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企业安全文化,就是以安全为价值取向和核心的企业文化。它既表现为企业直接面对内部全员的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也包括企业对社会的安全承诺及贯彻始终的行为导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
安全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包含的对象、领域、范围是广泛的。也就是说,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全社会的,具有“大安全”的意思。而企业安全文化主要关心的是企业员工的安全、企业设备的安全以及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企业安全文化不仅是社会安全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它却以较强的生命力开始活跃在企业安全工作的平台上。这是因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们的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生产以及企业所有活动是否安全,已经成为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课题。有的企业人士认为,安全工作很重要,我们常抓不懈就是了,还要搞企业安全文化做什么?岂不知,单纯的安全工作并不等同于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一个较高层次的概念。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在文化层面的凝练和提升,是企业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的观念、行为、环境以及相关的物态条件的总和。企业的事故预防不仅需要充分依靠安全技术、安全工程设施等安全的硬手段,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安全科学的软技术。但是,过去尽管做了很多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工业社会还是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故痛苦,我国当下的以煤矿为主的各类矿山事故的频发就是证明。在经过深刻的反省和系统科学的分析后,人们发现,在安全文化提出之前,我们在事故致因的认识中,对于“人因”的认识还存在着深层次上的欠缺,这就是:在常规认识到的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还应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这些因素的全面归纳,就是人的文化,人类的安全文化,它全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观念、思维和行为,从而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由此,要保证企业的人、设施装备和生产环境的全面安全,就需要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进行系统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的范畴: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关注人的行为、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态条件外,更要重视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深入分析其范畴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体系。
(1)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包括:
安全观念文化:当代我们需要建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安全第一的观点、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性是生活质量的观点、风险最小化的观点、安全超前的观点、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等,同时需要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的意识、防患未然的意识等。
安全行为文化:行为既是时代文化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的文化。在现代工业社会,我们需要的安全行为文化是:进行系统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指挥与管理、掌握必需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
安全管理(制度)文化:包括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到科学地制定法规、标准和规章,严格执法和自觉地执法行为等。同时,管理文化建设还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经济手段的建立与强化等。
安全物质文化:物质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生产中的安全物质文化体现在:一是生产技术、生活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二是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与之相适应的安全装置、用品等物态本身的可靠性。
(2)企业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包括企业决策层的安全文化;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文化;安全专职人员的安全文化;职工的安全文化;职工家属的安全文化。
(3)企业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企业内部领域的安全文化:厂区、车间、岗位等的安全文化;企业外部社会领域的安全文化:如家庭、社区、生活娱乐区等方面的安全文化。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安全文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多数人都记得1986年那场震惊世界的灾难: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刚刚离开地面不久便在空中爆炸而坠毁,7名航天员全部丧生。在已经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的情况下,疲惫的美国国家航天局的官员们做出了可以继续发射的判断,之后,就发生了这起事故。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每一场大的工业灾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故、三营里岛核能电厂事故,都发生在半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那些当班的人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睡眠不足。以此可以看出,无论怎样严格严密的安全规章制度都不能取代“人”这个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人不是机器。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理性有感知的极其复杂的机体,人的思想、意识、观念、责任感、事业心、技能、乃至人的意志力、耐力、承受力以及灵活性等等都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人,安全管理的客体之一也是人,人在各种安全资源中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安全管理的结果也必须是满足人的需求和愿望。安全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有两个基本的含义:一是预防安全事故要着重于关注人的安全。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应该把确保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而绝不应把物放在第一位。二是做好安全工作主要依靠的是人。安全设备、工具再好也是要由人来掌握、使用,规章制度、安全标准再规范科学也终究是要由人来执行、落实。如果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没有高度的安全工作责任心,没有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没有良好的安全工作习惯,企业安全就无从谈起。
二、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必须突出企业自身特色。每个企业都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具体情况,包括它所生产的产品、所处的环境、员工的数量、员工的素质、组织结构、文化结构、市场状况等等,所以,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与此相对应,我们强调每个企业也要建设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点鲜明的企业安全文化。一个企业不应套用其他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方式、方法和策略。现代企业不仅要有符合自身特点的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同时要有与企业文化相协调一致的企业安全文化。
三、要运用现代观念创建企业安全文化。 17世纪前有人类早期的安全文化,其特征是宿命论与被动型;工业革命至本世纪80年代,产生了近代的安全文化,具有系统论与经验型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至今,发展了现代的企业安全文化,形成了本质论与预防型的安全文化特征。在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育,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如果我们的观念仍然停留在过去凭经验抓安全,单纯地就安全抓安全,老是事后“吃教训”地抓安全,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安全文化。所谓本质论,就是要让科学的安全意识深深地进入到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的核心意识,进入到企业的主流意识,并且能够把严格执行各类安全规范,预防事故的发生作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和良好的习惯。
关于如何建设现代企业安全文化,本人认为:
一、实施“心因工程”,着重解决人的基本人文素质问题。这里包括安全责任心的树立,自觉安全意识的形成,安全工作的法理观念的铸造,以及从道德、情感层次对安全工作的理解和渗透。综合起来就是要使广大员工在思想上精神上筑起一道时时刻刻注意安全防范的牢固的心理长城。要通过教育培训使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实际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质需求。企业的安全不仅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每一名员工的切身利益,从而使员工树立起强烈的安全责任感。人的深层的、基本的安全素质需要点滴灌输,培养。要通过制度上墙、图文影视、厂区美化、开展活动、组织竞赛等形式广泛开展,内容包括安全科学、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法制等精神的领域,同时也包含安全技术、安全工程等物质领域。使广大企业员工在耳濡目染中潜意识地受到熏陶,树立起牢固的自觉安全意识。
二、实施“身因工程”,强化安全培训,发挥领导主导作用,实行全员共同参与。
所谓“身因工程”,其本质就是“行为工程”。一切观念的、精神的、思想意识的东西,乃至一系列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标准、法律法规条文,只有落在人的行为上,才能真正实现安全工作的目的。不能身体力行的企业安全文化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要通过组织安全知识问答、安全操作观摩、安全动作演练、安全操作竞赛四个层次的活动,并经过多次的反复练习使广大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熟悉安全操作程序、方法和技巧,进而养成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锤炼出员工安全行为的准确性、精确性、灵活性,并增强他们的精力、耐力、承受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实施“身因工程”要从三个层次上着手:第一层次是企业的最高决策层要从宏观上摆布好抓生产经营和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系,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加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软件硬件投入,抓好管理和监督,把安全工作确实抓紧、抓实、抓细、抓深,并把抓好安全文化建设上升到法制的高度。第二层次是企业中间管理层要做到非常熟悉本部门业务工作的安全管理规范、标准及规章制度,要成为本部门安全操作的行家里手、敢抓敢管的强手、组织生动有益的安全文化活动的巧手和全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能手。第三个层次是强调全员的共同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在员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热情投入。企业员工生产生活在企业的一线,工作在企业危险有害要素的最前沿,安全不安全更直接的在于一线员工接受企业安全文化的程度,没有全体员工的热情投入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紧紧地依靠员工,极大地调动员工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要把员工只当成被管理、被监督的对象,而是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教育、演练和广泛地参与,使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
三、实施“‘物’因工程”,开展安全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大投入,实现企业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和安全专业设备的现代化。强调以人为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只见“人”而不见“物”,而是要把先进的现代企业安全文化精髓物化到企业的生产线上,物化到生产设备上,物化到一系列保证安全生产生活的专业设备上。这里既包括创建安全科学的操作程序,也包括购置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机械设备,安全专业设备、安全文化宣传设备等。事实上,我们还有不少的中小企业生产设备或生产线严重落后,缺少安全含量;安全设备缺少科技含量;有的车间没有良好的消防安全通道,没有购置必要的消防设施,有的安全装备、工具残损陈旧,只是个摆设,遇有突发情况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安全保障功能。由于设备不过关或有严重不安全缺陷而导致发生重大灾难性事故的事例不在少数。因此,必须强调提升企业设备装备的科技安全水平。
另外,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维系安全的一个重要保证是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与提高。安全技术创新既要靠专家的努力,更需要一线员工的发明创造。如果说专家研究的是理性的安全技术,而广大员工则更多的可以领悟、感受到工作实践中不安全的本质性危害,他们可以通过经验积累而产生技巧,摸索到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从而找出解决安全难题的途径,创造出更实用更有效的安全生产技术。因此说,安全技术的创新有赖于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在实践中使创新的安全技术发挥到最佳状态。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操作运行:
1.班组及职工的安全文化建设:运用传统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上班时进行班前教育、班中教育、班后教育;下班时间里进行厂区业余时间安全教育、家庭生活安全教育、回家途中安全教育;对特殊工种实施特殊安全教育;定期组织技能演练;开展岗位练兵活动、“5S”活动等。推行现代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包括“三群”(群策、群力、群管)对策; 开展“绿色岗位”建设评比竞赛活动、危险预知活动;实行风险抵押制;不定期对员工家属进行安全教育;进行“仿真”应急演习等。
2.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传统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包括全面安全管理;落实"四全"(全员、全工种、全部位、全天候);实施网络监督制、定期检查制;掌握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常规的经济手段;岗位责任制大检查等。推行现代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包括意识及管理素质教育;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系统科学管理;人机境设计;系统安全评价;应急预案对策;事故保险对策;三因(人、物、境)安全检查等。
3.生产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运用传统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包括安全标语(旗);安全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事故警示牌等。推行现代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包括技术及工艺的本质安全化;现场“三标”建设;车间安全生产记录卡;三防管理(尘,毒,烟);四查工程(岗位、班组、车间、厂区);三点控制(事故多发点、危险点、危害点)等。
4.企业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运用传统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包括安全宣传墙报;安全生产周(日、月);安全竞赛活动;安全演讲比赛;事故报告会等。推行现代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包括开展安全文艺(晚会、电影、电视)活动;安全文化月(周、日);事故祭日;安全贺年(个人)活动;安全宣传的“三个一工程”(一场晚会、一幅新标语、一块墙报);青年职工的“五个一工程(查一个事故隐患、提一条安全建议、创一条安全警语、讲一件事故教训、当一周安全监督员)等。上述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模式还可采取定期或非定期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如定期的安全文化建设可设计成:1月宣传月;2月安全文艺月;3月安全教育月;4月安全管理(法制)月;5月安全竞赛月;6月安全科技月;7月安全演习月;8月安全检查月;9月安全报告月;10月安全评价(总结)月等。只要有鲜活的安全文化建设之实践,必然会结出现代的企业安全文化之硕果。
每一个现代企业都是一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前行的轮渡,企业的掌舵人要想指挥这首轮渡扬帆远航安全顺利地抵达胜利的彼岸,就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以科学务实的精神,高屋建瓴地全面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这便是当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