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中毒应急预案
1、强酸、碱、氧化性、腐蚀性等药品皮肤接触处理程序:
1.1名词解释
强酸:本公司指的是硫酸、盐酸、硝酸。
强碱:本公司指的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强氧:化性、强腐蚀性本化验室指的是高锰酸盐、高氯酸盐、次氯酸盐。
1.2处理程序
员工不慎皮肤接触到以上物品,首先用毛巾将粘到皮肤上的药品抹去,再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抹上肥皂水。视烧伤程度决定是否送医院或自己选择烧伤药膏。如果接触到硫酸,且皮肤有红或肿现象,应送医院医治。
2、有毒有害药品(如:天那水、松节水等)入口或眼睛处理程序:
2.1名词解释
有毒有害药品:本公司指的是药品入口或眼睛后会使人体发生异常生理
反应的药品。
急性口中毒:药品入口或眼睛后,立即可见异常生理反应的现象。
慢性口中毒:药品微量入口或眼睛,需经一段时间的累积,才可见异常生理反应的现象。
2.2处理程序
员工不慎让急性有毒有害药品进入口中或眼睛,应立即服用硫酸镁类泻药,大量饮水后,送医院救治;不慎入眼睛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进行清洗,严重者应送医院救治。
对慢性中毒强调对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岗位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发现生体健康指标下降,体类毒素检测超标应调离岗位。
3、呼吸系统吸入有毒有害物处理程序
3.1名词解释
吸入中毒:在作业场所吸入氨气、酸气、有机溶剂等气体产生身体不适的现象。
3.2处理程序
因本化验室只是少量使用易挥发药品,不存在急性吸入中毒。为防止慢性中毒,应保持室内良好通风。遇上刺激难闻的气味,应及时回避,在通风和防护状态下,找出原因加以排除。避免慢性中毒,要求员工严格按照科学的化验方法操作,遇到异味要及时找明原因加以排除。
4、职防要求
公司员工必须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的法规要求,积极参加职业病防治活动,做好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牢记职防八条规定。
4.1做好班前、班后、班中的跑、冒、滴、漏、药品存储的检查。
4.2熟悉自己岗位的环境,操作的设备和药品的危害性,知道如何防治。严禁有毒有害岗位单人操作。
4.3牢记各种药品的特性要求,严格按各药品的操作要求处理。牢记各种药品的应急处理办法。
4.4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的地方要明显标识,写清药品的危害性及存储条件。
4.5如发现有异声、异味、异色、不明物要及时查明情况和积极采取措施处理。
4.6当发生烧伤、中毒,首先保持镇静,不可惊慌失措,迅速查明烧伤、中毒的类别,并针对性的进行救护处理,同时向上级报告,现场处理和伤员救护是每一个在场员工义不容迟的责任。
4.7发现现场有毒气,有溢漏,有爆炸隐患时,首先采取防毒防溢漏,防爆措
施,然后将受伤人员迅速带离有毒有害现场,然后再进行相关救护处理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4.8一切烧伤,中毒事故之后,必须查明原因,制定出预防措施后,方可进行新的生产。
上一篇:超限超重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