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安全文化建设要从习惯养成抓起

2011-07-12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统计显示,98%的事故是因为人的原因引起的,而人为原因当中,由于员工错误的习惯而产生的事故又占了很大部分。根据有关部门针对大中型企业近3年发生的事故所作的另一项统计显示,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薄弱和安全习惯有误的因素占到90%多,而安全技术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再回过头来看看企业界的安全培训,90%的精力用在占10%比重的安全技术水平上,只有不到10%的精力用在占90%比重的安全意识上。90%和10%的倒挂说明什么?说明——员工安全意识差、安全行为差、安全习惯差,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的瓶颈。

  安全文化是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融合,其目的在于必须保持一种超越遵守法规要求的自我约束的方法以不断提高安全水平;因此,安全文化必须根植于组织中每个层次的所有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和习惯中。作为一种手段,安全文化能使所有的单位和个人都能对安全密切关注。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时甚至是核心部分),具有文化的所有属性。总的说来,文化通常表现为三种力量:信念的自导力、道德的自律力、心理的自激力,这三者一旦形成合力就能对职工精神动力和精神状态产生长久的影响,并以此促进生产发展和效益增长,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良好的安全习惯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

  安全文化与群体习惯的相互适应,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认识到:“文化若水,因势而为”,安全文化的建设必须努力去挖掘出与其要求相符的有利因素,尤其是组织中现有的群体习惯、个人习惯等,从正确的习惯养成入手,并顺势而为,这是实现安全发展的保证。

  美国人早就出过一本书,叫《任何速度都不安全》,我们也可以说,任何车辆都不安全。通过调查一,全国有多少人不系安全带?有多少人喝了酒还坚持开车?又有多少人见前面没有车,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踩油门?太多了!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那么,有多少气囊管用?什么样的安全配置够你“消费”?这就是安全习惯问题,而这些安全习惯,造成了事故的连续发生。狭义的安全意识,指的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对于安全的认识,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警惕性、安全习惯等等。我们工作中的“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绝大多数人不是不知道规章,而是有意无意地违章,这就属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习惯错误。在生活中,闯红灯的人,不走天桥的人,不是不知道红绿灯的含义,不是不知道天桥的用途,这也属于安全意识和习惯问题。没有好的安全习惯,员工就会稀里糊涂受伤害;没有好的安全意识,事故就会不请自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后,将剃刀随手插在冬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习惯性的坏行为危害甚大。同样在我们企业的安全工作中,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发生的各种事故,几乎都与习惯性违章分不开。那么什么是习惯性违章呢?习惯性违章,就是指那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有章不循,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和工作习惯的行为。生产过程中,习惯性违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因而对安全生产危害极大。

  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知道,安全知识重要,安全习惯更重要。当员工有了安全意识,就会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应付自动自发消除不良安全习惯,就会有安全保障。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员工的安全习惯进行分析得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规的违章,最终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违章。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因此,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培养员工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有人检查和没人检查一个样,不偷懒,不冒险,不违章,不放过任何隐患,让自己伤害自己成为不可能。只有好的安全习惯,才能做到不伤害他人,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的行为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习惯在工作、生活、与人交往或是思考问题。安全文化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以“安全第一”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和付诸行动。安全文化和群体习惯,无论是“围墙内”还是“围墙外”(指相关方)的,都需要正确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最高管理层的当组织里“按章办事”成为习惯,“三思而后行”成为习惯,安全问题的的确确“优先考虑”成为习惯……时,一系列“习惯”的总和所体现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这正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业绩的组织所需要的。

  二、重视安全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安全发展的基础

  美国一家公司非常重视安全工作,不管召开任何会议都坚持一个惯例,正式开会之前主持人必须说:“开会前,我先向诸位介绍安全出口。”那家公司还规定员工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在办公室里不准奔跑、铅笔芯要朝下插在笔筒内。如此“谨小慎微”的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看起来是那样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小小的安全意识,使得这家大公司一直保持着骄人的安全记录,并造就了“让员工在工作场所比在家里安全十倍”的神话。这就是享有全球最安全公司美誉的杜邦公司。很显然,杜邦公司抓住了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细节。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让每一名员工从心理产生安全意识并转换成自觉的安全习惯,就是知道什么应该做的,应该怎么去做,这正是安全生产中的命脉之穴。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将这句格言放进安全文化建设与习惯的关系论述中,可以得出下面的论述,在一连串的恶性事故统计前,不良习惯的可怕之处一览无余,一些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员工不正确的操作、不良操作产生的,因此可以说,好习惯何尝不是最好的财富?所谓“习惯”,在字典上的解释就是由于重复的练习而固定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比如开车系安全带,定期进行体检等。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习惯对安全发展的影响会强烈得多,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或毁灭性的。从国内外发生过的很多煤矿生产事故来看,有一些煤矿安全工作整体上并不是很差,发生事故主要还是因为少数职工或者是个别员工安全意识不强掉了队,或者说由于个别员工错误的安全习惯使然,也就是在最短最薄弱的那块“木板”身上出了问题,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一起事故可能就是因为某个员工错误性的、习惯性的一根香烟、一次打盹、一个误操作,也可能是某个班组少上了一堂安全课、少做了一道操作工序,甚至是一些更细小的失误,但引发的事故,却给工友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给企业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影响了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上一些老大难问题,比如习惯性违章,我们可以通过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善意提醒得到彻底的解决。比如不戴安全帽,不拿防护器材上岗,企业规章制度明令禁止的,很多人却依然我行我素,明知故犯。你发现后批评他,他会立即改正,当你离开后他会故态复萌。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换一种方式。他不戴安全帽,你先给他扣一顶“高帽子”。戴“高帽子”,就是给他足够的尊重,向他请教:你在工地干了多少年了,多少年不出事故真是不简单,有什么秘诀?他会说小心谨慎。你接着再请教,安全帽有没有作用,是不是该戴?他自己明白了必须戴安全帽的道理,你不再检查时,他也会认认真真地戴上。避免错误的安全习惯,可以实行请教式安全管理,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有这样一句话,“正确地做事,不如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只是战术正确,那只涉及局部,涉及执行,即使错了,也无碍大局;而做正确的事,就是事关全局,战略正确、战略方向明确,即使执行中有错误,也可以通过反馈和监督加以纠正。目标不明确,大方向错了,不能做正确的事,不知自己将要走向何处,走来走去最后迷路,即使执行力强,也不值得肯定,因为执行力越强,可能意味着向错误道路走得越远。这样的执行力就可能是负效的。要避免出现负效应,倡导正确的安全习惯至关重要。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通过调查得知,所有事故的发生,是长久隐患积累的结果,一旦事故突发,只能险象环生,惊天动地。在安全管理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安全生产1000天或者2000天或者更长的周期,而没有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消除员工错误的安全习惯,数字也很快终止并重新开始计算。

  三、正确的安全习惯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方向

  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员工作正确做事的能力,必须建立三大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落实综合监管、行业监管、属地管理职责;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完善预案,加强演练和队伍建设。在安全生产执法上坚持“查、罚、停、抓”。查:安全执法和管理部门,要对重点企业、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检查要不厌其烦、不怕重复、不怕交叉。罚:就是对事故隐患不重视,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要实施高限处罚。停:即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不进行整改的单位,要下达强制措施决定书,予以停业整顿。抓:即对因隐患整改不力,导致死亡事故发生的直接责任人,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在此基础上,树立六种安全管理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法律意识、创新意识、廉洁意识。

  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早在1949年,美国空军上尉工程师墨菲发现,假定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是一片一面涂有果酱的干面包掉在地毯上,则常常是涂有果酱的那面着地。由此产生了被称为20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的“墨菲法则”,意思是:如果事情既可以朝好的方向发展,又可以朝坏的方向发展,那么它多半会朝坏的方向发展。安全会议精神的落实,其实也是这样的道理,你抓了,落实了,但不到位,同样会出事故。一道著名的数学题,题目就是,90%×90%×90%×90%×90%×90%=59%。6个90%就是59%。如果我们按照习惯来讲道理,5个90%应该是96%,但实则不然,因为通过计算得出的结果并不是习惯性认为应得到的数字。有一不念旧恶“手表定律”,它带给企业管理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那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组织不能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或者企业无所适从。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含糊不清的指令或是一个稍微错位的符号、错误的习惯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而接收错误的指令或者实施错误的操作方法,也与员工的习惯有直接关系。同样的道理,安全管理,只有100分,没有“基本正确”;只有赢家和输家,没有“专家”。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在特定的条件下造成的.虽然人与物两大因素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从大量的事故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事故产生的原因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行为又与心理因素紧密相关。所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遏制事故发生的办法之一就是,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杜绝错误的安全习惯。

  在安全行为的养成方面,我们要警惕四个“不等于”。一是要警惕建立健全了安全组织机构不等于充分发挥了职能。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相对容易,但切实发挥其职能作用则要下一番工夫,要增强全体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要以全部精力抓好安全工作,要有“一盘棋”的思想,工作要相互配合。二是要警惕无事故不等于没隐患,关键要在要在防微杜渐上下工夫。对待安全问题要敢于揭露,不能以成绩掩盖任何安全问题,严格落实安全奖罚和责任追究。其次要营造浓厚的安全管理氛围,构筑多种渠道和“全天候”安全保障平台,畅通发现问题的渠道,完善汇报、信息反馈、外举内查、外奖内罚等制度。管理人员对所负责的安全工作经常研究其规律,对潜在的问题能够有准确遇见性,从抓早、抓小入手,防微杜渐,把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要警惕有了高技术不等于有了高保险,关键要在执行力上下工夫。四是要警惕安全工作抓过了不等于抓好了,关键要在落实上下功夫。有的人抓安全没少做工作,为什么还发生事故?这就是工作抓了,但没有抓到位。对于安全检查,有时就是到现场看一看,不深入调查研究,对上级的文件有时只是转发文件精神,下发一下通知,并没有真正落实文件精神,没有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没有针对性的具体分析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总方针,是反习惯性违章的基本准则。要反习惯性违章,首先得让职工明白哪些行为是违章行为。通过查找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使广大职工认识到习惯性违章作业是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其结果必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不但危及自己的安全,而且还会累及他人。因此,要抓好日常安全意识教育。针对“违章不一定出事故”的侥幸心理,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危害性,启发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自查自纠,自我揭露,同时查纠身边的不安全行为、事故苗子和事故隐患,从“本身无违章”到“身边无事故”。通过建立健全安全档案,开展危险预知活动,以各岗位生产特点和工艺过程,以其危险源为对象,通过从业人员自己的调查分析研究来预防事故发生,唤起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增强对危险的敏感性、识别能力和预知能力;对与习惯性违章等不安全行为相关的事故有积极防止作用,逐步变传统的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传统的被动的安全对象为安全管理动力,让每名员工自动自发消除不良安全习惯,实施正确的安全操作,即实现群众性的自我管理,达到企业实现本质安全发展的目的。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