情况。一位民工说,东湖村的大部分石英加工厂依然是采用干磨方式加工石英矿石,粉尘太多,对人体十分有害。但干磨的石英粉销路比水磨的好,且成本低,因此他所在的加工厂就有5个干磨机。他和妻子今年春节后来这里打工,是老乡介绍来的。他们这一批人决定干到年底走人。

    这些民工还说,现在加工厂老板一般为工人配备了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记者问他们是否知道口罩的正确使用方法,他们说,没人来教过他们,都是工友间相互传授。记者指着“使用说明书”中“滤纸每班更换一次”,问是否按说明进行每班更换,他们说没有更换滤纸。来自贵州的小吴介绍说,这里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月也只有500元到600元。他苦笑着说:“再干几个月就回家还债,但求老天爷保佑自己,别跟以前那些老乡一样得上矽肺病。”>

    职业病:工业化时代的“广东难题”

    在我国,近年来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均超过百亿元人民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二零零二年五月就已开始正式实施,但人们至今对职业病仍缺乏足够的了解与重视,一些职业病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在制造业发达的广东省,这个问题尤为严重。

    职业病发病数字的漏报率在60%左右

    去年六七月间,在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的台资企业安加鞋厂,20余名女工因使用有毒胶水导致正己烷中毒,多名工人因此落下终生瘫痪。

    曾参与《职业病防治法》立法工作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院长黄汉林向记者介绍说,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一个“隐性杀手”,职业病已经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夺去了不少工人的生命,断送了不少企业的前途。据资料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尘肺病累积病例581377名,仍存活者442200例。根据去年对全国44个耐火材料厂的统计,每例尘肺病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人民币3.41万元,按照现有已患尘肺病的40余万人计,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20多亿元,新增尘肺病例的经济损失仍在以每年6亿多元的速度增加。

    这还是一个相当保守的数字。黄汉林说,据抽样调查显示,目前职业病发病数字的漏报率在60%左右,实际的数字应该会很大,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根本无法获得。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提供了一组数据:从1997年以来,职业病发生率不断上升。“安加事件”这样的案例每年职防院都收到好几宗,每年还有至少60封投诉信,南海、顺德等地均发生过类似事件。

    职业病的问题伴随着广东的经济转型正变得愈加严重。黄汉林指出,随着广东制造业的重点发生转移,职业病也呈现出新的态势。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广东职业病的70%为重金属中毒,1989年时有机溶剂中毒占职业疾病的比例只有2.5%。现在,有机溶剂中毒比例已经上升到2001年的80%,整体情况与发达国家相似,与国内其他省份呈现明显不同。同时,伴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新职业病种类也在迅速增加,2001年一年内新发现了11种职业病,2002年又增加了2种,如正己烷、三氯乙烯、二甲基甲铣氨等溶剂中毒。中毒的行业也在扩展,电子、五金电镀、制鞋、印刷、宝石加工等行业都发现了职业病,连以前较少发生职业病的制衣业也因为化学染剂等的使用而开始出现职业病。

    目前,职业病在我国的发展正呈现着四大趋势,即由境外向境内转移,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由大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据广东省总工会劳动保护监督部副部长吴地球介绍,由于国家对涉外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不够完善,没有严格规定涉外企业不得将本土不得投产或生产的有毒有害项目向我国转移,使个别外商投资者钻了空子。如新加坡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禁用三氯乙烯,但新加坡在我国投资的少数企业依然在使用三氯乙烯;发达国家已禁用的三氯乙烷溶剂,在深圳的外资企业却仍然随处可见。

    认识之差与防治之难

    与职业病不断变化的严峻态势相比,当前人们对职业病的认识却存在三大误区:一是过去没有发生过职业病危害事件的企业和单位,往往认为在自己这里就一定不会发生职业病;二是认为只有工业企业才有职业病,事业和行政单位则不会有职业病;三是认为防治职业病的责任全在企业,与国家事业单位、行政机关没有关系。

    在现行体制下,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完全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但事实证明这远远不够。据了解,目前广东省仅有9所职业病防治院(所)(其中省级1所,市级8所)和50个分布在各级疾控中心(卫生防疫站)内的劳动卫生科,这支共990多人的专业队伍承担着全省50多万家企业、2000多万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任务。仪器设备方面捉襟见肘,每当发生不明原因职业中毒时,样品几乎都要由省里有关机构来检测,部分还要上送北京。检测手段的相对落后,往往影响部分中毒事故原因的查明,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时机。

    吴地球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当让全社会都更多地了解职业病的相关知识,熟知《职业病防治法》,尤其是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对职业病带给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不利影响要有深刻的认识,只有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对职业病防患于未然。

    “漠视生命”的时代该终结了

    不少企业采用种种手段逃避国家职业卫生监督,致使职业卫生问题严重。企业预防职业病,说到底就是一个投入的问题,但现在不少企业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不惜牺牲工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在发生问题后又变着法子逃避责任,其手段可谓五花八门。

    有的企业管理者采取愚民政策,隐瞒职业危害真相。企业主有意不告知员工作业场所及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产生的危害因素,致使员工患上职业病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吴地球介绍说,深圳曾有一家科技开发公司使用了有毒的正己烷有机溶液作电话机和传真机的注液及清洗,车间虽有空调但无窗户无通风,有抽风设施但效果差,致使车间正己烷浓度严重超标。工人在无任何防护措施条件下长时间生产,由于不懂正己烷的危害性,甚至个别人用正己烷作清洁剂洗手、抹桌子,导致全厂500多名职工中,患慢性职业性正己烷中毒76人。

    有的企业故意逃避当地职业卫生机构监督检查;有的企业逃避职业危害造成职工健康损害应负的责任,不支付职业病患者的医药费,甚至以职工身体有病无法工作等为由解雇职业病患者;有的企业则利用3年免税期满后搬迁,逃避职业病患者的劳保待遇。更有一些“黑心”的企业主经常是一年半载就换一批工人,主要是避免工作时有工人职业病发作,有些则在工人稍有职业病症状时就予以解雇。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冯鎏祥举例说,《职业病防治法》出台后,在广东惠州,一个国家级的重大石油工程项目提出立项规划时,居然没有职业卫生方面的内容(石油的有毒气体很多)。当时,卫生厅参加讨论的同志发现问题后提出了专门的立项意见却遭到拒绝,最后只好出示《职业病防治法》,有关部门才同意加上相关项目方案。

    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在经济建设上存在短视行为,对违规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冯鎏祥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广东省劳动卫生安全条例》就对职业病的预防提出了“三同时”的要求,即凡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有有毒、有害物质时,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卫生设施,施工建设的同时要落实预防设施,使用的同时要启动预防职业病的设施。但是,各级政府主管工业、企业、工程建设的各个部门都一直不够重视,有关条例也就容易成为空文。

    广东省总工会的吴地球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地方领导对企业发生的职业危害行为甚至有地方保护倾向。一些地方往往以简化手续引进外资、改善投资环境为由,不执行职业病预防的“三同时”规定;纵容企业尤其是三资、乡镇、个体企业拒绝职业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督、检测;发生职业中毒事故后捂盖子、说情、开脱包庇;有的地方要经领导签字批准同意才容许职业卫生工作人员进入企业生产现场,甚至有的还干预阻挠。

    许多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职业卫生意识也非常淡薄。去年安加鞋厂女工中毒事件发生后,吴地球在看望了这些女工后痛心疾首地说,这些来自偏远省区的女孩子大多是初中毕业,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在工作的时候很多都不戴防护用品,生病后又不知道是职业病,不知道可以向厂方索要赔偿,个别人在知道自己是得了职业病后都不知道去专业医院检查。

    有关人士指出,新时期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劳动力资源的问题就不容我们忽视。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保护劳动者健康已是迫在眉睫!

    “职业杀手”袭入乡镇企业

    2515万人在乡企从事有毒有害作业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最近对全国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乡镇工业企业职业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

    在全国乡镇工业的38个行业中,有33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的是采矿、冶金、建材、化工、金属制品、医药、橡塑、机械、纺织、皮革、食品、家具、造纸、印刷、工艺美术等15个行业。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统计,在全国628万家乡镇工业企业中,有500多万家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危害,占总数的80%,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达2515万人,占乡镇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的32.8%,其中,采矿业7775万人,占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总数的30.91%,建材业588.11万人,占23.28%。

    据调查,乡镇工业企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共773种,主要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性中毒、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等。

    辽宁省葫芦岛市钢屯镇有163个镇办和个体钼矿,2002年底已确诊矽肺病人308例,其中死亡24例,最小发病年龄25岁,最小死亡年龄32岁。河北省高碑店市各类箱包加工企业和加工户有2099户,从业人员有14000多人,经卫生部门组织专家诊断鉴定,苯中毒人员有25人,死亡6人。

    以职工健康换发展,乡企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

    调查显示,当前乡镇企业职业病防治形势存在四个突出问题:一,乡镇企业从事的职业病高发行业多,职业病例增长快,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发病率远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农民工、临时工、季节工遭受的职业病危害尤为突出;二,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三,多数企业没有严格执行体检制度,从业人员体检率很低,不少职业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特别是离岗时的体检率更低,导致大量职业病患者流入社会;四,部分企业不重视职业卫生工作,职业卫生组织机构、制度不健全,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缺乏,职业防护措施不配套,忽视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个别企业和个人目无法纪,见利忘义,以危害职工健康为代价换取企业发展。

    乡镇工业企业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以粉尘、毒物、噪声为主,其中粉尘危害因素占70%,噪声危害因素占90%,高温危害因素占30%,化学危害因素占40%。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近年来在部分沿海地区新出现了三氯甲烷、二氯乙烷中毒等严重职业病。

    各地因产业结构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很大差别。如辽宁、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以粉尘危害为主,河北尘肺病占90.9%。广东、福建等省以有机溶剂等毒物危害为主,福建职业中毒以苯、铅、正己烷中毒为主。

    何以保护乡镇企业工人健康权

    在乡镇企业就业者数以千万计,而在他们身后,是亿万双家人企盼健康、平安的眼睛。何以保护乡镇企业工人健康权益?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提出四条建议:

    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的专项整治。要继续加大制鞋、箱包、玩具加工等劳动密集行业职业病危害的专项整治力度。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有毒有害化学品等危险品行业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惩。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改项目,切实贯彻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规定,严把源头关,对职业病危害严重、不具备基本防护条件的,限期停业整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关闭。对存在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三合一”的生产作坊要坚决关闭。对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要责令其立即改正,并依法责令企业给予赔偿。对遭受健康损害的劳动者,要积极组织救治,并依法责令企业给予抚恤金、医疗费等。

    引导乡镇企业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各地应重点做好几项工作: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和评价制度,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告知制度,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劳动合同应写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和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等,不得安排预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加强乡镇企业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大量农民转变为工人后,由于文化素质低,大多数劳动者没有经过培训,职业卫生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全面增强企业和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卫生意识。当前要加大普法力度,不仅要使企业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和劳动用工行为,提高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和防治工作水平,而且要让所有职工了解本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预防办法,依法维护自身健康权。

    依法加强对乡镇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管理。目前在乡镇企业中的职工大多数是短期合同工、临时工,流动性大,给职工健康监护增加了困难。一些个体私营小企业对有毒有害工种采取雇用临时工的方法,一旦工人出现职业病症状,便予以辞退,以逃脱承担医疗费用的责任,使一些强壮劳动者在若干年后患上严重的职业病。还有些企业劳动合同没有告知或没有如实告知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及其防护要求,有的合同甚至有“出现后果概不负责”的字样。此外,目前国家对职业健康监测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也造成职工健康监测难。同时,一些县乡政府充当企业的“保护伞”,也是乡镇企业职业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提出,各级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乡镇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监督。各有关部门应从职业病危害控制、企业市场准入、税收征管、劳动用工、危险化学品监管、胶粘剂市场规范等各个环节入手,多管齐下,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对乡镇企业职业病防治形成综合治理能力。同时,坚决打击地方保护主义。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