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早已落下帷幕,美国的“梦八”队如愿以偿地获得了篮球比赛冠军。
在观看篮球比赛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球出手,却因角度和手感问题,球“蹦”出了篮筐,突然,后面的队员飞身而起,将球狠狠地灌进篮筐。这个动作叫“补篮”,精彩的补篮往往会获得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看到这些镜头,笔者不由地领悟到目前许多单位在开展的“向事故学习”活动的真正含义。向事故学习正如“补篮”一样,借用单位内外发生的事故案例及违章现象,“举一反三”,及时进行安全教育,从而使“失手”变成“得分”,将事故变成“财富”。
球场上“补篮”,是为了赢球;安全上“补篮”,是为了实现生产事故“零目标”。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向国内外同行业发生的各类生产事故学习,不断吸收和借鉴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紧绷安全这根弦,在实践中指导安全,抓好安全,确保安全,让安全管理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以往发生的许多事故证明,一次不经意的违章,一次麻痹大意,就可能搅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一次缺少安全防护的作业,就可能导致人员的伤亡;省略一次必要的设备检查,就可能为生产埋下事故隐患。
因此,笔者以为,在安全工作中,树立“补篮”意识尤为重要。应该通过向事故学习,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方案和安全措施,找出薄弱环节,堵塞每个漏洞,牢牢记住事故猛如虎,安全重如天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上一篇:对安全工作要有敬畏感
下一篇:年终盘点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