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线路车间防断应急预案

2010-07-0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断轨安全事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开通线路,防止造成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根据段的有关要求,结合我车间具体实际,特制订《线路车间防断应急预案》如下:

  一、 车间成立防断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车间主任。

  副组长:车间指导员。

  组员:、车间副主任、技术员、各工区工长。

  领导小组职责:

  1.确定现场负责人员,根据断轨现场情况,决策处理方案。

  2.及时向段调度等有关部门汇报断轨发生的地点、需配钢轨等情况,并提出处置安排。

  3.及时组织人员,组织断轨处理,尽快恢复开通线路。

  4.拍摄断轨照片,撰写断轨说明报段调度。

  5.组织有关职工的应急处理演练,检查应急预案中规定的机具、材料的储备和质量。

  二、 建立断轨汇报制度

  1.凡发生断轨事件,发现人员要立即报告工区工长,工区必须在10分钟内上报段调度和车间。

  2.段调度接到报告后,要立即组织钢轨运送到现场,各单位进行处理。

  3.工区接到断轨命令后必须在20分钟内组织有关人员出发,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

  3.各工区配备鼓包夹板3付(工区两端区间钢轨上各上1付,工区库房存1付),2米短轨1根,以便发现重伤和断轨时应急使用。

  四、防止断轨的措施

  1.加强线路的养护维修。在入冬前对线路上的翻浆冒泥地段进行彻底整修。对路基病害、道床病害进行整治,并捣固串实,消除空吊现象。

  2.按《铁路线路维修规则》的要求上紧联结零件。弹条扣件的弹条中部前端下颏应靠轨距档板,扭矩保持在80~150N•m。使钢轨受车轮作用时不得产生相对位移和扭转离缝,并且克服钢轨的纵向移动。

  3.加强钢轨的检查。对钢轨伤损较多的区段,采取适当缩短探伤、检查周期,增加探伤次数的方法来强化探伤检查,及早发现伤损。

  4.加强无缝线路的焊缝探伤检查。在轨头和轨底探伤时由于焊接接头(焊缝)在其外部都有不同厚度、宽度的焊筋轮廓,焊筋波与伤波非常相似,难以分辨,可适当提高灵敏度,并配合手工检查,进行鉴别以防误判和漏检的发生。

  5.严格执行防“三折”五道防线措施。五道防线即:段的专业探伤检查、车间人员的区间徒步检查、工长的周四定期检查、大班作业的随机检查、巡道工的班班检查。

  6.要认真对钢轨进行检查处理。重点是:绝缘接头、焊接、伤损钢轨、道岔、桥梁及两头、隧道内、混凝土枕木与木枕交接处、高堤深堑、小半径曲线、无缝线路缓冲区、断轨临时处理插入短轨处所、大坡道制动地段。要及时更换桥梁上、隧道内的轻伤钢轨和线路上的轻伤有发展钢轨。对于有伤损的焊缝要上好鼓包夹板,工班长、巡道工要对鼓包夹板和急救器安放地点做到心中有数。

  7.认真处理好接头病害。要及时调整均匀轨缝、整修低接头和翻碴接头,按规定紧固好接头螺栓,以减少列车轮对低接头和大轨缝的冲击。

  五、断轨处理的原则

  1.节假日期间,各工区必须有工长或班长值班,并保持与车间有效的通讯联系;车间必须由主任、支部书记或副主任24小时值班,在本车间范围内发生的断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立即进行处理。

  2.车间、工区值班人员,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应急处理及时到位,一旦发生断轨能够保证快速处理,尽快恢复行车。

  3.车间快机工区工长要随时保持信息畅通的待命状态。

  六、断轨处理程序

  1.严格按《安规》规定的2.2.12条防护办法处理外,还按第2.3.2条规定的应急处理办法执行。

  2.发现重伤钢轨,立即组织更换,未更换前临时加固并派人监视,

  3.发现断轨立即设置防护、拦停列车,并迅速进行临时加固,按规定慢行速度放行列车,然后尽快组织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