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市场上假货泛滥,让人深恶痛绝。其实,假货不只存在于商品流通领域,安全管理工作中也有“假货”存在,也应该“打假”。
一是假声势。有些单位今天召开个安全工作会议,明天搞个安全专题活动,实际上只是贴些标语,既无实际内容,又无实际措施,更无实际效果。
二是假数字、假材料。有些单位在总结安全活动时,不是如实填写材料,而是随意填写,其结果是“上面要,下面报,准不准,天知道”。
三是假学习。班组安全学习本应是专题会议,但如今却被几句简短的班后工作小结所替代。有的即使开了,也是班长或安全员一人唱独角戏,班组安全学习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四是假检查。安全检查不深入实际,只停留在听汇报、看资料上,满足于走马观花。
五是假动作。一些单位为了应付检查搞突击。平时安全工作问题不少的单位,检查起来次次过关,检查过后“涛声依旧”。
六是假典型。有的单位安全生产先进不是大家评选出来的,而是领导随主观意愿上报的,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结出的“硕果”不是靠扎实的工作干出来的,而是靠单位的笔杆子妙笔生花写出来的。
有上述现象的单位虽属少数,但我们不能轻视。安全管理工作造假,对企业安全生产危害极大。管理部门应采取行动,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
上一篇:亮丑必须改丑
下一篇:安全生产与“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