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刚漫过蒙城的天际线时,那辆特意改装的电瓶车突然冒出浓烟。不是电影里的特效,是真实的焦糊味顺着风钻进鼻腔,让人喉头一紧——这是蒙城供电公司的演练现场,却比任何警示标语都更能攥紧人心。
消防演练总该有些仪式感,可这次没有。食堂阿姨刚端着餐盘走过,就被安全员一把拉住:"您看这烟的颜色,是线路短路的征兆。"她围裙上还沾着面粉,却听得格外认真。车辆管理员蹲在模拟着火点旁,手指划过轮胎与电池的缝隙:"平时总说别在楼道充电,今天才看清,这火苗窜起来能有半人高。"保安大哥举着灭火器的手微微发颤,直到听见"拔销子要快,喷口离火三十公分"的提醒,才猛地按下压把,白色粉末在夕阳里划出一道弧线,像给危险画上了休止符。
没有人把这当作一场游戏。当"火情"通报到值班室时,调度员小张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紧张,却准确报出了疏散路线;仓库保管员老李攥着钥匙的手沁出细汗,打开消防栓的动作却比平时快了三秒。这些平日里各司其职的人,此刻像被无形的线串了起来,食堂阿姨指挥撤离时的嗓门,比喊"开饭了"还要响亮;保安队长吹的哨声,比驱赶流浪狗时多了三分急促。原来所谓的协同,不是会议室里的分工表,是浓烟中递过来的一块湿毛巾,是跑过转角时那句"这边走,我看过了"。
演练结束时,暮色已经浓得化不开。有人发现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偏低,有人记起疏散通道的指示灯接触不良,还有人说刚才报火警时,应该先讲清具体位置。这些细碎的声音在夜风里飘着,比任何总结报告都更实在。负责人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土地上画着什么:"下次演练,得让门卫室也参与进来,他们离大门最近。"旁边有人接话:"不如每月抽一天,让大家轮流当'总指挥'?"
月光漫过办公楼的玻璃幕墙,映着墙上"安全第一"的标语。这四个字挂了很多年,今天才真正有了温度。原来安全从不是贴在墙上的口号,是食堂阿姨记住的"充电别超过八小时",是保管员锁门前检查的最后一个插座,是保安巡逻时多瞥的那眼楼道角落。就像老电工王师傅说的:"电线会老化,人心不能生锈。"
夜风里还残留着淡淡的干粉味,却让人觉得踏实。这场演练没有惊心动魄的救援,没有慷慨激昂的誓言,只有一群普通人学着保护自己,也保护彼此。他们或许记不全消防手册的条款,却能在烟雾弥漫时,下意识地捂住口鼻低姿前行;或许说不出应急预案的编号,却知道该往哪里跑,该找谁帮忙。
这大概就是安全最本真的模样——不是等待英雄降临,而是每个普通人都成为自己的铠甲。当电瓶车的充电提示音在值班室响起时,小张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轻轻拔掉了插头。窗外,蒙城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每一盏灯下,都该有这样的安心时刻。
上一篇:铭记抗战,砥砺前行
下一篇:以练筑防,为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