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用制度与关爱,为高温劳动者撑起“清凉伞”

2025-06-18   来源:安全文化网    作者:王帅   |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当城市的温度计频频爆表,突破40摄氏度的高温热浪席卷大地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用汗水勾勒城市的运转轨迹。国网电力抢修人员穿梭在大街小巷,保障电力畅通;外卖员、快递员奔波于楼宇之间,传递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当城市的温度计频频爆表,突破40摄氏度的高温热浪席卷大地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用汗水勾勒城市的运转轨迹。国网电力抢修人员穿梭在大街小巷,保障电力畅通;外卖员、快递员奔波于楼宇之间,传递生活所需;交警在路口指挥交通,维护出行秩序;建筑工人与烈日较量,搭建城市高楼;环卫工清扫街道,守护城市整洁……他们是高温下的“逆行者”,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守护者,更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幕后英雄。
然而,高温作业犹如无形的“健康杀手”,不仅严重考验着劳动者的身体素质,还暗藏中暑、热射病等诸多安全隐患。从法律层面看,我国《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早已明确规定高温津贴、工作时间限制等保障条款,为劳动者撑起法律“保护伞”。但在现实中,这把“伞”却出现了“漏洞”。部分用人单位责任意识淡薄,将高温津贴变成“纸上福利”,以防暑降温用品随意替代;更有甚者,无视高温作业风险,在极端天气下仍安排劳动者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让劳动者在“蒸笼”中透支健康。
随着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兴职业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大多暴露在户外高温环境中,工作时间长、强度大,高温对他们的影响更为直接和严重。但由于平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责任界定模糊,劳动保护主体责任难以落实,使得这群劳动者在高温下成了权益保障的“边缘人”,面临着无明确保障、无有效维权途径的困境。
保障高温劳动者权益,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政府部门与工会应强化联合监督,组建夏季高温联合执法队伍,聚焦电力、建筑、快递、环卫等高温作业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检查行动。对违规企业,不仅要依法严惩,更要通过媒体曝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倒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
企业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主动担当。一方面,要科学调整作业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安排室外作业,合理降低劳动强度;积极改善作业环境,优化生产工艺,增添通风降温设备。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劳动法规,按时足额发放高温津贴,让津贴真正成为劳动者高温作业的“清凉补贴”,而非用几瓶饮料就轻易打发。部分平台企业为骑手提供免罚权益、优化派单线路,建筑工地设立清凉驿站,这些暖心举措值得借鉴推广。
高温下的坚守,是劳动者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给予他们充分的权益保障和人文关怀,则是社会对劳动者的责任与担当。唯有以完善的制度筑牢保障根基,用切实的行动传递关爱温度,才能为高温劳动者撑起坚实的“清凉伞”,让他们在酷暑中感受到社会的善意与尊重,让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出应有的价值与荣光。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