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热处理工艺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2010-05-1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热处理工艺主要是使金属零件在不改变外形的条件下,改变金属的性质(硬度、韧性、弹性、导电性等),达到工艺上所要求的性能,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热处理包括正火、淬火、退火、回火和渗碳等基本过程。热处理工艺很多,在此主要介绍普通热处理。

    (一)普通热处理工艺,见图1.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有毒气体

    机械零件的热处理工序要用品种繁多的辅助材料如酸、碱、金属盐、硝盐等。如用氯化钡作加热介质,会产生氯化钡烟尘;氯化工艺过程中有大量氨气排放于车间空气中;在渗碳、氰化等工艺过程式与那个氰化盐(亚铁氰化钾),会产生氰化物;盐浴炉中熔融的硝盐与工件的油污作用产生氮氧化物。此外,热处理过程中常使用甲醇、乙醇、丙醇、丁烷、丙酮、及汽油等有机溶剂。

    2.高温与热辐射

    机械零件的正火、退火、渗碳、淬火等热处理工序都是在高温下进行的,车间内各种加热炉、盐溶槽和被加热的工件都是热源。

    3.高频电磁场

    利用高频电炉进行热处理时,可产生高频电磁场职业危害。

    4.噪声与振动

    多数热处理车间噪声强度超标现象较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