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呼唤安全理论创新——“安全生产月”中谈安全理论创新

2004-01-02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安全生产理论,对于指导安全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安全理论相对滞后,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加快安全理论研究和创新,推动安全理论体系建设,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任务。

  加强安全生产理论研究和创新,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我们开创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下大力气抓好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对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安全科技和安全文化发展,推动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都是十分重要的。

  安全生产理论创新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指导和服务于安全生产实践。用新思维、新观念推动安全理论的创新,对于实现生产安全、人民安康、社会安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安全理论创新,必须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必须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实际;必须与世界接轨并对提升我国安全生产总体水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五个必须应该成为安全理论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当前理论创新应重点研究:安全心理理论、安全行为理论、安全工程理论、安全管理理论、安全执法理论、安全宣教理论、事故可控理论、本质安全理论等等。通过安全理论研究和创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安全理论的体系框架。下面就安全理论如何创新谈几点意见。

  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应建立在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安全生产理论来源于对安全生产实践的再认识。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开展安全理论创新活动,是因为随着社会发展,安全生产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发展变化的安全生产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安全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安全生产状况的不断好转、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提供理论支持。搞好安全理论创新,很关键的一条是深入实际,调研分析、汲取营养,不断总结和提炼蕴藏在群众安全生产实践中最本质、最具有代表性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把它升华为理论。安全理论如果没有实践基础,它必定是无源之水,没有生命力。调查研究应该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既要把握整体,又要考虑现实;既要有真实可靠的案例佐证,又要有前瞻性,把对安全生产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升华为新的理论。

  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广大专家学者、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是安全理论创新的主体,也是实践、检验这些理论的中坚力量。安全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集中大家的智慧是我们开展安全生产理论创新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创新安全理论,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从安全生产的历史看安全理论的发展,50年代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70年代的“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90年代的“以人为本、安全为天”,到本世纪初的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以及我们现在提出的“性命相托、国运所系”等等,都是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和集中群众智慧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如果脱离群众,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就无从谈起。每个人的创新思维都是安全理论创新的基础,充分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搞好理论创新的群众基础和重要保证。我们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并将这些新思路、新理论精取并集大成,使之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先进的安全生产理论。

  要把安全理论创新与安全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我国丰富的安全生产实践,为安全理论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安全生产理论源于安全生产活动,又作用于安全生产实践。只有理论,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理论也是空话。安全理论创新作为一种思维活动,从根本上说,只是认识层面的工作。理论创新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用新的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这才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要义,才是安全理论创新的真正目的。安全理论创新,要为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为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用新的安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创新理论,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在安全理论创新的同时,要重视与安全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使先进的理论转化成安全生产不竭的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安全理论创新,是一项新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国家局宣教中心将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为不断发展和繁荣我国安全理论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宣教中心主任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