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电厂化学危险品伤害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2010-08-31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 总则

  1.1 为及时、有效、迅速地处理由于化学危险品储存、运输、使用不善等原因造成的泄漏而引起的人身伤亡事件,避免和减轻因化学危险品泄漏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根据《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危急事件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特制定《甘谷电厂化学危险品伤害人身伤亡应急预案》。

  1.2 本预案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为原则,以国家有关化学危险品储存、运输、使用等有关规定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1.3 严重的化学危险品伤害人身伤亡应急处理,需要动员企业的力量乃至社会力量,企业员工都有参与危急事件处理的义务。

  2 概况

  2.1 一级化学危险品伤害,当浓酸、强碱少量溅到眼睛、皮肤上或少量泄漏氯气、氨气,造成轻微人身伤害,经简单处理消除对人身的伤害,同时将泄漏源消除。

  2.2 二级化学危险品伤害,当大量氯气或氨气泄漏,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威胁人身安全。

  3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3.1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3.1.1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厂长

  副总指挥:生产副厂长

  成 员:党委书记、基建副厂长、生产副厂长、技改工程部主任、生产准备部主任、安监部主任、人资部主任、监审部主任、思政部主任、检修公司主任、运营公司主任、多经管理部主任、物资供应部主任

  日常管理机构负责人:安监部主任

  日常管理机构成员:物资供应部主任、生产准备部主任、运营公司主任、检修公司主任、多经部治保主任、安全专责、化学专责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和日常管理办公室设在安监部

  3.1.2指挥部职责:

  (1)在发生化学危险品泄漏等威胁人身安全事件后,根据事故报告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程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事故处理,必要时向地方政府汇报。

  (2)负责向集团公司和分公司报告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3)组织和提供在抢险过程中及善后工作的物资及车辆供应。

  (4)当危急状态消除,宣告应急行动结束。

  3.1.3日常管理办公室职责

  (1)明确本应急预案修订周期,日常检查。

  (2)组织对本应急预案进行演练。

  (3)发生事故(原因、处理经过、人员伤亡情况及经济损失情况)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3.1.4应急通讯:

  部门  联系电话 部门 联系电话

  外线 网内  外线 网内

  生产副厂长 5689805 2020 多经管理部保卫 5689808 2007

  厂办 5688618 2001 多经管理部运输 5602068 2068

  运营公司 5689814 2022 多经管理部医务 5602031 2031

  安监部 5689808 2007 物资供应部 5602062 2062

  工程部 5685172 2005 生产准备部 5689815 2010

  思政部 5688601 2008 值长 5685100 2006

  3.2 危急事件的预防

  3.2.1 对试验所用化学危险品应储放在专用的房间和柜内,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应有化学危险品领用登记本,取存化学危险品应登记入册,注明数量和时间。

  3.2.2 化学危险品柜应用两把锁,钥匙分别有两人保管。

  3.2.3 挥发性的化学危险品应存放在单独的专用柜内,化学危险品应按性质分类存放,专人保管。

  3.2.4 化学危险品应有名称浓度级别标签,否则应经有关人员鉴定确认后方可使用。

  3.2.5 失效变质化学危险品应经有关人员鉴定后,方可报废,并采取适当方法予以消毁。

  3.2.6 使用危险品时,事先应知道其性质及防护办法。

  3.2.7 分析时禁止用嘴含移液管吸取联氨溶液。

  3.2.8 禁止用口尝和正对瓶口用鼻嗅的方法来鉴别各化学危险品。

  3.2.9 供酸碱的工作人员应熟悉化学危险品的性质和操作方法,并根据工作需要戴口罩、橡胶手套及防护眼镜,穿橡胶围裙及长筒胶靴,工作负责人需检查。

  3.2.10 高位酸罐顶部不准站人,以防酸罐受力不均破裂。

  3.2.11 开启碱桶及溶解碱,均须戴橡胶手套、口罩和护目镜并使用专用工具。

  3.2.12 供酸碱工作中应设有监护人,工作结束后,要关闭酸碱罐出口阀门。

  3.2.13 搬运苛性碱的道路应畅通,并设有水源。禁止用肩扛、背驮或抱住等方法搬运碱桶。

  3.2.14 碱区应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进出酸碱区应关门,以防闲人进入。

  3.3  应急预案的启动

  3.3.1当浓酸或强碱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处理,同时汇报化学危险品人身伤亡事件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日常管理办公室人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组织处理事故,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宣布启动A级应急预案。

  3.3.2当发生故障有大量氯气或氨气泄漏时,现场人员立即汇报化学危险品伤害人身伤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组长或副组长宣布启动B级应急预案。

  3.4 危急事件的应对

  3.4.1必要设施及物资准备

  氨瓶室内,应设有足够的淋水设施和排气风扇。加液氨工作应由俩人进行。

  氨瓶应涂有黄色“液氨”字样的明显标志,氨瓶禁止用明火烤。

  应用肥皂水检查储氨设备有无泄露,如有泄露应及时处理,漏氨处不可与水接触,以防腐蚀。

  联氨应存放在隔离的房间,密封保存,周围不允许有明火。

  联氨搬运和使用要戴胶手套、眼镜,不准与人体直接接触。

  联氨使用现场应通风良好,有清洗水源,空气中联氨含量不得超过1mg/L。

  加氯间应有足够的水源和通风设施,加氯分析及检修应有两人进行。

  氯瓶应有明显暗绿色液氯标志,严禁氯气瓶放在烈日下暴晒和火烤,严禁用沸水浇氯瓶。

  加氯机设备检修工作结束后,应用10%氨水检查,如有泄漏,应及时处理,泄漏处不可与水接触,以防腐蚀,防止安装错误。

  加氯设备周围应设警戒线,严禁烟火,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液氨属有毒、有害物品,一旦泄漏后果严重,要有泄漏防护措施,为此需专用房隔离,并设置喷淋水装置及相应废水排放管路,另外值班室配有存放呼吸器及抢险工具的铁柜,存放正压式呼吸器或防毒面罩,氨瓶专用工具,防护手套、戴胶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并使用专用工具氨气检测试验剂等,以备急用。

  以上工作场所及化验室应有自来水、冲眼专用设备、通风设备、消防设备、器材急救箱,急救酸、碱伤害时中和用的溶液药品,以及毛巾、肥皂、胶皮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物品,及抢险工具,工作人员穿专用工作服。

  3.4.2 A级应急预案

  3.4.2.1当浓酸或强碱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处理,同时汇报化学危险品人身伤亡事件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日常管理办公室人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组织处理事故,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宣布启动A级应急预案。

  3.4.2.2浓酸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再以0.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当强碱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用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肤,并联系厂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协助处理。

  3.4.2.3停止现场作业,找出漏酸、漏碱原因,及时消除泄漏点。

  3.4.2.4危急状态消除由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宣布A级应急行动结束。

  3.4.3 B级应急预案

  3.4.3.1 当发生故障有大量氯气或氨气泄漏时,现场人员立即汇报化学危险品伤害人身伤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组长或副组长宣布启动B级应急预案。

  3.4.3.2工作人员应立即戴上防毒面具和PVC材质的防寒手套,关闭一次阀,开启室内淋水阀门,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或排气扇排风。

  3.4.3.3一次阀关闭不了的,采取应急补救措施,如:将氯瓶推入碱水池中或将氨瓶推入水中。

  3.4.3.4通知通讯部门,确保应急电话畅通。

  3.4.3.5联系多经管理部医护室人员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施救工作。

  3.4.3.6日常管理办公室根据现场事态发展,决定是否组织人员疏散。

  3.4.3.7当有人受氯气轻微中毒后仍能行动者,应立即离开工作现场,口服复方樟脑酊解毒,并在胸部用冷湿敷法救护,中毒较重者应吸氧;严重者如已昏迷者,应立即做人工呼吸法,并拔打120急救。

  3.4.3.8当毒气威胁当班运行人员安全时,由日常管理办公室及时通知运行人员,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确保设备机组安全运行。

  3.4.4必要时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当地政府要求进行协助处理。

  3.4.5危急状态消除,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宣布应急行动结束。

  3.5  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方案

  3.5.1现场作业人员应配合医疗人员做好受伤人员的紧急救护工作,安监部门人员应做好现场的保护、拍照、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

  3.5.2现场的事故处理工作完毕后,应急行动也宣告结束。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属正常工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