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彭嘉陵
目前还有23%的地市、33%的县区没有安全生产监管机构
我国一定能够缩短西方国家普遍经历的事故上升、高发,然后逐步稳定、下降这样一个周期
面临三大矛盾
记者: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其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王显政:目前,安全生产工作领域存在着以下三大矛盾:
一是经济发展阶段的矛盾。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总量的持续快速扩张,相应地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加大了安全监管的工作量和难度。对量大面广的非公有制小企业,如何做到安全生产工作“有人管,有办法管,管得住,管得好”,尚需深入探索,大胆实践。
二是结构上的矛盾。在社会转型期,结构性矛盾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非常突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非公经济的快速成长,使安全生产的监管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矿山、建筑、危化品等高危行业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区域经济结构造成安全状况的差异,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重特大事故多发,东部地区在快速发展中事故总量呈上升趋势;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农民工、外来工、临时工等已成为事故高发的主要群体。
三是体制上的矛盾。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几经变革,从国家层面来讲,正在逐步理顺,但从全国来看还不够健全完善。目前还有23%的地市、33%的县区没有安全生产监管机构。
三大矛盾表明,要彻底扭转事故多发的现状,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必须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记者:西方工业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大致都经历了事故上升、高发,然后逐步稳定、下降这样一个周期。我国安全生产能不能缩短这个周期?
王显政:一般来说,GDP达到人均1000美元至3000美元这个区间,往往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利因素。我们不仅有党的坚强领导,有政令畅通、高效运作的政府工作系统,有正在趋于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有健全的基层组织,有丰富的社会安全生产工作资源,同时还有后发优势,可以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不走或少走弯路。因此,我们一定能够缩短西方国家普遍经历的周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控制住事故多发势头。
拿出新的对策
记者:年初,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指导思想,提出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整和转变?
王显政:一是要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依法监管,依法规范,建立生产安全法治秩序;二是要从被动防范向强化源头管理转变,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从源头上防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进入市场;三是从集中开展整治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转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四是从事后查处向加强“双基”工作转变,在各类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五是从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把安全生产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24日 第十三版)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下一篇:一季度安全生产形势(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