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日报
采矿工人在峭壁下作业,多么危险。
本报记者 傅昌波
编者按:4月6日,本报刊登了反映河南禹州市无证矿点非法开采问题的来稿。不久前,记者又赴当地进行了详细调查。从文中披露的事实可以看出,禹州市有关管理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对破坏国家矿产资源,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违法行为疏于监管,并故意掩盖真实情况。国家矿业生产秩序必须维护,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有关部门应严肃查处这种对工作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切实加强对非煤矿山企业的监管,理顺矿业生产秩序,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4月6日,本报“读者来信”版刊登题为《无证企业采矿忙》的图片报道,反映河南省禹州市矿区存在非法开采铝矾土的问题。4月28日,记者赴禹州市西部铝矾土资源较为集中的乡镇采访,发现当地近100处无证矿点仍在“热火朝天”地非法生产,其中的安全隐患令人心忧。第二天,禹州市煤炭工业管理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十分明确地称:“现在非法开采的绝对没有!”
近100处无证矿点仍在非法生产,矿区土地满目疮痍
4月28日9时,记者在禹州市找了一辆“面的”,在一名曾长期从事铝矾土矿石运输的当地知情人的带领下,开始了实地察看非法开采情况的行程。
10时许,我们驶入方山镇石峡沟村,沿着崎岖、狭窄的山路向山顶的矿区攀升,满载铝矾土矿石的大小车辆不时与我们会车。很快,一个正在非法开采的矿点进入了视野:两个男青年正在将从矿井提升上来的一筐矿石倒入手推车;在他们身后,是两堆小山似的赭红色矿石,而在他们右侧约20米处,100多平方米的地面已经明显下沉。带路的知情人告诉记者,那是地下采空后形成的塌陷,如此近距离作业非常危险。
转过山岭,眼前的景象更是令人吃惊。矿主张某的露天矿点正在违法开采:10多个人散布在U字型的矿坑内,正在将从岩壁剥离下来的矿石装到机动三轮车上。除车辆外,10多把锄镐就是他们全部的开采工具。
11时许,我们转到方山镇的上庄村,这里有好几个平洞和斜井正在生产。在矿主李某的平洞矿,三轮车可以直接开进矿洞。在方山镇矿区,仅记者所见,就有无证违法开采的矿点20多处。知情人说,实际的数量远远超过这个数。
从方山镇至另两个铝矾土矿较为集中的鸠山乡、磨街乡的路上,我们又在南寨村、青山岭村等地看到约20处正在生产的无证开采点。
14时许,我们来到磨街乡的黄村,这里又有20多处违法开采矿点。在矿主张某的露天采点,可称为采矿设备的只有一台柴油机和一架手推车。记者以需要采购铝矾土矿石为由与张某攀谈起来。他说他是河南巩义市人,刚刚花4万多元从当地人手里买了此矿坑。据他介绍,在这里开采不用办任何手续,只要给村里交点管理费即可。记者以他没有开采证不能保证长期供货为由,要求他给引荐一家有证件的矿点,张某说:“99%没证,有证的也不齐,证照全的你找不着!”
16时许,我们又来到浅井乡扒村,这里是禹州市又一处铝矾土矿较为集中的矿区。我们在山上转了一个多小时,发现30多处无证开采矿点,立井、斜井、平洞和露天采坑一个挨着一个。这里最多的是立井开采,有的架子立着,正在生产;有的架子倒着,人都躲在简易房里。当地群众告诉记者,因不久前有人举报,这里的一些矿井白天将架子放倒,晚上再立起来生产。但是,后台硬的矿井白天也仍然在生产。
4月28日9时至17时,记者察看了禹州市铝矾土矿较为集中的四个乡镇,看到正在违法开采的无证矿点近100处。据知情人反映,在该市苌庄乡龙尾沟村、铁山村等地,还有至少20处无证铝矾土矿一直在违法生产。记者所见的矿区,无不是山头千疮百孔,地表满目疮痍,尾矿石随意堆弃,有的山头已被彻底挖毁。
独眼井和斜井居多,多数开采点严重不符安全生产要求
根据我国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禹州市的企业如果要经营铝矾土矿石开采业务,必须依法领取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许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条件合格证》、禹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和禹州市公安局颁发的《火工品使用许可证》。此外,矿长、特种作业工作人员及生产工人都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从禹州市工商、国土资源和安监部门了解的情况是:截至记者采访时,全市经工商登记可经营“铝矾土开采”的企业为15家,其中个体工商户7家,独资企业4家,集体企业3家,有限责任公司1家;持有省国土部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的企业共21家,上述5个乡镇范围内持有此证的企业19家;至于《安全条件合格证》,全禹州市还没有一家企业持有此证。
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已初评合格并准备向其发证的铝矾土企业只有9家;所有立井、斜井、平洞的铝矾土生产企业都未能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目前不可能向其颁发《安全条件合格证》。
《河南省乡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本标准》对开采、爆破、通风、提升运输、电器通讯以及防水等方面有详细的规定。比如:采矿职工必须穿戴安全帽等必要的劳保用品;地下开采严禁独眼井进行生产,必须有实测的井上井下对照图、采掘平面图、通风系统图、避灾线路图,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时须有可靠的支护;露天开采工作面阶坡面角不得大于75度;矿井必须采用机械通风、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提升容器必须有断绳保险装置;等等。
对照上述标准,记者采访中所见的开采点均严重不符安全生产要求。在整个采访中,记者很少看到从事开采作业的工人佩戴了安全帽。所见的立井生产全部是明令禁止的独眼井,提升运输等设施都非常简陋,多数是普通的建筑用卷扬机。所见的平洞和斜井都没有安全支护设施。有的露天采点的工人直接在接近90度的峭壁下用风镐作业,采矿者的头顶是高高的石壁,斜坡上的巨石随时有坠落的危险。
据知情人介绍,由于生产条件简陋,近两年当地铝矾土矿工人死伤的事故时有发生。2002年,苌庄乡铁山村侯某的无证铝矾土矿塌方,连车带人砸进坑内,导致3人死亡。2003年夏季,方山镇庄沟村张某的无证铝矾土矿砸死一名四川籍民工。
管理部门无视舆论监督,对违法开采问题基本未作查处
4月29日和30日,记者与禹州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土资源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接触。作为铝矾土矿山企业主管部门的禹州市煤炭工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坚决否认当地存在无证非法开采问题,并称本报4月6日的报道不属实,报道所说的“无证企业开采忙”是个别人的诬告。采访中,记者数次提出想到某个铝矾土矿较为集中的乡镇实地看看,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均以路途遥远、山路难行为由予以婉拒。
据了解,2003年下半年,河南省开展了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治理整顿,至记者采访时,此项整顿已经告一段落。今年2至3月,当地专项整顿领导小组已发出5份《关于非煤矿山企业节后复工的通知》。因此,禹州市煤炭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我实话实说,专项整顿前,确有一些无证开采的铝矾土矿点,但是现在绝对没有了!”他还声称,即使他们已通知复工的铝矾土矿,也仍处在整顿维修阶段,并未真正恢复生产。
禹州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也对记者说,本报的报道刊登后,他们又责成煤炭等部门再次对无证铝矾土矿非法生产进行检查,确实没有仍在生产的。记者不清楚他们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受了蒙蔽。
在4月28日的采访中,我们拍下了大量的图片,足以说明当地无证滥采十分严重,安全隐患随处可见,禹州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却坦然重复“绝对没有”,毫无愧色。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4月6日本报图片报道的作者现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一些非法开采矿主已经递话给他,要他别多管闲事,否则家人可能遭不测。禹州市有关部门也通过多种渠道给他“做工作”,要他不要再采取这种“非组织行为”。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24日 第八版)
违法开采的矿区,地面千疮百孔,尾矿石随意堆弃。
本报记者傅 昌波摄
上一篇:一季度安全生产形势(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