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安全与生命

2009-12-1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即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即是国有煤矿企业实施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又是职工家庭幸福之追求。安全与生命同在,只有安全做基础,才能保证生命之质量。就生命而言,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也是一种偶然。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生命能否得到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仅仅在于对待安全意识上的一念之差。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短暂得有时让人无从把握,“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这里所说的“密”,就是小心、周全、细致。也就是说:我们对待工作,无论做任何事都得将安全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之中,对施工方案、工作流程、操作规程、人员安排,决不能粗枝大叶,顾此失彼。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即是工作的压力,更是工作的动力。“隐患大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即是国有煤矿企业每名职工都应牢记的警世名言,更是每天在工作之时都要恪守的坚强信念。“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是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基石,为此,在每一天生活和工作中,必须始终将“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理念内化于心灵、外话于行动。愿望与现实是一对孪生姐妹,同样美好但相差万里。愿望可以不付出就得到,那是海市蜃楼般的虚无美;现实的美却需要付出才能收获,这就需要有立足岗位、扎实工作的精神,正所谓“天上不会掉馅饼”。翻开国有煤矿企业前进的辙印,却总有人在做“天上会掉馅饼”的梦,而梦变成铅字,页页翻去,满篇都是带血的见证,隐隐透出妻儿寡母嘤嘤的抽泣声。那排列竖起的鲜红文字,向一座座人生浮雕,展现的悲壮而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不逊于“三大战役”的苍痍。我们看到,那隐于黄泉路中的魂魄,用怎样的哀怨诉说满心的不甘,给人们警示。那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凄惨景象却总也抛之不去,让人心寒。实践中诸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不是人,但事故的原因追溯无一不落在人的头上,而且每次事故人们都能在管理上、技术上、素质上找出一大堆的原因,而每次事故的原因都有相似之处。为什么找到了事故原因,“三违”现象还屡禁不止、事故还再次发生呢?这就说明人们没有认识到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安全文化素质低的问题。

  一幕幕悲剧,犹在昨天;一片片血泪,近在咫尺。惊醒麻木的灵魂,唤起的是对生命浓浓的眷恋。需要的天平上,经济需求与安全需要在较量;懒惰侥幸与规章教训在挑战。艰苦的作业环境,瞬间的违章冒险,事故乘虚而入,悔之已晚。社会角色艰难,矿工需要理解、爱护,但更需要自身去支撑起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何调适这三者之间的最佳途径?那就是必须让安全理念进行全方位的渗透。从大处讲,安全是确保国有煤矿企业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创造经济效益之根本;从小处讲,安全就是保障每个家庭,每名职工的健康幸福之基础;安全是人们发自内心洋溢在脸上的幸福微笑。

  可见,实现安全生产是国有煤矿企业追求的目标定位。为次,国有煤矿企业首先必须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彻底根除“三违”现象;其次,要不惜一切代价,加大安全投入,给安全以最大的保障;其三,要让安全文化理念内化于心灵、外话于行动,在工作的每时每刻都不能忘记安全二字,才能彰显生命价值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