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
折柳,是为了插柳。
折柳,在早晨。折柳的大多是儿童,相携跑到村口或河边。柳树经年,粗大屈曲,孩童攀爬其上,选择细长的柳枝,一根根折断。折得足够多了,便抱于怀中,向家中走去。柳枝细长,柳叶青青,嫩嫩的青,在孩童怀中,是一抱碧色。
柳枝抱回家,要插柳。
插于门楣,插于屋檐,插于窗沿,插于灶台。插于灶台的最是特别:柳枝长长,梢处拴一根麻绳,麻绳上吊一朵花,呈喇叭状,深红色,似地黄之花。
户户插柳,处处插柳。清明的早晨,一派“柳色新”。
踏青
清明,要踏青。
踏青,必得要早,晨光熹微,即可出户。出村口,游田野,走沟河边,或沿着乡村小道缓缓而行。
踏青的,有男人,有女人,有大人,也有小孩。女人喜欢三五成群,窃窃私语。小孩多结伙而行,蹦蹦跳跳,让清明的早晨喧闹起来。男人喜欢安静,尤其是上了年纪的男人,通常是一个人孤独前行,享受属于自己的宁静。农耕社会,乡下男人总忘不了自己的牲畜,所以,清明踏青,手中会牵一头牛,或者驱几只羊;人要踏青,牲畜要“啃青”,多少年来,都是这样——牲畜的“一口青”,预示着好年景。
来到田野,缓缓而行,手中牵着的牲畜,尽可放手,让其自由地跟在后面。清明节踏青的早晨,最美好的感受,就是享受一份自由。走得累了,找一块石头,坐下,悠然自得,感受春日之美。
举目四望,田野渐青、渐绿,眼中一派“清明”。
荡秋千
清明节,要荡秋千。
搭一秋千架,在大门外,家中人人都要来。
据说,荡秋千是为了祛除一年的晦气。老人,多是象征性的,坐上秋千板,轻轻一荡;少男少女,激情飞扬;孩童嬉戏喧闹,在自己的童真中,把一个个清明演绎成一派明朗,演绎成一段段故事。
女孩荡秋千,最具风致。
秋千荡起,花衣飘飘,如彩蝶翩飞。荡罢秋千,脸绯绯,容羞羞,明艳照人。
多少年后,哪怕当年的那个女孩已是白发老妪,我相信,在梦中,她依然会想起当年门前的秋千架,脸上,绽放出少女般的羞赧……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