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是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领域,宁波市高度重视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全市各地结合自身建筑行业特点,积极探索建筑安全监管新机制,切实加强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一是探索强化市场秩序监管机制。强化市场源头监管,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须在建筑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审核备案,经严格把关后进入市场。根据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特点和企业历史情况,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差异化管理,确保建筑施工市场总体平稳、有序。深入开展监理市场整顿工作,督促监理公司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理责任,共同维护监理市场秩序。
二是加大重点隐患监控实施力度。加大对塔吊、电梯、物料提升机、承重支模架等危险源安装拆卸过程的监控力度,对高、大承重支模架系统施工方案实施专家论证制度,预防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按施工现场实际需要,开展深基坑开挖及围护、脚手架和"三宝四口"防护等重点部位和施工环节的专项整治。
三是健全民工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保障机制。督促施工企业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切实保障民工作业人员职业健康。项目开工前落实建筑施工企业民工参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安全宣传服务送到施工一线,在规模工地以上建立民工学校,推进实质性全员安全培训。
四是加强农村建房指导服务创新。开展村镇建筑工匠免费专题培训,提高村镇建筑工匠的建筑施工技能和整体素质。发放农村建房标准图集,引导农民选择房屋结构性能保障的工程图纸建房。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基础上、源头上解决农村住宅建设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五是探索建立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管理运行机制。明确产权分散高层民用建筑的产权关系,加大物业公司的管理力度,落实业主和物业管理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多部门联动,重点加强消防、特种设备安全能力,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开展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培训、应急救援和逃生演练,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六是加强灾害性天气安全防范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各项灾害性天气安全防范工作制度,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应急救援制度、值班制度,做到"两早两有",即早预警、早防范,有监控、有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