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问题是侵蚀党和政府肌体的毒瘤,关乎人心向背与事业兴衰。形式主义的虚浮、官僚主义的傲慢、享乐主义的懈怠、奢靡之风的腐化,如同拦在党和群众之间的高墙,唯有以监督为利剑,斩断“四风”滋生的根系,才能筑牢为民服务的基石。蒙城县城关街道万佛塔社区的乱象,正是当前“四风”问题在基层的典型缩影,敲响了强化监督、整治作风的警钟。
安全检查本应是守护群众安全的暖心行动,却在该社区演变为程序失范、态度粗暴的扰民之举。工作人员未提前告知、不出示证件便擅自入户,面对群众沟通需求冷漠以对,这暴露出的不仅是工作流程的漏洞,更是形式主义作祟下的敷衍塞责。他们将安全检查当作完成任务的“打卡”,却忽视了群众的感受与权益,把本应温暖的民生工程变成了冰冷的机械操作。而随意索要财物、以权施压的行径,则是官僚主义在基层的恶性膨胀,将社区这一服务群众的平台异化为“权力衙门”,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监督“四风”,需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基层社区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试金石,更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前沿阵地。相关部门必须以万佛塔社区事件为鉴,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入户检查、费用收取、政策落实等领域,深挖背后是否存在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官僚主义的特权思想。通过明察暗访、群众举报、大数据监测等方式,让“四风”问题无处遁形。
整治“四风”,需强化问责与制度建设双管齐下。对漠视群众利益、损害政府形象的行为,要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不仅追究直接责任人,更要倒查领导责任,形成“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震慑效应。同时,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规范基层工作流程,明确社区权力清单与责任边界,从制度层面压缩“四风”生存空间。此外,还需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通过廉政党课、案例警示、群众评议等方式,让“为民务实清廉”的理念入脑入心。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监督“四风”不仅是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践行初心使命的现实需要。唯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织密监督网络、狠抓整改落实,才能让基层工作回归为民服务的本质,让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当“四风”顽疾得到根治,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必将更加稳固,为民服务的道路也将愈发宽广。
下一篇:作风长歌:在为民的经纬里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