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机械安全通用术语JB/T7536-1994

JB/T7536-1994   |   收藏   发表评论 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安全通用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有关机械工业的生产、科研与教学等安全用语。

  2 基本术语

  2.1 安全

  人员没有受到伤害和死亡,财产未受到损失和破坏的状态或条件。

  2.2 安全性

  避免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能力。

  2.3 安全技术

  为防止伤亡事故、消除控制危险因素危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总称。

  2.4 安全系数

  零部件、材料的极限强度(或整机额定工作负荷)与其使用中最大容许应力(或实际负荷)的比值。

  2.5 安全系统

  由与安全有关的各个要素所构成的具有保证产品或系统安全功能的有机联合体。

  2.6 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7 安全防护

  防止操作者在作业时身体某部位误人危险区域或接触有害物质而采取的各种防护措施。

  2.8 安全法规

  以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为目的,由国家或部门制订并强制实施的行政规范。

  2.9 安全标准

  以保护人和物的安全为目的而制订的标准。

  2.10 安全评价(危险评价)

  对系统中的潜在危险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以规定的指标、等级或概率值作出定量的表示。

  2.11 危险

  有遭受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可能。

  2.12 危险性

  对人身或财产造成危害或损失的几率或可能性。

  2.13 危险状态

  使人和财产面临或处于一种或几种危险因素的状态和环境。

  2.14 损伤

  物体局部遭到破坏。

  2.15 损失

  无代价的消耗或失去财物。

  2.16 损害

  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2.17 灾害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而造成的众多伤亡和(或)大量财产损失。

  2.18 工伤

  操作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

  2.19 职业病

  操作者受职业有害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疾病(须符合国家规定并经指定医疗机构确诊)。

  2.20 事故

  突然发生的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破坏,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2.21 故障

  系统在运行中处于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状态。

  2.22 危险故障

  系统中产生危险状态的某种故障。

  2.23 故障保护状态(最小危险故障)

  系统中某一部分发生故障时其安全功能仍保持不变的理想状态(实际因故障影响达到这种状态时安全功能已减少)。

  2.24 未遂事故

  已发生的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但实际上并未出现这样后果的事故。

  2.25 事故隐患

  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等随时可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危险因素。

  2.26 机械伤害

  受设备或工具的机械运动所引起绞、辗、割、戳、切和碰撞等对人体的伤害事故。

  2.27 职业危害

  操作者从事的工作或工作环境中所特有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2.28 危险因素

  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2.29 有害因素

  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2.30 职业安全

  操作者在生产活动中与其工作或生产环境相关的安全状态或条件。

  2.31 本质安全

  依靠产品本身结构的安全设计保证其安全可靠,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和误操作时也不会造成伤害事故。

  2.32 机械安全

  机械产品在预定使用条件下,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并在运输、安装、维修、调试、拆卸和清理时对人身不产生危害或伤害。

  2.33 风险

  在危险状态下可能造成损害健康或财产损失的几率和程度的综合。

  2.34 风险评价

  对在危险状态下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几率和程度的评估与预测。

  2.35 人机工程

  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应用于人一机一环境系统设计,使人、机、环境相互协调、匹配,从而达到高效安全和舒适目的的一门学科,又名人类工效学。

[NextPage]

 

  3 安全防护术语

  3.1 机械危险

  运行中的设备、工具在一定条件下,因机械能量转移而可能导致伤害人体或损坏设备、工具、工件的状态。

  3.2 危险点

  预计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极大的非常有限的范围。

  3.3 危险部位

  设备和工具上能引起人体伤害的部位。

  3.4 危险区域

  易发生事故或损害健康的机械内部或(和)周围某一空间。

  3.5 危险时刻

  机械危险部位或危险点进入能致伤人体状态的那段运行时间间隔。

  3.6 安全距离

  防止人体触及机械危险部位的最小距离。

  3.7 安全工具

  在危险部位或危险区域内,能代替人进行操作或排除故障的专用工具。

  3.8 安全色

  表达安全信息的颜色,表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

  3.9 安全标志

  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等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

  3.10 警示牌

  安全标志的一种,警告人们注意危险。

  3.11 安全装置

  能消除或减小危险的一种装置,可与防护装置联用,它能控制危险部位在运行中不会导致事故。

  3.11.1 联锁装置

  在规定的条件下(一般只要防护装置不关闭),防止机器零件运转的机械、电气和其他类型的装置。

  3.11.2 紧急制动装置

  在事故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时立即对机械危险部位进行刹车的一种安全装置。

  3.11.3 双手操纵装置

  需要二个手动操纵器同时操作才能启动机器并保持运转的止动控制装置。

  3.11.4 限制器

  防止机器或机器零部件超过设计限度(空间限度、载荷限度等)运行的一种安全装置,

  3.11.5 紧急事故开关

  一旦发生事故可就近断开电源的操纵器。

  3.11.6 断开装置

  当人或人体某部分超越安全限时,使机器或机器零部件停止运转的装置。

  3.12 防护装置

  采用物体障碍方式阻止人体接近危险点、进入危险区或触及危险部位的隔离装置。

  3.12.1 防护罩

  对危险部位全部或部分封闭的隔离装置。

  3.12.2 护栏

  防止人体或肢体进入危险区域、触及危险部位的杆状、栅状或板状围栏。

  4 安全操作术语

  4.1 安全职责

  各有关部门或个人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应承担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4.2 自我保护

  操作者个人安全意识的形成,促使其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地遵守操作规程,主动地对危险因素加以防范的能力。

  4.3不安全行为

  能够导致事故发生的动作或指令。

  4.3.1 违章指挥

  管理人员不履行安全职责,违反国家有关安全法规、标准等强令工人进行违章作业的行为。

  4.3.2 违章作业

  在生产中违反职业安全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的行为。

  4.3.3 违章穿戴

  在生产中使用不符合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劳动保护用品规定的行为。

  4.3.4 操作失误

  操作者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偏离正常操作范围或规程的误动作。

  4.3.5 配合不当

  二人(或二人以上)同时对某操作对象进行操作,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和相互间信息传递失误导致违背操作程序的不安全行为。

  4.4 危险作业

  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引起重大事故的作业。如高处作业、带电作业、爆破作业、剧毒作业、辐射作业等。

  4.5 超限

  设备超过安全法规、标准的规定或超出额定许可范围进行运行的现象。

  4.6 安全监护

  对即时性危险作业和可能被他人误操作致伤的作业设立监护人看管动力开关和作业现场,以防意外事故发生的措施。

  4.7故障再启动

  在停机排除设备故障过程中,设备传动件突然启动的现象。

  4.8 意外启动

  不可预测的突发性启动。

  5 安全管理术语

  5.1 安全管理

  管理者对生产安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5.2 安全教育

  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安全法规、制度、操作规程等安全知识的教育和训练。

  5.3系统安全分析

  是对生产系统(设备、工艺规程、环境、人员)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和诊断及危险预测的方法。

  5.4 事故树

  将参与事故过程的诸因素按其相互联系的因果关系,从结果到原因绘制成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系统图。

  5.5事故树分析

  运用事故树的图解分析和逻辑代数运算等数学方法对系统的故障或事故进行安全性定性和定量分析。

  5.6安全性评价

  综合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科学地对系统中人、机、物和环境的危险性进行预测和评估。

  5.7安全管理评价

  针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评价其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可靠性和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管理措施的完善性。

  5.8作业环境评价

  针对操作者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和周围空间的安全卫生状态和条件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5.9安全目标管理

  企业安全工作负责人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在充分吸收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企业安全工作总目标。然后层层展开、逐级落实,形成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目标管理体系。

  5.10 事故管理

  对事故的登记、统计、调查处理和分析事故发生原因,提出预防事故的办法及建立管理事故档案的工作。

  5.11 安全监督

  工会组织或群众协助并督促行政领导切实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例的过程。

  5.12 安全监视

  用某种方式监视现场工人操作状况,以便及时发现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重大事故的一种措施。

  5.13 安全监察

  由国家授权的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事业单位等贯彻实施各项安全法规情况,进行强制性执行的过程。

  5.14 全面安全管理

  根据系统整体性原理的目标优化原则,以安全决策为重要手段,把安全生产当作一个系统,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安全工程技术,分析并排除系统内各个因素的缺陷及可能导致灾害的危险,使系统在效能、费用等方面综合达到最佳安全状态的管理方法。

  5.15 安全措施

  为消除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防止伤害和职业危害、改善劳动条件保证生产安全所采取的有关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江苏省机械工业厅、武汉市机械工业局、北京第一机床厂、徐州市机械局、武汉锅炉厂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