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东北大学6名学生溺亡,锈蚀格栅板与断裂安全链叩响校企安全警钟

2025-07-25   来源:小鲶鱼史诗品读    |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2025年7月23日上午,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内,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6名大三学生正在观摩浮选工艺。脚下的钢格栅板突然翻转,7人瞬间坠入十余米深的浮选槽。槽内翻滚着密度达水1 5倍的矿浆——这是磨碎矿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2025年7月23日上午,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内,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6名大三学生正在观摩浮选工艺。脚下的钢格栅板突然翻转,7人瞬间坠入十余米深的浮选槽。槽内翻滚着密度达水1.5倍的矿浆——这是磨碎矿石、化学药剂与水的致命混合体,黏稠如泥石流。现场工人第一时间切断电源停止搅拌叶轮,将半空悬挂的教师救出,但6名沉入槽底的学生经47分钟打捞后,已全部溺亡。


01 致命现场:从“常规实习”到死亡陷阱

这场被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称为“与毕业挂钩的必备学习”的实践活动,已在该校推行多年。矿物加工专业学生需在大二至大四完成四次类似实习,此次参观队伍规模远超日常——浮选区平时仅二三十名员工,当日学生加教师超40人,为事故埋下伏笔。

当7人(6名学生+1名教师)同时踏上1.2m×3m的格栅板时,超载成为压垮安全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名曾参与实习的学生坦言:“如果是7个人站在板上,可能板子会受不住”。更致命的是矿浆特性:强碱性混合氰化物的腐蚀性液体,不仅灼伤呼吸道,其高黏度更使人如陷混凝土,连挣扎都成奢望。

救援的徒劳凸显事前防范的缺失。槽壁光滑无法攀爬,专业救援需穿戴防护装备并停机断电,延误片刻即无生还可能。所谓“第一时间停转机器”的应急,在死神面前苍白无力。


02 谎言安全:从“零事故”承诺到锈蚀焊缝

事故调查揭开触目惊心的真相。格栅板固定角钢焊缝存在陈旧性裂纹,在集中载荷下瞬间断裂。这块本该5年前更换的构件,超期服役8年,2023年就被通报“承载力不足”却未整改。

讽刺的是,2024年2月25日,企业公众号刚宣布“顺利完成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栅板更换”,并高调宣扬实现安全生产“三个零”目标。现场照片却显示:所谓新换的格栅板锈蚀严重,焊接点赫然脱落。

安全管理的虚伪不止于此。近三年该企业因隐患被通报5次,整改始终流于形式;事发前12天召开的安全生产会议,竟未排查现场隐患。当参观学生踏上锈蚀的格栅板时,承载标识缺失、限员提示真空、监护形同虚设——安全防线层层失守。


03 责任迷雾:校企协作的安全盲区

东北大学与涉事企业的合作可追溯至2017年建立的产学研基地,2020年企业更获校方颁发“优秀实践教育基地”称号。然而光鲜背后,《教学实习安全协议》未明确现场监护、限员及应急流程,使协议沦为纸上空文。

更深的制度缺陷浮出水面:高校对实习企业的安全资质审核流于形式,学生未接受专项风险培训。当校方教师声称“参观很安全”时,却对格栅板超期服役、超载风险浑然不觉。这种安全认知的错位,将年轻生命推向深渊。


04 生命代价:从刑责追究到制度重构

惨剧触发严厉追责。企业分管安全副总、车间主任、当日监护人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东北大学暂停所有矿山实习,启动校内问责;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提级调查,誓言彻查。

赔偿方案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生产安全事故赔偿办法》制定,但再高的金额也换不回六张青春笑脸。一位遇难学生的学长含泪回忆:“他阳光帅气,对生活充满热情,还有一个很好的女朋友”——这鲜活的生命叙事刺痛公众神经。

格栅板的锈蚀裂纹不仅是金属的疲劳,更是安全责任体系的溃烂。当中金黄金股价因事故蒸发32亿,当东北大学官网在事发24小时后仍无声明,折射出机构对生命敬畏的集体淡漠。

真正救赎始于将“安全第一”熔铸进制度基因:强制企业高风险区域安装承重传感器并联网报警;要求高校实习前独立进行安全审计;立法规定学生实习享受正式员工同等防护——让每个环节的责任可追溯、可惩戒。

六名学子用生命划亮的安全警示,不应随时间黯淡。当矿山的机械再度轰鸣时,唯愿每块格栅板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每次实习都系紧责任的缆绳——因为任何生产线的终端产品,都应是平安归家的鲜活生命。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