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因为珍爱生命 我们关注安全

2010-02-2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工作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特别在我们电力行业,几乎时时要强调安全、处处要注意安全、事事要保障安全,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然而,面对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许多同志还显得爱莫能助,有些却依然熟视无睹,习以为常。

  很难想象连“两票”都办不好的人怎能负责好施工安全。要保证安全不仅要有严密的组织能力、熟练的操作能力,还要有科学的防范能力和完善的应急能力。

  一场事故,留下了朝夕相伴、嗷嗷待哺、哭天喊地的妻儿,留下了鬃发斑白需养老送终的父母;一场事故,让企业微不足道的利润无尽流失;一场事故,让企业和电业人承担起无尽的指责和怨恨……

  古代早已有“安居乐业”之说,社会安定必能百姓乐于事业。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地位。”

  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电力员工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使者。然而,个别同志仅将职工是否违章违纪作为衡量自己安全管理成效的标准,认为只要职工不违章违纪,没有出安全事故、差不多就行了,没有必要对职工再严格要求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如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那么无疑会给安全生产造成隐患。

  有一个座右铭叫:长治久安。所谓长治,就是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所谓久安,就是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是辩证的,没有治就谈不上安,久安是长治的结果,长治是久安的保证。从这一点上讲,常思安全,是一个领导的基本能力,是一个干部的基本素质。在道德的修养上,孔夫子有一段名言:“吾日三省其身”。在安全的管理上,也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吾日三思其行。”

  抓好安全就是要在“鸡蛋里挑骨头”。要“小题大做”,要抓着鸡毛当令箭、抓着芝麻当西瓜,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对待,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打牢安全工作基础。凡是对安全工作有影响的“小事”,要经常讲、反复讲。认真严肃地对待安全工作中的“小事”,纠正工作中的不良习惯,不给安全工作中的“小事”以生存的“土壤”,从基础上抓好安全工作。

  无数不安全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在安全工程科学研究中,人们概括出这么一条“事故法则”,也有人称它为“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要想消除一起严重事故,就必须把这1000起事故隐患控制住。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任何事故苗头都是可以避免的。世界上没有不可预防的事故。只有管理行为和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够。管理上的轻视,行为上的惰性,才是真正酿成事故的罪魁祸首。守土有责,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安全关系着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关系着员工人身安全,关系着员工家庭幸福;关系着广大用客户的安全,关系着社会和谐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形象。因此,安全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安全需求继生理需求之后,安全作为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是对人民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证。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失去了生命,生存也就无从谈起,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次安全事故,就是一次血的教训,让活生生的生命瞬间消失或摧残,让家庭背上永不消失的阴影、让亲属造成无法磨灭的伤痛。

  一次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元、上百万,让本已步履维艰的企业承受难以估算的经济负担。

  一次安全事故让企业与客户这种鱼水关系成为了原告与被告的对立关系,企业的诚信度,企业社会公信力丧失殆尽。

  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流血。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以教训为戒,重视安全,珍惜生命,那么我们就能拒事故于千里之外。为了我们的企业发展兴旺,为了我们的家庭幸福,更为了整个社会少一点悲哀,多一份欢笑。请时刻记住:安全是天,幸福安康!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因为珍爱生命,所以我们关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