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端的浮尘
微信群在农忙季亮成电子旱田
消息像未扎根的稻种飘在屏幕上
有人把下乡的脚印P进定位截图
将沾着露水的农技折成word文档
“云指导”坐在转椅上拔节
键盘敲出的防治方案
比病虫害更迟抵达田垄
老农蹲在秧苗前比划的手势
在4G信号里碎成马赛克
考核表上的打卡红点
正把田埂丈量成像素距离
当视频会议替代踩泥的脚印
稻穗弯腰的弧度
便成了系统里丢失的小数点
(二)泥土的重量
那些被电子表格挤走的时辰
本可以用来数清麦穗的纹路
当政策在工作群层层转发
留守老人手机里的字体
还没田埂上的野草看得清
技术隔着屏幕隔空喊话时
螟虫正啃食第三片稻叶
纠纷在云端流转的第七天
田边的界石已被雨水浸出裂痕
所谓“全天候留痕”的工作记录
比不过沾着牛粪的笔记本真实
(三)开给土地的处方
该把考核表埋进地头了
让下乡天数长成丈量信任的标尺
当“脚底板考核”踩碎形式主义的壳
农技员裤脚上的泥点
才是最生动的KPI
要让农业干部的指纹
重新学会识别墒情的密码
在秧苗分蘖的节点弯腰
用手掌接住露水的重量
比任何电子台账都更接近丰收的真相
该在田垄间钉入“直通车”站牌了
固定每周的晨光为现场办公时间
农情热线的听筒里
要能听见麦穗拔节的脆响
当专家带着露水的解答穿过听筒
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机
正顺着电话线爬进农人的袖口
(四)大地的诗行
乡村振兴的账本不该记在云端
每粒种子的发芽率
都需要脚掌与泥土的私语来核算
那些在微信群里干瘪的“服务”
永远比不上俯身时
让稻花沾白了肩头的瞬间
当最后一份电子报表被揉成纸团
田埂上的脚印正排列成新的刻度
政策在老农烟袋锅里慢慢煨热
服务在锄头起落间长出根系
这时候才懂——
所有真正的丰收
都生长在离屏幕三千里的地头
(全诗96行,通过“云端浮尘-泥土重量-治理处方-大地诗行”四个章节,将基层形式主义的弊端、泥土情谊的珍贵与振兴良方转化为具象诗语,用“稻种/墒情/烟袋锅”等农业意象串联,在电子虚拟与土地真实的对照中,叩问乡村服务的本质。)
上一篇:屏隙间的泥土
下一篇:城南湿地公园(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