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安全培训:借我一双慧眼吧!——黑龙江部分地市安全培训现状扫描

2003-10-29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这家企业是大庆地区成品油批发、零售主渠道单位。2002年以前,这家公司根据当地消防安全主管部门要求,所属油库、加油站的员工全都办理了《消防安全培训合格证》。2002年10月,他们接到黑龙江省安监局转发的国家经贸委第36号令《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其中第9条“申请甲种和乙种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应当分别向省级和市级发证机关提交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主管人员、业务人员专业培训合格证的复印件。”据此,他们没有着手办理新一年度的《消防安全培训合格证》,准备参加危险化学品专项培训。今年春节前后,大庆市消防部门在检查这家公司的加油站时,要求加油站员工出示《消防安全培训合格证》;中石油大庆销售公司有关人员向消防检查人员解释说,他们即将开始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届时,油库、加油站员工要参加安全培训,取得相关的安全培训证书。而消防检查人员要求说:“停办的是针对单位应办理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消防安全许可证》,而特殊岗位人员仍要继续办理《消防安全培训合格证》。”不难看出,如果这两次培训都参加,对这个被认为是有钱的企业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的开支。

  这培训该不该参加?这证该不该办?企业自己是没有左右自己参加与否的决定权的。哪个部门都有自己执行的法律、法规,说关你就可以找到理由关你,说罚你就有罚你的依据。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类似的问题不及早解决,不知道以后还会出现什么新矛盾。

  在采访中,企业经营者们异口同声地发出呼声:现在与安全有关的培训名目繁多,都有法律依据,即使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发个文件也得执行。培训,发证,一些食宿费用加上资料、证书、老师讲课等费用,一个人就要近二千元。职工人数多的企业参加一次就要拿出数万甚至十几万元的费用。而且多数证件都是一年一废,最多两年,还要重新学一遍。这费用,企业真的有些承受不起!

培训还是旅游?中介组织搞培训市场亟待规范

  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是我国数控机床的产业化生产基地,是机床行业规模最大的重点骨干企业。厂安技环保部部长吕凤翔慢条斯理地说,他们经常接到一些有关安全培训的社会办班通知和邀请函。有时候也想去,可是费用比较高,而且几乎都是旅游圣地、风景名胜区。我们都觉得糊涂,这到底是培训学习,还是旅游观光?这种通知材料拿到主管领导那也会被扣下。他说,国家应该从制度上规范培训活动,有关安全生产的培训班最好还是由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来做为好。一来可信可靠,费用支出少,成本低;二来企业也便于组织人员参加。

  在记者走访的几家企业中,很少有对中介组织搞安全培训产生兴趣的。他们认为,安全培训是一个相当严肃的事情。现在事故多发,就是安全培训不够的直接后果。像交通事故频繁,与谁都可以办驾校,交警部门自己办驾校,只要花钱,不学习不考试也给发驾照有直接关系。所以绝对不能再重蹈覆辙。

  国家安监局首批确认的90家具有安全培训一、二级资质的单位中,就有属于中介机构范畴的培训单位。按道理,这些单位拥有了资质,就可以独立开展安全培训。实际上,要想独立运作却步履艰难。现在的培训市场虽然广阔但是无序。培训对象也非滚滚而来。社会中介性质的安全培训机构想拿到培训任务不是易事。同时,企业经营管理者根深蒂固的政府办班发证的老观念,也在制约着纯粹意义上的中介性质培训机构的生存空间。

  各级安全培训机构与各级安监局割不断、理还乱的从属关系,决定了安全培训暂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

  一方面的确存在着培训市场,一方面没有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行规则。这肯定不利于安全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些有识之士提出这样的建议:要么全部推向市场,完全市场化运作。所有的安全培训机构都放到市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