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开展风险辨识,预防事故发生

2011-05-16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引  言  HSE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管理的闭环控制过程,基础是风险辩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该体系是将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超前分析和控制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全面落实防范措施,树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作业安全意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1危害因素辨识

  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场所或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是诱发事故的潜在隐患。HSE体系要求从班组工作中进行风险识别,使每个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程序,识别每一程序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并掌握处理危险的方法和措施,使每一位员工的风险意识得到提高。

  1.1加强作业前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将作业活动细化到具体的操作步骤,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认真分析每一个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和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应急措施。并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落实具体工作责任监护人,有效控制作业现场危险源,最大程度地杜绝人为的不安全行为。

  1.2加强生产作业过程的变更风险管理,结合岗位人员变动、作业活动的变化、设备设施的变化、施工作业环境的变化,认真开展动态危害识别,把风险识别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岗位、落实到具体人员,做到人人掌握本岗位、本工种、本生产区域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可能发生的后果以及防范措施。

  1.3危害因素的辩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要求作业人员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作业场所、工器具和行为动作等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并制定完整的预控措施。要建立作业项目全过程的危险因素辨识,积极开展危险因素分析培训,将“布置工作讲安全、工作前分析危险、班前会安全交底、工作中消灭违章”逐步制度化。

  1.4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在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辨识、评估、监控的基础上,对单位的重点岗位、要害部位重新进行一次评估,要教育员工了解本岗位、本区域存在的重大的危险源及基本情况,掌握监控方法和应急处置措施,确保重大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1.5强化安全技术交底和重大安全措施的落实,严密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管理环节;安全技术交底和重大安全措施的落实是控制事故发生的有效管理手段,对重要的临时检修项目、交叉作业项目、季节性检修作业以及特殊作业在开工前进行风险辨识,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等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是必需的。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将施工场所、作业环境、隐蔽管线、防火要求以及地区特点、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和“劳动保护要求”等明确详细地交底,交底人要向被交底人讲清注意事项和防范措施,并共同监督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执行情况。重大安全措施的制订必须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措施得当可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安全技术交底和重大安全措施的落实是日常检查的主要内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逐步将安全技术交底和重大安全措施的执行从强制化管理过渡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2事故隐患辨识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区域、工作场所中,现已存在可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装置、设施、设备、生产系统、工艺技术、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缺陷和问题。生产中的事故隐患是事故形成的前奏和征兆。治理和消除事故隐患是提高本质安全的前提,才能真正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才是我们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根本所在。

  2.1企业加大隐患治理的力度,要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发现隐患、报告隐患、治理隐患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基层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工作。隐患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新的隐患会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出现,必须全天候、全方位地开展隐患排查工作,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并强化现场管理和巡检,确保不留死角。对新发现的隐患要尽快论证,即使列入整改计划,已经确定的隐患治理项目要按照轻重缓急加速推进。要对隐患治理进行全过程监控。要按照隐患治理计划安排,及时发现、整改和消灭安全隐患,集中精力、下大力气抓好隐患治理项目的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2.2加强事故隐患整改过程中的监控。对发现的各类事故隐患,都必须进行整改。事故隐患整改项目要进行危险性评估,制定整改方案,实行分级管理,落实责任、人员、资金和时间,及时排除事故隐患。凡属重大的事故隐患,要建立监控档案,制定并落实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消项前的监控、应急措施。

  2.3企业在目前已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从已发生的事故暴露出的制度不完善的管理方面的缺陷,要认真研究,修订相关制度,弥补管理漏洞,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对违反制度的必须严肃处理。要认真执行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标准规范,做到制度执行到位,确保只有规定动作,杜绝自选动作。

  3“三违行为”辨识

  “三违行为”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集中表现。根除“三违”行为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大量事故调查的实践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要重点抓好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时消除生产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实现安全监控的闭环管理。

  3.1开展全员“三违”辨识。对各种违章行为,要自上而下组织全体员工深挖细找自己和身边的“三违”行为,认真查找人的行为是否安全,查找他人的行为是否安全。对查出的各类违章要认真讨论、梳理、归纳汇总、组织学习,真正使每个员工都熟知什么是违章。各级管理人员要重点纠正违章指挥,员工要重点狠反习惯性违章,坚决消灭各种“低、老、坏”,提高人人参与反“三违”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单位与班组、班组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反“三违”联动机制。

  3.2认真查处“三违”现象,重点查处生产作业现场的违章现象,对于在生产作业现场发现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犯劳动纪律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安全检查工作要根据季节、作业环境、危险因素的变化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重点是查装置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管理性违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报。检查中要防微杜渐,要注重抓小事、抓苗头、查隐患、防事故,只有小的环节抓好了,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链,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3.3要通过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的违章行为,消除在人的行为上的不安全因素。要用五同时(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安全)、三交(交任务、交安全、交技术)、三查(查着装、查“三宝”、查人员精神状态)、要通过严抓、严管、严查、严肃考核,规范全体职工和外来施工人员的工作行为,要让广大职工清醒地认识到规章制度就是高压电,谁触犯,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从而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都抓安全、重视安全、自觉维护安全生产工作局面,为安全管理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积极开展全员岗位“三个辨识”活动,由员工个人识别,以班组或车间为单位组织员工讨论,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员工个人便是档案表,车间(队、站)要在员工个人辨识的基础上建立班组(岗位)、本车间(队、站)岗位危害因素、三违行为及事故隐患汇总表。

  各厂(处)、车间(队、站)要成立HSE风险因素、三违行为、事故隐患评价小组,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对易识别的岗位危害因素和员工三违行为潜在的风险或影响大小及级别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重大危害因素、一般危害因素和三违行为实行分级管理和控制,采取相应的削减措施,最大限度的消除风险。

  5加强全员HSE意识和基础教育知识,广泛开展生产作业场所、作业过程和岗位的HSE风险识别,落实风险削减措施,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分专业、分层次、分岗位、分工种编写有针对性地培训教材,开展全员培训教育,使全体员工牢记“三零”目标,自觉杜绝“三违”行为;要加强事故案例学习,把风险评估与现场岗位人员风险识别相结合,不断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关键施工作业HSE许可和确认管理,使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实,做到生产经营与健康、安全、环保协调发展,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结论: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但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为确保安全,必须采取动态的、发展的安全科学方法和防范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全面、全员、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全力构建纵横配合、有序联结的安全生产“立体化”保障网络。只要我们每个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到事先识别风险、消减风险、控制风险、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企业安全生产的大好局面。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