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建筑施工现场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

2009-09-02   来源:八冶建设集团第一建设公司公司安环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高处坠落的特点

  高处坠落是建筑施工现场最容易忽视的事故之一,也是最难预防的事故。国家规范《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中定义了“高处作业”的概念;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我们对高处作业的预防措施主要是依据这个概念来制定和实施。高处坠落的事故隐患主要有以下特点:

  (1)风险分布面广,涉及人群多。高处坠落风险几乎贯穿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从临建搭设到维修服务,高处坠落的风险无处不在。而参与工程施工、管理的人员只要进入现场活动,都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从坑边、从洞口、从井道、、从架上、从临边、从垂直运输设备等等。因此预防高处坠落的措施必须全面、周到、落实到全过程、各点、各人。

  (2)人的因素在高处坠落事故中占主导。人员在施工现场变动大,是最难控制的因素。作业行为不规范、防护用品不使用或未正却使用、防护设施搭设不规范不牢固、防护设施被破坏、个人健康状况等等都可能导致高处坠落事故,这些因素恰恰是施工过程中最常见,最难控制的,都与作业行为和管理行为密切相关。

  (3)防护方式落后。在目前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事故与防护发生冲突的现象,比如管道施工必须拆除施工范围内的所有洞口盖板、井道内安装必须拆除井道内的所有防护平网、窗户施工必须拆除临边护栏、楼梯栏杆施工必须拆除防护栏杆等等,造成短期防护设施缺失或代以简陋的防护,形成高处坠落的隐患。特别是到施工后期,此类隐患比比皆是。这些问题和目前的防护方式,防护工具和防护策划直接相关,短期内很难改变。

  在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面,目前大多数高处作业人员防护用品为单吊点安全带,安全带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多不便之处:限制移动距离、解挂费事等,有时甚至涉险解构(比如在拆除防护设施的作业中,需要回到以拆除防护的位置解安全带)。基于以上原因,很多作业人员不使用安全带。其实市场中有很多高处作业个人防护用品,如:双吊点、速插保护器等等,可有效的克服部分弊病。

  (4)部分施工工艺不完善。比如很多的队伍在搭设脚手架时习惯先铺设脚手板在搭设外防护栏杆,此种工艺使作业工人处于高处作业无防护状态:铺板时来回移动无法挂安全带,又无防护栏杆。这种危险的作业方式在脚手架施工工艺中几乎未受到约束,这个是工艺缺陷。这个工艺在很多施工工艺中存在,说明我们的部分施工工艺不完善或者不够细致。

  (5)设备、设施、作业和活动方式的固有缺限。有些隐患是现场无法克服的,比如塔吊司机爬梯上下塔吊。很多塔吊爬梯无防护圈,无休息平台,塔吊司机每天要爬几十米高上下塔吊,此过程中没任何防护,一旦失足即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需要作业人员有健康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处作业事故虽然难防,但仍可以预防,需要在提高管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上下功夫。
2、对危险源进行识别

  对危险源进行识别是我们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认识到危险源的存在,才会采取措施消除。可能导致高处坠落的危险源很多,贯穿于从场地平整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需要全面了解所有施工工艺和专业方法,才能充分的认识到危险源。当前的识别基本为预测,存在不全面的弊端,但可以此确定重大事故的控制措施和方案,施工过程中在全面、精细的识别,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和方案,因此对危险源的识别是按照施工过程时间持续进行的。

  以下是对施工现场常见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不全面但基本能显示出高处坠落的控制点。

  (1)从发生部位分析主要是:

  1)临边: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层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跑道及斜道的两侧边,卸料平台的侧边和基坑槽周边、正在施工作业的井道洞口边。

  2)洞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

  3)作业平台:砌筑架、抹灰架、模板安装和钢筋绑扎作业架,室外简易装饰安装架、涂刷架等。

  4)垂直运输设备:塔吊、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吊蓝。

  5)脚手架:外脚手架、满堂架、电梯井安装架。

  (2)从人的行为看

  1)高处作业人员未佩戴(或不规范佩戴)安全带。

  2)使用不规范的操作平台。

  3)使用不可靠的立足点。

  4)冒险或认识不到的危险存在。

  5)身体或心理状况不健康。

  6)不了解活动点危险源状态。

  (3)从事故成因看

  1)无或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2)借助、立足的工具、设备不稳定固。

  3)被外力冲击后坠落。

  4)立足不稳。

  (4)从管理方面

  1)未及时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

  2)监督管理不到位或对危险源视而不见。

  3)教育培训(包括安全技术交底)未落实、不深入或效果不佳。

  4)未明示现场危险源。
3、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等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管理。

  在全面评价、识别了危险源后,我们要针对某个或某一类危险源编制施工方案、管理方案,再根据方案编制安全技术交底。根据识别情况,高处坠落的事故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

  (1)人的管理

  主要从安全意识、职业素质、心理和状况方面采取预防措施。

  1)教育培训:对作业人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个人安全意识是根本解决人的因素带来的危险源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除培训外,还要有多种形式和方法:黑板报、奖罚通报、安全交底、违章教育、现场指导等,有的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是一项持续进行、繁重的工作,需要耐心和和强的责任心,同时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

  2)严把上岗关:需要持证上岗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如架子工、起重工、电工等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得从事相关的作业。对于身体和心理状况异常的作业人员的控制比较困难,需要专业机构的检验,但对于一些症状不明显的人员,我们要当机立断撤换下岗。

  3)及时制止违章行为: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既是防治事故发生的手段,.也是积极的教育影响方式。对违章的行为放纵会使作业人员产生某种违章行为是正常现象的错觉,不利于安全意识的建立,因此必须坚决的与违章的行为作斗争,体现我们的安全管理决心和管理能力。

  4)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是预防高处坠落的重要工具,必须加以严格管理,做到产品合格、配备及时、防护及时、使用正确、更新及时。

  (2)防护设施

  1)防护设施建设:防护设施建设应提前做好计划,针对各危险源的特点和规范要求搭设适当的防护设施。防护设施搭设必须及时,危险源一旦形成必须立即防护,并做好验收确保设施合格。

  2)防护设施管理;防护设施易受到人为、自然条件和施工的破坏,使用过程中应经常巡查,及时维修复原。

  (3)对危险源的管理

  1)及时准确识别、控制危险源:事故的发生,是由危险源失控造成的,及时准确识别危险源,是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对识别的危险源我们要编制管理方案,列出危险源的存在状况、管理和控制手段、管理责任人、资源需求、消除时间等,对危险源进行系统、全面的管理。

  2)对各部位危险源进行标识:在存在危险源的施工或活动部位标注危险源的种类、状态和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并使用通俗易懂语言加以描述,使作业人员心存戒备,主动躲避危险源。

  目前,我们对高处作业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坠落高度基准面在2m以上,实践中对2m以下的作业也不容忽视,应综合考虑作业环境和施工状态,比如作业面的材料堆放、地面突出物、洞口的防护状态等等,当存在危害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时也应列入危险源进行管理。
4、持续改进

  1)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防护水平。

  2)促进防护设施的低耗和重复利用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在投资进行防护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考虑尽量降低防护设施消耗和提高重复利用率以降低防护成本,来提高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能力。

  3)加强以人为本管理的研究与实线。“以人为本”是强调以人为中心,根据现场的环境和人员的组成,制定和实线有效的机励和安全防护机制,使员工逐步形成和强化主人翁意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安全生产成为员工的自身需要,使遵章守纪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实线安全生产的目的。

  4)实线防护无漏洞。防护无漏洞是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内容,防护设施建设有规范可依,可验收、可试验,实现防护无漏洞应该是容易达到的管理目标,随着标准化的推行,防护设施的定型化、工具化、和标准化的逐步覆盖到所有需要的防护点,将推动防护无漏洞目标的实现,这需要我们在防护设施的设计、制作和实现循环利用上下功夫。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我们在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方面有了充分的准备,目前需要将防护措施落到危险源的控制力度,防护无漏洞是可以实现上,加大隐患的整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