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滔滔长河中,中华民族这艘巨轮乘风破浪,一路前行。回首过往,我们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是国家和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命脉。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锋与交融日益频繁,我们必须坚守自身的精神内核,在文化浪潮中站稳脚跟。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自立、自觉、自信、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生命之根。中华民族拥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这些深厚的历史底蕴铸就了我们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精神力量,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文化使命,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要从多方面发力。首先,要以“文化资源力”为本,筑牢根基。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将文化符号、遗产和产品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传承文化不是故步自封,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其次,要以“文化创新力”为源,激发动能。文运与国运紧密相连,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我们要积极担负起文化创新的使命。近年来,《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的成功,正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体现。我们要警惕文化“空心化”的风险,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创作出更多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精品。
再者,要以“文化凝聚力”为体,厚植底蕴。文化凝聚力是国家和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它源于我们对共同文化的认同。历史和实践证明,在关键时刻,中华儿女总能凭借着文化的纽带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在国际竞争中,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打破西方对中国形象的片面塑造,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最后,要以“文化辐射力”为方向,绘就自强美景。增强文化辐射力,关键在于巩固文化主体性,提炼中华文化的精髓,让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的百花园中绽放独特魅力。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推动文化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文化力量。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在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上,我们要循序渐进,不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让世界聆听中国文化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