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排险救助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1、安全排险求助的含义
安全排险求助包括安全排除重大险情、安全制止事故气扩大、安全求助受伤人员和安全清理事故(或灾害)现场。
重大险情时指已经孕育、即将发生的可能招致伤亡事故的险情。安全排除重大险情即在伤亡事故发生之前安全地予以制止和排除。安全制止事故扩大,即在事故发生时安全地制止伤亡事故的进步扩大,包括不使在场人员继续遭受伤害和迅速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地减小事故的伤害后果。在实施紧急求助以及事故调查完毕清理事故现场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发生新的伤害和危险,因此必须保护高度的警惕性并有妥善安全的求助和清理现场措施。
2、安全排险求助的基本原则
1及时的原则
包括及时撤离人员、及时上报(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当已投保建筑施工安全保险时)和及时进行险求助工作。
2“先撤人、后排险”的原则
即在发生事故或出现紧急险情之后,应首先将处于危险区域内的一切人员吸纳撤离出危险区域,然后再有组织地进行排险工作。
3、“先救人,后排险”的原则
在险情和事故仍在继续发展或险情仍未消除的情况下,然后进行排除处理工作,以免影响对伤者的及时抢救和对伤者、亡者造成新的伤害。
4、“先防险,后救人:的原则
在险情和事故扔在继续发展或险情仍未消除情况下,必须先取支护等安全防险措施,然后救人,以免使救护者受到伤害和使伤者受到新的伤害。救人要求“急”,同时也要求“稳妥”否则,不但达不到救人的目的,还会使救助者受伤,增加新的抢险难度。
5、“先防险、后排除”的原则
在进入现场进行排除作业时,必须先采取可靠服从支护等适合的保安全措施,以避免排险人员受到伤害。
6、“先排险、后清理的原则
只有在制止事故继续发展和排除险情后,才能进行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但在这一切都必须遵守事故的处理程序规定和行到批准以后,才能进行。
7、保护现场的原则
在事故调查组未定结果事故现场原状之前,必须全力保护好现场的原状,以免影响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保护事故现场是所有人员的责任,破坏事故现场是违法行为。当然为了进行救人的排险工作,允许采取以下做法。
在不破坏现状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救人和排险工作的安全,可以设置临时支护以阻止破坏的继续发展和稳定破坏时的状态。在设置支护措施时前,应先拍下当时的现场全貌和局部情况照片,以免因在实施支护进对其情况的可能扰动,造成以后调查可分析工作的困难。
当为了阻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而仅采取支护措施不足以阻止其发展时,或为了抢救伤员的需要,而必须拆除,搬走一部分结构件或物品时,必须首先拍照(包括全貌、局部以下及不同角度的状态),详细记录下当时的现场情况,并在撤除人员、构件、物品的原位上估茁明显的和准确的标记(轮廊线、交叠、位置等)
此外,从事故地点撤除的构件和物品应存在现场合适部位,并规整地堆放(不是叠放、混放)和做标牌,应避免在吊运堆放过程在改变拆下时的原状。
安全排险救助工作的基本要求
安全排险救助工作是一项对时间性、政策性、技术性和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各种要求和困难交织在一起,既要救人,又要护人;即要排险,又要保护现场;即要快速,又要稳妥。矛盾很多,常会在事变到来时,出现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排险和急救技术的日常教育的培训的不足是发生混乱原因是方面的,其中,对排险“战时”的表现,取决于“战前”培训,在这方面,和部队打仗与训练的关系很是相似的。因此必须性强固力因素引起的事故,往往百较难预防的。有了排险的技术准备,就可以紧急应付突发的事变。
安全排险救助工作的基础要求如下:
1、遵守安全排险救助的基本原则;
2、及进地研究和制定安全排险救助及时措施;
3、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搞好协作配合。
4、及时观察和研究排险救护工作进行的情况发现的问题时应及时研究解决,必要时,对原先不适合的措施做出修改。但应尽量避免在对情况判断不清的情况下做出草率的决定。
急救工作
对急救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下:
1、急救工作的设置于安排
1、施工企业应根据企业规模建立急救机构,随时提供急救服务,确保及时的将受伤人员和急病人员送去医院。
2、企业急救机构应定期培训急救人员,向职工进行急救知识教育添置急救药品和器材。
3、施工现场应有受过急救培训、掌握抢救技术、熟悉在事故中营救伤员技能的专职或兼职急救人员,并配备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
2、受伤出血急救措施
1、根据出血的特点、类型(外出血、内出血)和失血的表现,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阻止出血。
2、采用止血带止血,其位置应靠近心脏的一端和紧靠伤口处,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其下应加毛巾等做成的平整垫子,其松紧程序以出血停止,摸不到远端静脉搏为合适,
3、一般情况下,止血带缠紧时间不超过2~3h.且应每隔40~5min松懈一次。
3、避免伤口感染
1、伤口包扎应采用绷带、三角巾。没有时也可以采用毛巾、手帕和衣服。
2、充分暴露的伤口应先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后,再进行包扎。
3、包扎时应松紧适度,避免在伤口中打结,
4、对四肢的包扎,应露出指(趾)的末端,以便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4、骨折急救
1、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处理骨折伤员。即若呼吸、心跳停止时,先使其心肺复苏;大出血时,先止血包扎,然后进行骨折固定。
2、骨折固定应使用定性夹板和三角巾、绷带绑扎。
3、骨折固定时应注意:小腿、大腿、脊椎骨折是应就地原因固定;四肢骨折时应先固定骨折处上端,然后固定下端;对开放性骨折,严禁用水冲洗伤口和敷药物,应保持伤口清洁。严禁对外露出骨送回伤口。
4、骨折固定后,应迅速将伤员送往医院。
5、搬运伤员
1、搬运时,应迅速检查伤员的伤势并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
2、需要将伤员拖至安全地带时,应沿伤员身体长袖向直拖行,不应从侧面横向拖行。
3、应使用担架或椅子、门板或做成担架形式,应稳当、牢固、防止作伤员从担架上跌落。
4、凡头部、大腿、小腿、手臂、盆臂骨折或背部受伤者,不应让其坐车在车上运送。
5、伤员的肢体断离时,不得用水冲洗断肢应将断肢装入塑料并将袋口扎好,装入另一个冰块或冰水的塑料袋中,将袋口扎好后切勿使水、冰块与断肢接触)然后再衣服包好,随伤员一起送往医院。
6、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避免震动,在最短时间内送往医院
6、心肺复苏的急救程序
1、判断作者有无意识,若无意识,应以仰卧位放于坚实的地面上。
2、开放气道,保持伤员的呼吸畅道。
3、伤员若无呼吸时,应进行人工呼吸。
4、伤员无脉搏时,应进行人工循环。
5、用担架搬运伤员时应持续做心肺复苏,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
7、开放气道
1、伤员仰卧平躺与坚实平面上,躯干应呈水平,头不可高与胸部,并使头部后仰。
2、以拇指轻牵伤员下唇,使伤口微张,保持其气道畅通。
3、头颈部受伤时,不要随意插搬运伤员。
4、伤员无法自主呼吸时,应检查口腔,有异物阻塞时,应立即排除,无阻塞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5、伤员能自主呼吸时,应保持其气道畅通。
应急小组人员:
现场安全员:
小组成员:
急救电话:120
上一篇:钢结构吊装安全应急预案
下一篇:灰场垮坝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