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形成的一种共识,是实现企业安全管理长治久安的强有力的支撑,然而文化有其独特的特性,文化是抽象的,我们不是为了文化而文化,文化必须与管理实际相结合,转化成员工的自觉行为,最终实现企业安全文明生产。
关键词:安全文化;转化;员工行为;途径
1前言
安全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最先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分析报告中作为核安全对策提出。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文件,安全文化是“存在于组织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国际原子能机构INSAG-4《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判断标准、安全能力以及安全行为方式等。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是基于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的特点,企业全体员工认可、接受和实践的安全核心理念、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从业行为的总称,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它包括了安全理念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形成的一种共识,是实现企业安全管理长治久安的强有力的支撑,然而文化有其独特的特性,文化是抽象的,我们不是为了文化而文化,文化必须与管理实际相结合,转化成员工的自觉行为,最终实现企业安全文明生产。
2电力企业安全文化转化为员工自觉行为的途径
1)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电力企业安全制度包括国家有关电力企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企业安全的制度文化建设,目的是在职工中建立行为规范和准则,确立安全生产的保证体系。
(1) 切实执行制度。电力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电力生产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电力职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因此要不折不扣的贯彻规章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负责”,发挥制度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约束、调整、控制作用。
(2) 创新制度。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应根据生产经营的不断变化而作调整,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创新、提高。
(3) 推动形成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执行电力安全管理制度,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逐渐形成群体的电力安全统一规范,职工就会在自觉不自觉中把这种规范上升为价值取向和判断行为的标准,最后发展为互相作用、互相融合的道德准则。
2)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长抓不懈职工安全教育
所谓安全素质,大体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提高职工的素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职工的安全生产、生活的知识、态度、意识、习惯,可以根据本职工作中安全技术和安全精神文化的需求,有目的地开展培训教育以获得提高。
(1)安全技术知识培训教育。 安全培训教育是传播安全文化、传递安全生产经验、灌输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电力企业的技术性、系统性和风险性特征要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职业规范。职业规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有针对性的进行电力生产、生活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形成一种统一的行为准则,防止职工在操作中只凭“经验”或麻痹大意违章作业,使职工在工作中不仅“要安全”,而且“会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监管水平,保证良好的安全生产势头
(2)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是人,人的安全意识如何,直接作用于安全生产的具体工作。只有启发、强化社会成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掐断事故的导火索和引线。所谓“预防为主”,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筑起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因此要通过对职工进行安全方针、政策、法纪、事故案例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技术法规教育,增强了职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意识;同时还要对员工进行安全责任感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我”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认识到安全不仅是企业生产的需要,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安全需要。这样,在职工范围内形成了珍惜生命、倡导安全氛围,为安全文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加强宣传工作,强化舆论引导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强有力的舆论监督,通过对重大事故的披露和曝光,起到警示、监督、教育作用。
(1) 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同时,要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基本理念。
(2)用事实说话,以鲜活的事例教育员工。搜集整理发生的事故案例并编印成册,制作成安全事故教育展览,组织职工学习参观,用血的教训唤醒职工对违章的认识。设置安全寄语、安全警句等牌板,编写安全信息,制作安全电教片,形成安全教育一条龙,潜移默化地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起到警钟长鸣的教育效果。
4)以活动为载体,优化电力安全文化
电力安全生产专项活动,对于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调动广大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丰富安全工作的措施,提高安全工作的层次,以及推动安全文化向群众性的方向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 保持延续性,追求实效性根据企业的特点,开展诸如“反三违”、“遵章守纪年”、“安全质量年”、“九十天无事故”、“百日安全竞赛”等专项性安全生产活动,促进了企业的安全工作,要推进这项工作,企业应根据生产管理和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选准切入点,克服短期行为,统一部署,以长远的眼光规划好各时期的阶段措施,确保活动的连续性和递进性,促进活动实效的提高。
(2) 大力支持群众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创建活动的发展。通过形式多样的专项活动,把职工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大力创造条件,支持这些群众性创建活动的发展,为企业安全文化的进步吸纳动力。
(3) 推陈出新,优化形式。电力安全生产专项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应探索新颖的形式,来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性活动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职工安全价值观念的形成。
5)落实责任,加强监督考核
(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考核监督机制。在安全工作上,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科学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建章建制,制订规则,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奖惩分明,严格考核,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保证规章制度执行到位。
(2)落实责任,措施到位。抓安全管理,要 “严”字当头,在“硬”字上下功夫,出硬招,发重拳,严抓狠管;尤其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和连带追究制度;从打击习惯性违章开始,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做到严格监督,严格检查,严格考核,无论谁违反了安全管理规则,都要狠批评、狠处罚,决不姑息迁就。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全公司工作的各个方面,实现安全工作的新突破,在形成人人关心安全、处处注意安全,共同保证安全的良好局面。
3 结束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职工思想上扎根,行动上贯彻,真正转化为员工在生产中的实际行动,还需要长期的过程,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化,员工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个过程也在逐渐缩短。“关爱生命、安全发展”,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
[1] 徐德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徐德蜀.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
上一篇:努力建设现代企业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