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斜斜地穿过会议室的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细长的光影。老王习惯性地摸了摸桌角,那里原本摆放的精致塑料花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淡淡的印记。
作为办公室老员工,老王40多年来见证了太多会议的起起落落。过去筹备会议,那可是一场“大工程”。要提前半个月布置会场,鲜花、背景板、定制桌签,一样都不能少。可现在,一切都变了。
上周,县里要召开关于乡村振兴的工作会议。按照以前的惯例,肯定会选在五星级酒店,参会人员从县到乡镇,层层陪同,规模庞大。但这次,会议直接定在了政府的普通会议室,通知明确要求:无关人员一律不参会。
会议当天,老王发现会议室格外安静。没有了以往此起彼伏的寒暄声,大家落座后就直奔主题。投影仪清晰地展示着数据,讨论声专注而热烈。隔壁会议室,一场视频会议同步进行,屏幕里,基层干部们的发言同样简洁有力。
午餐时间,食堂里飘来饭菜香。自助餐台上,几样家常菜摆放整齐,大家按需取餐,吃完后餐盘干干净净。老王记得,以前会议结束,总要安排一场丰盛的宴席,推杯换盏间,很多人早已忘了会议的初衷。
最让老王感慨的,是那次去基层调研会议。曾经,这样的会议总会选在风景秀丽的度假村,美其名曰“放松身心,激发灵感”。现在,会议室就设在乡镇办公楼里,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纪念品,有的只是满墙的工作规划图和大家热烈的讨论。
散会后,老王走在走廊上,清风从窗口吹进来,带着些许凉意。他想起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这股清风,不仅吹散了会议桌上的浮华,更吹进了每个人心里。
如今,每一场会议都像是一场及时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少了形式,多了务实;去了虚浮,来了真诚。老王知道,这股清风会一直吹下去,吹进更多的会议室,吹进每一项工作中,让党政机关的工作真正回归本质,绽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