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危险化学品中毒专项应急预案

2022-03-18   |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 1 危险目标的确定原料及成品液化石油气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烃的混合物),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物杂质, 具有易燃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 危险目标的确定

原料及成品液化石油气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烃的混合物),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物杂质, 具有易燃易爆性、气化性、受热膨胀性、滞留性、带电性、腐蚀性及窒息性等特点。原料甲醇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有毒,误饮5~10毫升能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导致死亡。中间产品丙烷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 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产品MTBE具有一定的毒性,它易于与水融合,可渗入土壤,破坏地下水质,认为它是一种可能的污染物。储存介质中,含有硫化物物质,易形成有毒气体硫化氢在储罐、污油井等密闭或通风不好的容器内积聚,硫化氢气体属于剧毒有害物质。以及开停工过程中氮气可使人窒息等。

根据公司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危险特性及可能引起中毒、人员伤亡等事故的特点。确定危险目标为以下四个:

a. 液化气球罐

b. MTBE储罐

c. 地下污水井

d. 泵房

1.2 危险目标的危害特性

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es ;CAS:68476-85-7

理化性质: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易燃。空气中液化石油气含量达一定浓度范围时,遇明火即爆炸。成分:较多:“丙烷、丁烷”。较少:“乙烯、丙烯、乙烷丁烯”等。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闪点(℃):-74

引燃温度(℃):426~537

爆炸上限%(V/V):9.5

爆炸下限%(V/V):1.5

燃烧值:45.22~50.23MJ/kg

健康危害:该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甲醇;methyl alcohol;methanol;CAS号有67-56-1、170082-17-4

理化性质:无色澄清液体。微有乙醇样气味。易挥发。易流动。燃烧时无烟有蓝色火焰。能与多种化合物形成共沸混合物。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类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溶解性能优于乙醇,能溶解多种无机盐类,如碘化钠、氯化钙、硝酸铵、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铵和氯化钠等。相对密度(d204)0.7915。熔点-97.8℃。沸点64.7℃。折光率(n20D)1.3292。闪点(闭杯)12℃。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6.0%~36.5%(体积)。有毒,一般误饮15ml可致眼睛失明,一般致死量为100~200ml。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毒性:甲醇对人体有强烈毒性,因为甲醇在人体新陈代谢中会氧化成比甲醇毒性更强的甲醛和甲酸(蚁酸),因此饮用含有甲醇的酒可引致失明、肝病、甚至死亡。误饮4毫升以上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超过10毫升即可因对视神经的永久破坏而导致失明,30毫升已能导致死亡。

初期中毒症状包括心跳加速、腹痛、上吐(呕)、下泻、无胃口、头痛、晕、全身无力。严重者会神智不清、呼吸急速至衰竭。失明是它最典型的症状,甲醇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变强产生酸中毒,导致肾衰竭。最严重者是死亡。

丙烷;Propane,high purity; CAS:74-98-6

理化性质:无色气体,纯品无臭,易燃。闪点(℃): -104 引燃温度(℃): 450 爆炸上限%(V/V): 9.5 爆炸下限%(V/V): 2.1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在低温下容易与水生成固态水合物,引起天然气管道的堵塞。

毒性: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 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

毒性特点:丙烷属微毒类,为纯真麻醉剂,对眼和皮肤无刺激,直接接触可致冻伤

MTBE;methyl tert-butyl ether;CAS:1634-04-4

理化性质:溶点-109℃,沸点55.2℃,是一种无色、透明、高辛烷值的液体,具有醚样气味,MTBE是含氧量为18.2%的有机醚类。它的蒸汽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与强氧化剂共存时可燃烧。MTBE的纯度约为97%~99.5%,分子式为:CH3OC(CH3)3,相对分子量:88.15

毒性:MTBE主要经呼吸道吸收,也可以经皮肤和消化道吸收,动物在高浓度的MTBE中可致癌。对小鼠的麻醉浓度为1.0mmol/L,致死浓度为1.6mmol/L。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眼睛粘膜的刺激反应,长期接触可使皮肤干燥。

硫化氢; Hydrogen sulfide; CAS:7783-06-4

理化性质:为无色气体。具有臭蛋味。分子式H2-S。分子量34.08。相对密度 1.19。熔点-82.9℃。沸点-61.8℃。易溶于水,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可燃上限为45.5 %,下限为4.3%。燃点292℃。

侵入途径:硫化氢经粘膜吸收快,皮肤吸收甚慢。

毒理学简介:

人吸入LCLo: 600 ppm/30M, 800 ppm/5M。人(男性)吸入LCLo: 5700 ug/kg。大鼠吸入LC50: 444 ppm。小鼠吸入LC50: 634 ppm/1H。属中等毒。硫化氢主要经呼吸道吸收, 进入体内一部分很快氧化为无毒的硫 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等经尿排出; 一部分游离的硫化氢则经肺排出。无体内蓄积作用。人吸入70~150mg/m3/1~2小时, 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 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吸入300mg/m3/1小时, 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 吸入760mg/m3/15~60分钟, 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吸入1000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硫化氢对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接触湿润粘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对机体的全身作用为硫化氢与机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这类酶中的二硫键(-S-S-)作用后, 影响细胞色素氧化过程,阻断细胞内呼吸,导致全身性缺氧,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但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而引起化学窒息, 仍认为是主要的发病机理。急性中毒早期, 实验观察脑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即受到抑制,谷胱甘肽含量增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未见变化。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起病快。可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煳、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咽干、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恶心、意识模糊,部分患者可有心脏损害。重症者可出现脑水肿或肺水肿。胸部X线检查可见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的表现。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骤停, 继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氮气在密闭容器或通风环境不好的容器内积聚。可使人窒息死亡。

1.3 潜在危险性评价

装卸、储存过程中的危险化学品泄露、爆炸、无防护和应急措施等,易使工作人员可能产生中毒事故的危险,后果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及造成环境危害。

1.4 危险目标发生事故后对周围的影响

1.4.1由于泄露油品燃烧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使人员中毒、窒息。

1.4.2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确保人员安全优先;防止事故扩大优先;

保护环境优先;以上条款冲突时以人员安全为主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参见综合应急预案。

4. 预防与预警

4.1液化石油气、 丙烷、甲醇、MTBE、硫化氢中毒预防措施

根据有毒物质产生机理和事故原因、特点分析,防范中毒事故关键要抓好以下环节:

4.1.1普及防范知识:安全环保部要定期开展有毒物质的防治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安全人员、从业人员对毒物危害的认识。

4.1.2落实责任主体,改善生产安全条件,保证生产安全的投入,做好劳动防护器具的配备和使用管理,定期组织器具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完整有效。

4.1.3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严格办理作业审批程序,落实防护措施,作业人、监护人责任到位。

4.1.4加强现场管理,落实安全检查。对危险源设置警示标志,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作业前做好各项检测,达到作业条件。

4.2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的预防措施

化学品经过燃烧反应后绝大数产生有毒、易燃气体,其对人体将产生很大危害性,造成人体中毒。

在生产工艺技术上控制。根据生产装置和罐区的不同情况设置通风、水幕、喷淋等消防设施,在值班室设置流动自来水清洗设施。设备操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同时定期组织岗位安全培训教育,掌握工艺流程。

5信息报告程序

参见综合应急预案。

6. 应急响应

6.1相应分级

按中毒人员数量和涉及范围,将危化品中毒事故分为:

Ⅰ级中毒事故:造成10人以上中毒人员,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

Ⅱ级中毒事故:造成10人以下三人以上中毒人员,死亡1人以下的事故;

Ⅲ级中毒事故:造成3人以下中毒人员,无人员死亡。

6.2 响应程序

参见综合应急预案。

6.3 处置措施

6.3.1防护:根据事故现场所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全部进入防护区的相关人员必须按相应防护标准采取相关防护措施。

6.3.2询情:遇险人员情况;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6.3.3侦检:搜寻遇险人员;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确定攻防路线、阵地;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6.3.4警戒:根据询情、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区域;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设立隔离带;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

6.3.5救生: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将伤情较重者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3.6控险:启用单位喷啉、泡沫、蒸汽等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设置水幕,稀释、降解泄漏物浓度,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若易燃气体泄漏,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根据泄漏对象,对不溶于水的液化气体,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转移较危险的瓶(罐)。

6.3.7现场救护:将染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入染毒;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氧气;立即脱去被染污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6.3.8清理:少量残液,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干粉等吸附,收集后作技术处理或视情倒至空旷地方掩埋;在污染地面上洒上中和或洗涤剂浸洗,然后用大量直流水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现场环境检测合格后,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参见综合应急预案。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