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早期工业安全理论

2003-11-07   来源:本站原创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本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已经初具规模,蒸气驱动、电力驱动的机械显示出了无比巨大的威力,它们坚固、持久,成为工业生产的中心。相比之下,工人是机械的附属品、奴隶。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H.Woods),对许多工厂里伤亡事故的发生次数按不同分布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从这种现象出发,1939年法默(Farmer)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根据这种观点,少数工人具有事故频发倾向,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因此,人员选择就成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越的人才就业,把企业中的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
    几乎同一时期,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W.H.Heinfich)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提出了根据当时工业安全实践总结出来的工业安全理论。该理论包括如下的内容:
    (1)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往往是处于一系列因果连锁之末端的事故的结果,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机械、物质(统称物)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产生的原因。
    (3)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伤害的人,几乎重复了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换言之,人员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面临来自物的方面的危险。
    (4)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性质,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免遭伤害。
    (5)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①不正确的态度;②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③身体状况不佳;④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物理的不良环境(这些原因是制订预防不安全行为的措施的依据)。
    (6)防止工业事故的4种有效的方法是:①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②对人员的说服教育;③人员调整;④惩戒。
    (7)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8)企业领导者有进行安全工作的能力,并且能把握进行安全工作的时机,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
    (9)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事故的关键,他们工作得好坏对能否做好预防事故工作有重要影响。
    (10)除了人道主义之外,下面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安全工作的动力:①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高,不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低;②事故后用于赔偿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经济损失,只不过占事故总经济损失的五分之一。
    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阐述了工业事故发生的因果论,人与物的问题,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安全工作与企业其他生产管理机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安全工作的基本责任,以及安全与生产之间关系等工业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该理论曾被称做“工业安全公理”(Axiomsoflndus—trialSafety),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广大安全工作者的赞同,作为他们从事安全工作的理论基础。但是,海因里希理论也和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一样,把大多数工业事故的责任都归因于工人的不注意等,表现出时代的局限性。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二次大战后的安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