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张卫先生的微型小说《故事一种》,感慨颇多。
故事的主人翁张三,大学毕业后供职于国家某大型企业的L处。这是一个几乎无事可做的部门,大家都人清闲。张三每天准时准点来上班,无非就是和几个同事凑在一起穷聊一气,聊够了九泡茶看报。张三看报是从后面向前翻着看,因为他觉得末版上的文章要比头条几版有意思得多。茶要慢慢地喝,一次只呷一小口,按张三自己分析,也就是一条四两重的鱼儿在水中呼吸一次的吞吐量。若干年过去了,他大学毕业分配分来时亲手栽的小杨树已长得又粗又高可做栋梁之用了,而自己却整天整月整年的无所事事,虚度年华,心里十分痛惜悄悄流逝的生命。于是终于有一天,他下决心辞职投身于商海之中。
下了海的张三每天都夜以继日披星戴月地忙,吃了很多苦,也受了很多累。他本来就是个有能力的人,也实实在在得挣了些钱。有了钱的张三觉得自己也该享受享受了,也该舒服舒服了。张三毕竟受组织教育多年,到夜总会、KTV之类的地方做些有伤风化的事,这种潇洒,张三干不来。再说钱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那样大把大把的扔给人家,张三也觉得划不来……思去想来,他觉得还是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清清闲闲最舒服。于是,张三开始每日闲在家中,种种花草、养养鱼鸟、看看杂志、听听音乐,十分惬意。
忽然有一天,张三陡然觉得现在这种生活和在L处的日子实在没什么两样。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多跑了一圈路,又回到原处的傻蛋。下海为什么?为挣钱。挣钱为什么?为舒服。可呆在L处本来就很舒服嘛!
于是他又要求回去上班,终于又回到了L处喝茶聊天看报纸去了。但他心中存了个疑问,他“不知道会不会有那么一天,自己又忍不住再次痛恨这种生活。”
张三的疑问,在我看来简直是一定的。因为,只要现行行政体制不改变,清闲依旧,也就空虚依旧,无聊依旧,生命的活力被封闭被窒息依旧,只要张三生命活力尚存,必然会有一天,他会再次厌烦清闲无聊的生活,渴望再次投入紧张和忙碌。而一旦当他长期处于紧张和忙碌之中,他的身心必然会感到疲惫不堪,因而会再次逃避忙碌而渴望清闲。
且不说故事社会视角所反映出某些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咱们从人生视角看,这反映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问题,即“忙碌与清闲”的两难选择。忙碌与清闲是两种生存状态,这两种生存状态处于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两个端点,各有存在的合理性,因而各有价值和魅力,也各有弊病。其实,这就是生活!
聪明的你,有什么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