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警惕安全生产中的“破窗效应”

2009-07-14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著名的“破窗效应”理论是:如果有人打碎了一个窗户的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些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滋生、蔓延。

    由“破窗效应”,笔者联想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也是获得效益的首要条件。虽然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已是老生常谈,但我们身边出现裂痕的“破窗”却并不鲜见。比如有的管理者对职工中存在的低标准、坏毛病,甚至习惯性违章现象统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只要不发生事故,这些操作中的违章违纪都是“小事”。殊不知,正是这种对“小事”的纵容,助长了员工的违规行为,导致违章违纪现象蔓延,为事故的最终发生留下隐患。还有的管理者对已经露出苗头的安全问题不以为然,没有及时制订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使职工放松警惕,造成“更多的玻璃被打碎”。

    “破窗效应”给电力企业提出这样一个警示: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至关重要。只有守住第一扇窗不被打碎,才能避免事故的一再发生。

    那么,如何来防范“破窗效应”呢?笔者认为,大致有两个方面: 一是从根源上杜绝“破窗”现象发生。日常生产中,操作者要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和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定,熟悉安全生产常识,在工作中做到令行禁止,规范作业。同时,管理者要加强对违章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章者及仿效者严加惩处,决不手软。二是积极采取措施修补“破窗”。一旦有“破窗”现象发生,管理者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制止,组织专业人员对有关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组织员工接受专业培训,对出现问题及时进行防范补救,避免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总之,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我们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管理有序的生产环境。杜绝“破窗效应”,才可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