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试验方法GB8160—87

  本标准是部分采用西德矿井救护委员会《井下采矿用的过滤式自救器构造、试验的使用原理。FSR原理(1982)》制订的。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以下简称自救器),是否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并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试验手段。

  1性能试验

  自救器性能试验,应在温度为20±5℃的试验室内进行。

  1.1防一氧化碳性能试验

  1.1.1试验原理

  在给定试验条件下,采用人工肺装置,将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之脉动气流通过自救器,测定过滤后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超过产品性能指标的规定值,以评价自救器的防护性能。

  1.1.2试验条件

  防一氧化碳性能试验条件,见表1。

  表1防一氧化碳性能试验条件

  1.1.3试验装置

  防一氧化碳性能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一氧化碳防护性能试验装置示意图

  1—调节阀;2—缓冲瓶;3—流量计;4—进气湿度饱和器;5—进气温度计;6—试验箱;7—千湿球温度计;8—单向阀门;9—检验呼气阀逆向漏气的单向阀门;10—转接段;11—过滤器;12—吸气温度计;13—人工肺;14—呼气温度计;15—呼气湿度饱和器;16—0~2%一氧化碳气体分析仪;17—净化装置;18—抽气泵;19—干燥剂;20—0~1000ppm一氧化碳气体分析仪

  a.温度计:0~100℃;

  b.一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允许使用量程及精度相当的仪器),量程:0~2%,最小刻度0.04%;0~1000ppm,最小刻度20ppm;

  c.试验箱体用塑料制造,内部尺寸:30cm×30cm×26cm(长×宽×高);

  d.不包括人工肺时,试验装置管路的总容积不大于2000mL;

  e.水封式或隔膜式人工肺(正弦波形);

  f.检验呼气阀逆向漏气的单向阀门:当顺向通过30L/min的恒定气流时,云母阀门在弹簧力及自重的作用下,其通气阻力不得大于29Pa(3mmH2O)。

  1.1.4试验准备

  1.1.4.1按使用说明书要求,用标准一氧化碳气,标定一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1.1.4.2对试验装置进行整体气密性检查:在1.96kPa(200mmH2O)压力下,保持lmin,其压力下降值不大于29Pa(3mmH2O),即为合格。

  1.1.4.3标定人工肺呼吸频率和呼吸量。

  1.1.4.4调节恒温水槽温度。

  1.1.4.5检查水分饱和器水量。

  1.1.4.6检查湿度测量装置。湿度测量见附录A。

  1.1.4.7按试验状态要求,标定一氧化碳进气流量,并在试验箱接近过滤器入口处采样。

  1.1.5试验步骤

  1.1.5.1将过滤器迅速安装在试验箱内固定位置上。

  1.1.5.2当试验箱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上升至试验条件所规定的数值时,同步启动人工肺、测尾气一氧化碳浓度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气泵和计时器。

  1.1.5.3观察并记录初始峰值大小和出现的时间。最大值不允许超过600ppm。

  1.1.5.4每隔5分钟,记录下列参数:

  a.试验气体一氧化碳浓度(%);

  b.尾气中一氧化碳浓度(ppm);

  c.进入试验箱的气流温度;

  d.呼气温度;

  e.干球温度;

  f.湿球温度;

  g.吸气温度。

  1.1.5.5试验进行到规定的防护时间为止。

  1.1.5.6试验结果计算,一氧化碳透过积累量,按式(1)计算:

   ……………(1)

  式中:M——一氧化碳透过积累量,mL:

  n——记录次数;

  (CO%)i——在每一时间分段终了,实测记录透过一氧化碳浓度(%);

  (CO%)n——在防护时间终了,实测记录透过一氧化碳浓度(%);

  15×104——换算系数(记录间隔时间5min×呼吸量30L/min)。

  1.2呼吸阻力试验

  1.2.1试验原理

  当连续稳定气流通过过滤器时,由于其内阻存在,便在过滤器进、出口形成压差。该值,即为过滤器对指定空气流量的阻力。

  1.2.2试验条件

  a.试验气流为:30±0.6L/min、85±1.7L/min;

  b.呼吸阻力试验必须在防一氧化碳性能试验后立即进行。

  1.2.3试验装置

  1.2.3.1呼气阻力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

  图2呼气阻力试验装置

  1—过滤器;2—测压三通管*;3—倾斜式微压计;4—空气流量计;5—调节阀

  1.2.3.2吸气阻力试验装置,如图3所示。

  *三通接管:气流管内径φ16±0.51Tlm,长100mm,传压孔开口不大于φ6mm(用金属、玻璃、塑料制作均可)。

  图3吸气阻力试验装置

  1—过滤器;2—测压三通管;3—倾斜式微压计;4—空气流量计;5—调节阀

  注:①倾斜式微压计:量程不小于1.96kPa(200mmH2O)。

  ②流量计:量程0~100L/min,精度2.0级。

  1.2.4试验步骤

  1.2.4.1通入空气流,调节至1.2.2a的规定值。测出不接过滤器时的阻力R1。

  1.2.4.2将过滤器接入试验系统,空气流量重新调节至1.2.2a的规定值,测出此时的阻力R2。

  1.2.5试验结果计算

  过滤器对空气流的阻力月按式(2)计算:

  R=R2—R1…………………………(2)

  式中:R1——不接过滤器时的阻力,Pa(mmH2O);

  R2——接过滤器时的阻力,Pa(mmH2O)。

  1.3滤烟能力试验

  1.3.1试验条件

  a.油雾浓度:250mg/m3;

  b.流量:30±0.6L/min。

  1.3.2其他

  滤烟试验的发雾装置、测试装置、试验步骤、试验结果计算等均按GB6166—85《高效滤料性能试验方法透过率和阻力》执行。

  1.4整机外壳气密性试验

  外壳气密性试验,采用正压法和负压法。仲裁试验采用负压法。

  1.4.1试验装置

  a.正压法气密性试验装置,采用ZJ型自救器气密检查仪;

  b.负压法气密性试验装置,如图4所示。

  图4整机外壳气密性试验装置

  1—自救器;2—真空表;3—抽气管路;4—试验容器

  1.4.2试验步骤

  1.4.2.1正压法

  按ZJ型气密检查仪产品说明书操作。

  1.4.2.2负压法

  a.检查试验装置的气密性;

  b.把自救器放入气密试验容器中,其容器的水位,要高于自救器上外壳端面10~15mm;

  c.打开真空泵开关,将气密试验容器抽至负压13.33kPa(100mmHg);

  d.观察自救器外壳有无连续气泡*冒出;

  e.关闭真空泵开关;

  f.待真空表指针回零后,打开试验容器上盖,取出自救器。

  *连续气泡:系指在一分钟内产生两个以上(含两个)离开外壳表面的气泡。

[NextPage]

  1.4.3试验结果评定

  a.采用正压法试验时,若扣上封压钩后,气密检查仪压力计水柱达不到13.34kPa或在15s内压力下降超过98Pa(10mmH2O)。均表明自救器外壳气密性不合格。

  b.采用负压法试验时,若在水中有连续气泡冒出(不含自救器壳体外部结构间隙形成的气泡浮出),则自救器外壳气密性不合格。

  1.5防水透湿性试验

  1.5.1试验步骤

  1.5.1.1将新生产出的自救器放在70℃的水浴内静置8h,然后在室温下于水浴中静置16h;上述过程重复进行5次。

  1.5.1.2将经过试验后的自救器,再放入室温下的水浴内静置50h以上。

  1.5.2试验结果评定

  试验后,自救器增重不超过5g即为合格。

  1.6过滤器气密性试验

  1.6.1试验条件

  电干燥空气通入口具,压力为981Pa(100mmH2O)。

  1.6.2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5所示。

  图5过滤器气密性试验装置

  1—橡胶塞;2—口具接头;3—过滤器;4—密封罩;5—测压三通管;6—倾斜式微压计

  1.6.3试验步骤

  1.6.3.1将过滤器底部进气口用密封罩罩上,取下呼气阀,用橡胶塞封闭,使之气密;

  1.6.3.2检查装置自身的气密性;

  1.6.3.3将干燥空气通入口具,加压到1.6.1规定的数值;

  1.6.3.4启动计时器,观测并记录30s内,水柱下降的数值。

  1.6.4试验结果评定

  按1.6.3.4观测,数值小于29Pa(3mmH2O)时,过滤器气密性合格。

  1.7呼气阀气密性试验

  1.7.1试验原理

  将呼气阀装在定容腔体上,抽气至指定负压,然后测量因呼气阀漏气而使负压恢复到零所需要的时间,以此来评定呼气阀的气密性。

  1.7.2试验条件

  1.7.2.1呼气阀与定容腔体的连接部位要气密,与水平面要垂直,阀片不要因受力而变形。

  1.7.2.2抽气流量为1±0.1L/min,定容腔内负压为1.47kPa(150mmH2O)。

  1.7.3试验装置

  呼气阀气密测试仪,如图6所示。

  图6呼气阀气密测试仪

  1—水柱压力计;2—定容腔体;3—抽气控制阀;4—空气流量计;5—吸引瓶;6—泄流阀;7—连通阀;8—溢流漏斗;9—呼气阀

  注:①定容腔体:容积50±5mL。

  ②水柱压力计:0~1.96kPa(0~200mmH20),内径3~4mm。

  ③空气流量计:0~1500mL/min。

  1.7.4试验步骤

  1.7.4.1检查仪器系统气密性:将定容腔体与呼气阀的通孔封闭,抽气至负压1.47kPa,关闭抽气控制阀后,经两分钟观察不出压力变化即可。

  1.7.4.2将被测呼气阀田酒精棉擦净,晒干或吹干后装在定容腔体上。

  1.7.4.3以1±0.1L/min的流量,抽气至定容腔体内负压大于1.47kPa(150mmH2O),关闭控制阀。

  1.7.4.4从负压1.47kPa(150mmH2O)起,启动计时器,记录负压恢复到零时需要的时间。

  1.7.5试验结果评定

  遇有下述情况之一时,即为呼气阀气密性不合格:

  a.抽气流量已达1±0.1L/min,而负压达不到1.47kPa(150mmH2O);

  b.呼气阀内负压恢复到零的时间少于15s。

  1.8过滤器下方视野试验

  按GB2891.4—82《过滤式防毒面具视野的试验方法》执行。

  1.9封口带开启拉力试验

  开启拉力应在标准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拉力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80~90°。

  1.10非金属外壳表面绝缘电阻测定

  按GB1410—78《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执行。

  2机械环境试验

  2.1跌落试验

  在水泥地面上,放置一块不超过50mm厚的松木(或杉木)板,将自救器从一米高处自由落下三次。

  2.2耐碰撞试验

  2.2.1试验装置

  标准冲击试验台或专用滚动试验箱。滚动试验装置,如图7所示。

  图7滚动试验装置

  1—电机;2—减速器;3—木箱

  2.2.2试验条件

  2.2.2.1标准冲击试验台

  a.跌落高度:20mm;

  b.碰撞频率:80~100次/min;

  c.冲击平台加速度:8g;

  d.碰撞次数:50000次;

  e.碰撞试验时,自救器放在振动台的金属盘上。不加固定,保持互不接触;

  f.自救器依次取平卧、立放、倒置三种位置,共碰撞50000次。

  2.2.2.2滚动试验箱

  a.滚动试验箱为厚18mm的木制箱体,内部尺寸为30cm×30cm×30cm;

  b.每次装入的自救器为3台;

  c.试验箱转数为60r/min,滚动时间为10min。

  3材料试验

  3.1橡胶材料试验

  3.1.1橡胶材料试样的制备、试验条件、试验数据的处理均按GB527—83《硫化橡胶物理试验方法的一般要求》执行。

  3.1.2橡胶材料扯断强度试验、扯断伸长率试验、扯断永久变形试验,均按GB528—82《硫化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执行。

  3.1.3橡胶材料硬度试验,按GB531—83《橡胶邵尔A型硬度试验方法》执行。

  3.1.4橡胶材料耐寒性试验,按HG4—841—81《硫化橡胶脆性温度的测定方法》执行。低温槽内介质温度取-35℃。

  3.1.5橡胶材料耐老化试验,按GB3512—83《橡胶热空气老化试验方法》执行。

  老化试验温度:呼吸气阀片120℃,其他100℃;

  老化时间:24h;

  老化系数:选用抗张积表示的老化系数Kj。

  3.2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试验

  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试验按GB2423.17—8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执行。试验持续时间为48h。

  4试验安全规则

  4.1防一氧化碳性能试验装置,必须置于试验室通风橱内。

  4.2试验场所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不得大于24ppm,试验场所应备有一氧化碳检测仪和极限浓度报警装置。

  4.3应尽可能采用一氧化碳钢瓶供气。钢瓶必须与试验间隔离。同时加防护屏和安全标志牌。

  4.4如需在试验室产生一氧化碳时,必须备有个体防护装置。

  4.5在试验中,试验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则。

  4.6试验人员应按操作规程经常检查试验设备的气密性。

  4.7试验时,对从试验箱排出的废气,应附加净化或排空装置。

  5其他

  试验仪器、仪表,必须按有关规定由国家指定的计量部门进行定期检验、标定方可使用。

  附录A

湿度测量

(补充件)

  A.1湿度测量,采用气象用干、湿球温度计、气象纱布和蒸馏水。

  A.2干、湿球插入深度与过滤器进气口端面平齐。

  A.3湿球纱布包扎步骤

  A.3.1用清洁蒸馏水洗净湿球温度计球部。

  A.3.2将100mm长的新纱布在蒸馏水中浸湿,平展无皱褶地包卷在湿球温度计球部。纱布绝大部分留在下边。重叠部分不得超过球部圆周的四分之一。

  A.3.5用纱线扎两道。球部下方的纱线不宜扎得过紧。

  A.4纱布垂直放入容积为30~50mL的水杯中,保持平整。

  A.5湿球温度计球部距蒸馏水水面约30mm。水杯应保持经常注满蒸馏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劳动人事部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院抚顺煤炭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应璋、樊锡瑛、王淑英、施申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